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幼儿园阅读思维如何培养才更有效?

我们可以将幼儿园阅读思维拆解为“一个核心”“三大支柱”,并辅以“家长引导策略”来全面理解。

幼儿园阅读思维如何培养才更有效?-图1


一个核心:从“听故事”到“建构意义”

幼儿园阅读思维的核心,是帮助孩子完成从被动接收信息(听故事)到主动建构意义(理解故事、联系生活、产生思考)的转变,这个“意义”是多元的:

  • 故事的意义:发生了什么事?谁做了什么?结果如何?
  • 情感的意义:角色的心情是怎样的?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 生活的意义:这个故事和我有什么关系?它教会了我什么?
  • 创造的意义:如果我是主角,我会怎么做?故事的后面会发生什么?

三大支柱:幼儿园阅读思维的构成

这三大支柱是孩子在阅读过程中需要逐步发展起来的关键思维能力。

解码与理解能力

这是阅读的基石,主要针对“信息输入”。

  1. 图像解读能力

    • 是什么:能看懂图画中的信息,从角色的表情、动作、姿态判断其情绪和意图;从环境(背景、物品)判断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 例子:看到小兔子垂头丧气的样子,能理解它“很难过”;看到桌子上散落的玩具,能判断出“这里刚刚很乱”。
  2. 情节理解能力

    • 是什么:能理解故事的基本结构,如“开头-发展-高潮-,并能理清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和因果关系。
    • 例子:明白因为“大灰狼来了”(原因),小猪赶紧跑进自己的房子里”(结果)。
  3. 信息提取能力

    • 是什么:能从故事中找到关键信息,比如主角的名字、故事发生的主要地点、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
    • 例子:听完《三只小猪》后,能回答出“三只小猪分别用稻草、木头和砖头盖了房子”。

分析与批判性思维

这是阅读的深化,主要针对“信息处理”。

  1. 预测与推断能力

    • 是什么:根据已有信息(图画或文字),对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出猜测,或推断出未明说的信息。
    • 例子:看到小狐狸对着镜子里的自己笑,孩子可以推断“它可能很喜欢自己”,或者预测“它接下来可能会去照别的东西”。
  2. 联系与整合能力

    • 是什么:将故事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其他读过的书、已知的世界知识联系起来。
    • 例子:读到《小刺猬的拥抱》时,孩子会说:“我也喜欢抱抱,妈妈抱我的时候很温暖。” 或者:“小刺猬不能拥抱,就像我们班的XX小朋友,他也不能随便碰别人。”
  3. 角色共情与视角转换

    • 是什么:能够站在角色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其动机和感受,这是培养同理心的关键一步。
    • 例子:讨论“为什么大灰狼要追小猪?”时,可以引导孩子思考:“也许大灰狼只是太饿了,不知道怎么找食物,而不是它真的很坏。”
  4. 评价与判断能力

    • 是什么:对故事中的角色、事件或结局形成自己的看法,并简单说明理由。
    • 例子:“我觉得小猪很聪明,因为它用最结实的砖头盖房子。” 或者 “我不喜欢故事的结局,因为小红帽被大灰狼骗了,她应该更小心一点。”

想象与创造能力

这是阅读的升华,主要针对“信息输出”。

  1. 联想与想象能力

    • 是什么:故事中的某个情节或角色能激发孩子无限的联想,创造出新的画面、情节或故事。
    • 例子:读完一本关于宇宙的书,孩子可能会开始想象自己穿着宇航服,在月球上跳来跳去。
  2. 续编与创编能力

    • 是什么:不满足于故事的结尾,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和逻辑续写故事,或者基于原有角色和背景,创作一个全新的小故事。
    • 例子:“如果三只小猪后来和狼成为了朋友,他们会一起做什么呢?” 然后开始编造“他们一起种菜”、“一起开派对”等情节。
  3. 角色扮演与游戏能力

    • 是什么:通过模仿故事中的角色和对话,将阅读内容转化为游戏,这是孩子内化故事、表达理解的最佳方式。
    • 例子:几个孩子分别扮演“三只小猪”和“大灰狼”,把整个故事表演出来,并加入自己的“原创”对话。

家长如何引导:从“共读”到“思维共舞”

家长的引导方式直接决定了孩子阅读思维发展的质量,核心是“多提问,少说教;多开放,少封闭”

阅读前:激发兴趣,预测内容

  • 封面“寻宝”:“看,封面上的主角是谁?它在做什么?你觉得这本书会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 建立联系:“这本书的名字叫《好饿的毛毛虫》,你见过毛毛虫吗?它喜欢吃什么?”

阅读中:深度互动,层层递进

  • 开放式问题:多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会怎样”来提问。
    • 低阶(解码):“你看到小兔子在做什么?”
    • 中阶(分析):“它为什么看起来很伤心?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 高阶(创造):“如果你是小兔子的好朋友,你会怎么安慰它?”
  • 暂停与思考:在情节转折处或关键画面暂停,给孩子思考和反应的时间。
  • 鼓励观察细节:“快看,这幅图的角落里藏着一只小老鼠,它在做什么呢?”
  • 联系生活:“这个故事里的XX,是不是就像你昨天遇到的XX事情?”

阅读后:巩固延伸,深化思维

  • 复述与总结:“谁能用自己的话,给妈妈讲讲这个故事?”
  • 讨论与评价:“你最喜欢哪个角色?为什么?” “你如果改变故事的结尾,会怎么改?”
  • 艺术与创作:“我们来画一画故事里你最喜欢的地方吧!” “我们用积木也来搭一个小猪的房子。”
  • 角色扮演:“我们来演一演好不好?你来当大灰狼,我来当小猪。”

幼儿园的阅读思维,是一个从“看见”到“看透”,从“听懂”到“思考”,从“理解”到“创造”的旅程,家长的角色不是“老师”,而是“思维合伙人”“游戏伙伴”,通过高质量的亲子共读,我们不仅是在传递知识,更是在孩子心中播下一颗热爱思考、乐于表达、敢于想象的种子,这将是他们未来学习和生活中最宝贵的财富。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