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l式思维是当下最火的认知工具吗?

“L式思维”是一个非常形象且深刻的比喻,它指的是一种先发散、后收敛的思维方式,这个“L”形象地描述了思维过程的两个阶段:

l式思维是当下最火的认知工具吗?-图1

  • “一” (The horizontal line - 横线): 代表发散思维
  • “丨” (The vertical line - 竖线): 代表收敛思维

L式思维的两个阶段

横线:发散思维 - “天马行空,海纳百川”

这是L式思维的第一阶段,也是“L”的横线部分,这个阶段的目标是尽可能多地产生想法、可能性、方案和信息,而不是立刻做出判断或决策。

  • 核心特征:

    • 开放性: 对任何想法都保持开放,不设限。
    • 数量优先: 追求想法的数量,而非质量,在初期,一个看似“疯狂”的想法可能蕴含着巨大的创新潜力。
    • 鼓励联想: 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进行联想和组合。
    • 延迟评判: 这是发散思维最重要的原则,在“横线”阶段,严禁对自己或他人的想法说“不”、“不行”、“这个太贵了”等评判性话语,评判会扼杀创造力。
  • 实践方法:

    • 头脑风暴: 最经典的方法。
    • 思维导图: 以一个中心点为起点,向四周发散,记录所有相关的想法。
    • 六顶思考帽: 使用“绿帽”(创新、可能)和“黄帽”(价值、利益)来引导发散。
    • 类比联想法: “这个问题像什么?”(解决交通拥堵,可以类比蚂蚁如何高效协作)。

竖线:收敛思维 - “聚焦核心,提炼精华”

这是L式思维的第二阶段,是“L”的竖线部分,在发散阶段收集了大量“原材料”(想法)之后,现在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分析、整合和提炼,最终形成一个或几个可行的方案。

  • 核心特征:

    • 聚焦性: 设定明确的评判标准和目标,将注意力集中在关键问题上。
    • 逻辑性: 运用逻辑、数据和事实来评估和筛选想法。
    • 批判性: 对想法进行严格的分析和检验,找出其优缺点、可行性和潜在风险。
    • 价值导向: 追求找到“最佳”或“最可行”的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足够好”的。
  • 实践方法:

    • 可行性分析: 评估每个方案的成本、时间、技术难度等。
    • 决策矩阵: 列出关键评估维度(如成本、效率、风险),为每个想法打分,量化比较。
    • 5W1H分析法: 针对筛选出的方案,深入思考“谁、什么、何时、何地、为什么、如何做”。
    • 反向思考: “这个方案可能会在哪些地方失败?”(事前验尸法)。

为什么L式思维如此重要?

  1. 避免思维定式和过早收敛: 很多人习惯于“线性思维”,即遇到问题后,脑子里立刻冒出第一个、第二个想法,然后就匆忙做出决定,忽略了其他更多可能性,L式思维强制性地将“产生想法”和“评估想法”两个阶段分开,确保我们不会因为过早的评判而错失最佳方案。

  2. 提升创新质量: 创新往往来自于不同想法的意外组合,发散阶段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库”,而收敛阶段则像一位精明的策展人,从中挑选出最有价值的展品,没有充分的发散,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

  3. 让决策更科学、更全面: 通过先发散后收敛,我们不仅考虑了“显而易见”的方案,还考虑了那些“非主流”但可能更优的方案,在收敛阶段,通过逻辑和数据分析,决策过程更加客观和理性,减少了主观偏见的影响。

  4. 适用于个人和团队:

    • 个人: 在做职业规划、解决生活难题、学习新知识时,L式思维可以帮助你打开思路,找到更多可能性。
    • 团队: 在产品开发、项目管理、战略制定等场景中,L式思维是团队协作的黄金法则,它能确保每个人的声音都被听到,团队智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避免“一言堂”或“群体迷思”。

L式思维的实际应用场景

  • 产品开发:

    • 发散(横线): “我们如何能提升用户满意度?” -> 产生100个想法:增加社交功能、优化UI界面、提供个性化推荐、增加客服渠道、搞会员积分等。
    • 收敛(竖线): 评估这些想法,哪个功能开发成本最低?哪个用户需求最迫切?哪个最能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最终决定先开发“个性化推荐”功能。
  • 解决一个复杂问题(如何提高团队效率?”):

    • 发散(横线): 列出所有可能影响效率的因素:沟通不畅、目标不明确、工具不好用、会议太多、员工技能不足、流程繁琐、激励不够等。
    • 收敛(竖线): 分析这些因素,找出最核心的2-3个问题,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沟通不畅”和“流程繁琐”是主要瓶颈,然后针对这两个问题制定具体的改进计划。
  • 个人职业规划:

    • 发散(横线): “我未来5年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 列出所有可能性:成为技术专家、转向管理岗位、创业、自由职业、转行到另一个行业等。
    • 收敛(竖线): 结合自己的兴趣、能力、市场需求和资源,评估每个选项的可行性和发展前景,最终确定一个核心发展方向,并制定行动计划。

如何培养L式思维?

  1. 刻意练习分离: 在思考问题时,有意识地在心里对自己说:“现在是‘发散时间’,任何想法都可以提出来!” 和 “现在是‘收敛时间’,我们来冷静分析一下。”
  2. 使用工具: 善用思维导图、便利贴、白板等工具来辅助发散和收敛过程,把想法写下来或画出来,能让思维过程更清晰。
  3. 延迟评判的习惯: 尤其是在团队讨论中,要建立“不评判”的文化,可以指定一个人专门负责在发散阶段记录所有想法,并提醒大家不要过早下结论。
  4. 拥抱“愚蠢”的想法: 鼓励自己提出一些看似不切实际的想法,因为它们往往是创新的催化剂。

L式思维是一种强大而实用的思维模型,它像一把瑞士军刀,帮助我们更系统、更全面地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它强调先做加法,再做减法:在广阔的思维海洋中尽情探索(发散),然后聚焦于最有价值的灯塔(收敛),最终高效、准确地抵达目的地,掌握这种思维模式,意味着你拥有了从混乱中创造秩序、从可能性中提炼现实的核心能力。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