益智教育网

矛盾论思维导图,如何应对当前复杂问题?

《矛盾论》核心思想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矛盾论

核心观点: 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在人类认识史中,从来就有关于宇宙发展法则的两种见解,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一种是辩证法的见解,按照辩证唯物论的观点,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并贯穿于每一个过程的始终。

矛盾论思维导图,如何应对当前复杂问题?-图1


两种宇宙观(对立的两种发展观)

  • 形而上学宇宙观

    • 核心思想: 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
    • 主要观点:
      • 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 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于外部力量的推动(即外因论)。
      • 世界是孤立的: 认为一切事物都彼此孤立,永远不变。
      • 否认质变: 只承认量变,否认飞跃和质变。
    • 不能解释事物的“为什么”会发展。
  • 唯物辩证法宇宙观

    • 核心思想: 联系、发展、全面地看问题。
    • 主要观点:
      • 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 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即内因论)。
      •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 承认发展是质变过程: 发展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和规律。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 矛盾的普遍性(共性、绝对性)

    • 含义: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 两层含义:
      • 事事有矛盾: 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矛盾无处不在。
      • 时时有矛盾: 在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中,矛盾无时不有。
    • 方法论意义: 要求我们用矛盾分析法(一分为二)看问题,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
  • 矛盾的特殊性(个性、相对性)

    • 含义: 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 具体表现:
      • 不同事物的矛盾不同: 如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社会运动的矛盾各不相同。
      • 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矛盾不同: 如中国革命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矛盾各有特点。
      • 矛盾的诸方面各有其特点: 在任何一个矛盾中,对立双方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
    • 方法论意义: 这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 相互联结:
      •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 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包含着普遍性。
    • 相互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普遍性和特殊性可以相互转化(相对于不同范围而言)。
    • 方法论意义: 这是矛盾问题的精髓,要求我们既要掌握普遍真理,又要结合具体实际,做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 主要的矛盾和次要的矛盾

    • 主要矛盾: 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是起领导、决定作用的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 次要矛盾: 其他处于从属地位的矛盾。
    • 关系:
      •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 在一定条件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以相互转化。
    • 方法论意义: 要求我们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从而带动次要矛盾的解决。
  •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 矛盾的主要方面: 在任何一个矛盾中,对立双方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 矛盾的次要方面: 处于被支配地位的一方。
    • 关系:
      •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了事物的性质
      •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方法论意义: 要求我们分清主流和支流,看问题要抓住主流,同时也要注意支流。

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 同一性(统一性)

    • 含义: 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 两种情形:
      •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如:上与下、正与负、生与死)
      •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如: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 条件性: 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 斗争性

    • 含义: 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 表现: 在一切事物和过程中都存在,贯穿于过程的始终。
    • 绝对性: 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 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 相互联结: 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存在于同一性之中。
    • 作用:
      • 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为矛盾转化提供可能。
      • 斗争性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促使旧的统一体破裂和新的统一体产生。
    • 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矛盾不平衡性原理的现实意义(方法论总结)

  • 分析复杂过程要善于找出主要矛盾: 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 分析任何矛盾要分清主次方面: 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主流,同时也要看到问题的另一面。
  •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 两点论: 在看问题时,要看到矛盾的两个方面,既要看到主流,也要看到支流。
    • 重点论: 在看问题时,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 统一: 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重点论是两点中的重点论。

《矛盾论》系统地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它教导我们:

  • 世界观上: 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静止、片面的形而上学观点。
  • 方法论上: 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从而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