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2025上海幼升小逻辑思维考什么?最新政策解读来了!

  1. 为什么上海幼升小如此重视逻辑思维?
  2. 逻辑思维具体考察哪些能力?
  3. 如何在家进行系统性的训练?
  4. 推荐的教具和资源。
  5. 家长需要注意的常见误区。

为什么上海幼升小如此重视逻辑思维?

上海的教育,尤其是优质民办教育资源,竞争异常激烈,学校在选拔孩子时,早已超越了“认识多少字、会算多少题”的层面,而是更看重孩子的学习潜力综合素质

2025上海幼升小逻辑思维考什么?最新政策解读来了!-图1

逻辑思维被认为是所有学科学习的底层能力,一个逻辑思维强的孩子,通常具备以下特点:

  • 学习能力强: 能快速理解新概念、新规则,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 解决问题能力突出: 面对未知问题,能冷静分析、找到线索、一步步解决。
  • 专注力和记忆力好: 在处理复杂信息时,能保持注意力,并有效记忆关键信息。
  • 表达清晰有条理: 能把自己的想法用语言或图画清晰地组织起来。

对于民办小学来说,通过逻辑思维的考察,可以有效地筛选出那些“聪明”、“会学”、“有潜力”的孩子。


逻辑思维具体考察哪些能力?(核心内容)

上海幼升小的逻辑思维考察,通常不是孤立地考一道题,而是融入到各种游戏、问答和动手操作中,主要包含以下几大模块:

A. 观察与比较能力

这是逻辑思维的起点,要求孩子能发现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 考察形式:
    • 找不同:在一组图中找出一个与其他不同的物品。
    • 找规律:在图形、颜色、数字序列中找出规律并补全。
    • 分类:将一堆不同形状、颜色、用途的物品进行分类。
  • 举例:
    • “这里有苹果、香蕉、梨、西红柿,哪一个和其他不属于一类?”(考察分类)
    • 展示一串珠子:红-蓝-红-蓝-?,问下一个应该是什么颜色?(考察规律)

B. 推理与判断能力

这是逻辑思维的核心,要求孩子根据已知信息,进行归纳、演绎和因果推断

  • 考察形式:
    • 图形推理:如数独、火柴棒游戏、图形拼接。
    • 事件排序:将打乱顺序的图片(如“小鸡孵化”、“种树”)重新排列。
    • 简单应用题:用生活化的语言描述加减法问题。
  • 举例:
    • “小明比小红高,小红比小丽高,谁最高?”(考察演绎推理)
    • 展示4张图片:①买种子 ②浇水 ③发芽 ④结果子,让孩子排好顺序。(考察逻辑顺序)

C. 空间想象能力

这是几何和数学的基础,要求孩子在头脑中操作和构建二维、三维空间。

  • 考察形式:
    • 方块积木:用几块积木搭出一个造型,让孩子从不同角度(如俯视图)画出看到的形状。
    • 折纸:展示折纸步骤,让孩子预测展开后的图案。
    • 路线规划:给出一张简单的迷宫地图,让孩子找到从起点到终点的路线。
  • 举例:

    “老师用积木搭了一个小房子,从上面看是什么样子?你画给我看看。”(考察空间转换)

D. 语言逻辑与表达

考察孩子是否能理解复杂指令,并用清晰、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 考察形式:
    • 复述故事:听一个简短的故事,然后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
    • 看图说话:根据一幅或多幅图,编一个完整的故事。
    • 问答:回答一些开放性问题,如“如果你有魔法,想做什么?”
  • 举例:

    “请你看这幅图,图里有什么?他们在做什么?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考察观察、想象和逻辑组织能力)

E. 记忆与信息整合能力

考察孩子在短时间内接收、处理和记忆信息的能力。

  • 考察形式:
    • 记忆数字/图形:展示一串数字或几个图形,几秒钟后让孩子复述或画出。
    • 记忆位置:展示几样物品,藏起一个,让孩子猜哪个不见了。
    • 听指令做动作:老师说一连串指令(如“请站起来,摸摸你的鼻子,拍拍手”),孩子需要准确完成。
  • 举例:

    “请仔细看,桌上有三本书,一本红色的,一本蓝色的,一本绿色的,现在请你闭上眼睛,我拿走了蓝色的书,还剩几本?是什么颜色的?”(考察记忆和推理)


如何在家进行系统性的训练?

训练逻辑思维不是“刷题”,而是要融入生活,游戏化进行

第一阶段:启蒙与兴趣培养(3-4岁)

  • 目标: 培养观察力、对分类和排序的初步认知。
  • 方法:
    • 生活中的分类: 整理玩具(把汽车放一起,积木放一起)、帮忙分水果(给爸爸一个苹果,给妈妈一个苹果)。
    • 绘本阅读: 选择有重复性、规律性情节的绘本,如《好饿的毛毛虫》、《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
    • 亲子游戏: “找不同”游戏、简单的拼图(4-6片)、按颜色/大小排序积木。

第二阶段:能力提升与拓展(4-5岁)

  • 目标: 强化规律、推理、空间和记忆能力。
  • 方法:
    • 规律游戏: 用积木、珠子、卡片玩ABAB、ABCABC等规律游戏,可以让孩子自己创造规律。
    • 逻辑故事: 讲一些简单的谜语或逻辑小故事,让孩子猜答案。“什么东西越洗越脏?”(水)
    • 积木搭建: 从简单的自由搭建,到有主题的搭建(如搭一座桥),再到看图纸搭建。
    • 桌游引入: 引入简单的逻辑桌游,如《逻辑狗》(Logicoli)、《UNO》、《飞行棋》。
    • “为什么”和“怎么办”: 多问孩子“为什么会这样?”“…会怎么样?”,鼓励他们思考原因和结果。

第三阶段:模拟与综合应用(5-6岁,幼升小冲刺)

  • 目标: 提升在压力和限定时间下的综合逻辑应用能力,模拟面试场景。
  • 方法:
    • 专项练习: 针对性地做一些逻辑思维题,但要注意方式,以游戏和讨论为主,避免让孩子感到枯燥和压力。
    • 情景模拟:
      • 指令游戏: “请你走到冰箱旁,打开它,告诉我里面有什么水果?”
      • 看图说话: 给孩子一幅复杂的图片,鼓励他描述细节,并编一个完整的故事。
      • 角色扮演: 扮演老师和学生的游戏,由“老师”提问,由“学生”回答。
    • 培养习惯: 训练孩子听清问题、完整回答、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

推荐的教具和资源

  • 实体教具:
    • 乐高/积木: 空间想象、创造力、精细动作的万能神器。
    • 逻辑狗/百变拼板: 系统训练观察、比较、推理的优质教具。
    • 七巧板: 经典的中国益智玩具,对图形分割和空间组合极有帮助。
    • 桌游: 《Sequence》、《Haba系列桌游》、《车票之旅》(Ticket to Ride)等。
    • 拼图: 从简单的块数开始,逐渐增加难度。
  • App/线上资源:
    • Khan Academy Kids (可汗儿童学院): 免费,内容系统,游戏化设计好。
    • Endless Learning Academy: 互动性强,趣味性高。
    • “逻辑思维”相关练习册: 市面上有很多优秀的逻辑思维练习册,可以作为辅助,但不要依赖。

家长需要注意的常见误区

  1. 过早、过度知识化。

    • 错误做法: 让孩子死记硬背100以内的加减法,或者刷大量奥数题。
    • 正确做法: 理解“3个苹果+2个苹果=5个苹果”的实际含义,而不是抽象的“3+2=5”,逻辑思维是“渔”,不是“鱼”。
  2. 只重结果,不重过程。

    • 错误做法: “这题怎么又错了?这么简单都不会!”
    • 正确做法: “哦,你是怎么想的?能告诉我你的思路吗?” 关注孩子的思考路径,即使错了,也要鼓励他尝试。
  3. 包办代替,剥夺思考机会。

    • 错误做法: 孩子拼图遇到困难,家长直接上手帮他拼好。
    • 正确做法: 引导他:“你看这块蓝色,应该放在哪里呢?是不是和这块蓝色的图案很像?” 给予提示,让他自己解决问题。
  4. 制造焦虑,过度施压。

    • 错误做法: “再学不好就上不了好小学了!”
    • 正确做法: 将学习过程视为亲子互动的乐趣,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态,孩子的情绪稳定和自信,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软实力”。

上海幼升小的逻辑思维考察,本质上是考察孩子是否具备了优秀的学习者潜质,家长需要做的,不是把孩子训练成解题机器,而是通过丰富的生活体验和有趣的游戏,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培养他们成为一个爱思考、会思考、能解决问题的孩子。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