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非指向性思维,如何打破思维定式提升决策力?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洞见的思维模式,尤其在心理学、教育和创造性领域有重要的应用。

非指向性思维,如何打破思维定式提升决策力?-图1

什么是非指向性思维?

非指向性思维,也常被称为发散性思维自由联想,是一种不预设特定目标、不遵循固定逻辑路径、不对想法进行即时评判的思维过程。

它的核心特征是“让思绪自由流淌”,你就像一个在思想河流中随波逐流的漂流者,而不是一个沿着预定航线奋力划桨的船夫。

与它相对的是指向性思维,也就是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最常用的收敛性思维,收敛性思维有明确的目标、严密的逻辑和评判标准,旨在从众多可能性中找到“唯一正确”或“最优”的答案。


非指向性思维的核心特征

  1. 无预设目标:你开始思考时,可能只有一个模糊的主题或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而不是一个需要精确解答的命题,不是“如何解决这个bug?”,而是“关于这个项目,我能想到什么?”
  2. 自由联想:从一个想法自然地跳跃到另一个想法,不受逻辑、常识或社会规范的束缚,A可能联想到C,而不是必然的B,这个联想的过程本身就是目的。
  3. 延迟评判:这是非指向性思维最关键、也最难做到的一点,在思维的初期阶段,你不对任何想法的好坏、对错、可行性做出判断,你只是“生产”想法,而不是“编辑”想法,评判会扼杀新奇的、看似荒谬但可能蕴含巨大潜力的想法。
  4. 追求数量而非质量:在非指向性思维阶段,目标是尽可能多地产生想法,哪怕它们看起来很疯狂、很幼稚,因为想法的数量是产生高质量、创新性想法的基础,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时据说尝试了上千种材料,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5. 思维流动性:思绪是动态的、开放的,可以随时改变方向,探索意想不到的角落。

非指向性思维 vs. 指向性思维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可以通过一个表格来对比它们:

特征 非指向性思维 (发散) 指向性思维 (收敛)
目标 探索可能性,产生大量新想法 寻找最佳答案,解决问题
过程 开放、自由、联想 逻辑、有序、分析
焦点 “我们能想到什么?” “哪个是最好的?”
评判 延迟,后期进行 即时,贯穿始终
结果 多样化的想法、可能性 明确的结论、决策
好比 播种:向空中撒出许多种子,看看哪些能发芽。 收割:从长出的作物中,挑选出最饱满的果实。

为什么非指向性思维很重要?

  1. 激发创造力:几乎所有伟大的创新都始于一个看似不切实际的“疯狂”想法,非指向性思维是孕育这些想法的温床,它打破了思维定势,让我们跳出常规框架。
  2. 促进自我探索和疗愈:在心理咨询中,卡尔·罗杰斯提出的“来访者中心疗法”就体现了非指向性的精神,治疗师通过倾听、共情和不加评判的态度,引导来访者自由地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内在力量,日记、冥想等练习也利用了非指向性思维来处理情绪和压力。
  3. 解决复杂问题:对于没有标准答案的“ wicked problems”(棘手问题),非指向性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打破僵局,从全新的角度审视问题,找到意想不到的解决方案。
  4. 缓解焦虑:当我们过度思考(反刍思维)时,思维往往会陷入负面的、循环的指向性模式,非指向性思维,正念练习中的“观察念头而不评判”,可以帮助我们从这些思维漩涡中抽离出来,获得内心的平静。

如何实践非指向性思维?

  1. 头脑风暴:这是最经典的方法,设定一个主题,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写下相关想法,严禁任何形式的批评或自我审查。
  2. 自由写作/晨间笔记:每天早上,不假思索地设定一个时间(如15分钟),不停地写,写什么都行,哪怕是“我不知道该写什么”,目的是让大脑的“后台程序”自由运行,把潜意识的思绪带到表面。
  3. 思维导图:从一个中心词开始,画出分支,自由地添加相关的词语、图像和想法,不受层级和逻辑的限制,让思维自然地向外延伸。
  4. 正念冥想:专注于呼吸,当念头升起时,只是简单地“注意到”它,像一个旁观者一样看着它来来去去,不要去分析、评判或抓住它,这能训练你的大脑习惯于非评判的观察状态。
  5. 角色扮演与换位思考:暂时放下自己的身份和观点,想象自己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人(比如一个孩子、一个外星人、你的竞争对手),从这个角色的视角去思考问题,这能极大地解放你的思维。
  6. “假如”游戏:问一些开放性的“假如”问题。“假如重力消失了,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假如我有100万,但必须24小时内花完,我会怎么做?”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旨在激发想象力。

一个简单的例子

问题: 如何改进一个普通的马克杯?

  • 非指向性思维(第一阶段):

    • 马克杯... 热水... 烫手... 保温... 图案... 破碎... 环保... 喝茶... 咖啡... 办公桌... 旅行... 宠物... 会说话的杯子... 能变色的杯子... 能提醒你喝水的杯子... 杯子盖子... 杯子把手... 不用手拿的杯子... 可以吃的杯子...
    • (这一阶段,任何想法都被欢迎,不管多离奇)
  • 指向性思维(第二阶段):

    • 现在开始评判和筛选。
    • “能提醒你喝水的杯子”这个想法不错,有市场需求,如何实现?加个蓝牙连接手机App?太复杂,内置一个简单的计时器?
    • “环保”是个好方向,用可降解材料?成本太高,设计成可替换内胆,外壳可以重复使用?
    • “不烫手”是核心痛点,双层真空隔热?成本高,加个硅胶套?太普通,能不能设计一个特殊的把手结构,隔绝热量?
    • (从第一阶段产生的众多想法中,筛选出几个有价值的方向,并进行逻辑分析和深化)

非指向性思维不是要取代指向性思维,而是与它形成一种互补的伙伴关系,一个完整的思考过程往往是:

非指向性思维(发散) → 指向性思维(收敛)

先用非指向性思维探索所有可能性,再用指向性思维去筛选、分析和执行,学会在适当的时候“关闭”你内在的批评家,给思绪一片自由的天空,你可能会发现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新世界。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