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定义:它们是什么?
创造力
创造力 是一种产生或识别出新颖(原创的、出乎意料的)且有价值的想法、方法或事物的能力,它是一个更宏观、更综合的概念,可以被看作是“创造性思维”的最终产出和成果体现。

- 关键词:新颖 + 价值
- 新颖性:意味着与众不同,是前所未有的,或是对现有事物的重新组合与突破,梵高的《星夜》在色彩和笔法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 价值性:意味着这个新想法或事物必须是有用的、能解决问题的、能带来美感的,或者在某个领域具有进步意义,一个纯粹怪异但没有实际用途的想法,通常不被认为是真正有创造力的,iPhone不仅设计新颖,而且彻底改变了手机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和社会价值。
创造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不仅仅关乎“想”,还关乎“做”,它需要知识储备、动机、环境支持以及将想法付诸实践的行动力,创造力可以体现在艺术、科学、商业、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
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 是一系列认知过程和思维技巧的总和,是产生创造性想法的“引擎”和“路径”,它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旨在打破常规,探索多种可能性,并最终找到新颖的解决方案。
如果说创造力是“目的地”,那么创造性思维就是“到达目的地的交通工具和导航系统”,它更侧重于“如何思考”。
创造性思维通常不是单一的思维方式,而是多种思维模式的动态组合,主要包括:
- 发散思维:从一个点出发,向四面八方辐射,产生大量、多样的想法,它追求的是“数量”和“广度”,是创造力的起点,问“回形针有多少种用途?”,答案可以包括:别文件、当牙签、当天线、当开锁工具、做雕塑……
- 收敛思维:在发散思维产生大量想法后,进行分析、筛选、评估和整合,从中找出最佳或最可行的方案,它追求的是“质量”和“深度”,是创造力的筛选器,从上百个回形针的用途中,筛选出最适合当前情境的几个。
- 横向思维:有意识地打破思维定势,从看似不相关的领域或角度寻找突破口,它鼓励我们“跳出框架”思考,爱德华·德·波诺是其提出者,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不是一味地修建更多道路(纵向思维),而是思考错峰出行、远程办公、发展公共交通等横向解决方案。
- 批判性思维:在创造性过程中,对想法进行严格的审视、质疑和逻辑检验,以确保其可行性和价值,它不是要“扼杀”创意,而是要“打磨”创意,使其更完善。
创造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
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是一个“体”与“用”的关系。
| 维度 | 创造力 | 创造性思维 |
|---|---|---|
| 性质 | 能力/结果:一种综合性的产出能力,最终表现为有价值的成果。 | 过程/方法:一系列具体的思维活动和认知策略。 |
| 范畴 | 更宏观:是个人或组织整体能力的体现。 | 更微观:是实现创造力的具体工具和路径。 |
| 关系 | 是“什么”:我们拥有创造力。 | 是“如何”:我们通过创造性思维来运用创造力。 |
| 比喻 | 一座精美的雕塑(最终成果)。 | 雕刻家使用凿子和刻刀的过程(创造过程)。 |
创造性思维是手段,创造力是目的和结果。 通过运用发散、收敛、横向等创造性思维技巧,我们能够激发和培养自身的创造力,最终产生新颖且有价值的想法或事物。
培养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关键要素
创造力并非少数“天才”的专属品,它更像是一种可以后天习得和提升的技能,以下是其核心要素:
-
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 表现:对世界充满疑问,乐于探索未知,不满足于标准答案。
- 作用:是所有创造的起点,好奇心驱使我们去观察、去学习、去发现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
-
丰富的知识储备
- 表现:在特定领域有深厚的积累,同时涉猎广泛,具备跨学科的知识。
- 作用:知识是进行“新颖组合”的基础,没有砖瓦,就无法建造新奇的房屋,知识为你提供了“元素”,创造性思维则教你如何“重组”这些元素。
-
开放的心态与容忍模糊性
- 表现:乐于接受新观念,不轻易否定他人,能够容忍不确定性和不完美的初期想法。
- 作用:创造力常常诞生在“灰色地带”,过早地用“对/错”、“好/坏”去评判,会扼杀很多萌芽中的创意。
-
敢于挑战常规与权威
- 表现:不盲从,敢于质疑现有的规则、假设和范式。
- 作用:许多重大的创新都是对传统认知的颠覆,哥白尼的日心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都是挑战权威的典范。
-
联想与连接的能力
- 表现:能够在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建立联系,形成新的概念。
- 作用:这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机制,将“苍耳”粘在裤腿上的特性与“粘合”联系起来,发明了魔术贴。
-
坚韧不拔的毅力
- 表现:面对失败和挫折不轻易放弃,能够从错误中学习,并持续迭代改进。
- 作用:创造之路很少一帆风顺,爱迪生发明电灯试验了上千种材料,每一次失败都是向成功迈进的一步。
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 保持提问的习惯:对日常事物多问“为什么?”“…会怎样?”“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这能不断挑战你的思维定势。
- 进行发散思维练习:设定一个主题(如“水”、“椅子”),在规定时间内(如5分钟)尽可能多地列出其用途或关联词,不求质量,只求数量。
- 尝试“强制连接法”:随机挑选两个不相关的事物(如“钥匙”和“云”),强迫自己找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或联系,并构思一个新产品或故事。
- 跨界学习:主动学习你专业领域之外的知识,一个程序员去学画画,一个金融从业者去研究生物学,都可能激发出意想不到的创意。
- 拥抱“失败”:将失败视为学习的机会,而不是终点,分析失败的原因,调整策略,再次尝试。
- 创造“留白”时间:不要让大脑时刻被信息填满,散步、冥想、洗澡时,大脑的“默认模式网络”会非常活跃,这是灵感迸发的黄金时间。
- 改变环境:去一个新的地方旅行、逛博物馆、在咖啡馆工作,新的环境刺激可以打破思维僵局,带来新的视角。
创造力是驱动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而创造性思维是实现这一动力的具体方法和路径,它们并非遥不可及的天赋,而是可以通过保持好奇、积累知识、开放心态、敢于挑战、坚持不懈,并辅以具体的思维练习来系统培养的能力。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拥有强大的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将是我们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实现个人价值的最有力武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