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修长城最长朝代是哪个?现代考古新发现揭秘!

修长城历史最长的朝代是明朝

修长城最长朝代是哪个?现代考古新发现揭秘!-图1

虽然我们常说“秦修长城”,但明朝在长城修筑上的规模、时长和最终形成的规模,是其他任何朝代都无法比拟的,可以说,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保存最完好的长城主体,绝大多数都是明代修建的。

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说明为什么明朝是修长城最长的朝代:

修筑时间最长

明朝从建立(1368年)到灭亡(1644年),历时276年,几乎是在整个朝代期间都在持续不断地修筑、加固长城,尤其是从明初(朱元璋时期)开始,为了防御退居漠北的蒙古残余势力,修筑长城就成了明朝一项基本国策,这种跨越两个多世纪、持续不断的工程,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修筑规模最大、工程最坚固

明朝的长城工程是集历代长城之大成的巅峰之作。

  • 规模宏大:明朝修筑的长城东起鸭绿江畔(辽宁虎山),西至祁连山东麓(甘肃嘉峪关),全长约8851.8公里,我们今天常说的“万里长城”,其主体指的就是明长城。
  • 结构坚固:明代国力强盛,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长城的建筑材料和建造工艺都达到了顶峰,许多地段采用砖石包砌(内部夯土,外部包砖石),非常坚固,至今仍能保存完好,著名的“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山海关”等都是明长城的杰出代表。
  • 体系完善:明长城不仅仅是一道孤立的城墙,而是一个由城墙、敌楼(敌台)、烽火台、关隘、卫所、城堡等多种军事设施组成的庞大、立体的防御体系,敌楼高大,可以屯兵驻守、储存粮草;烽火台传递军情迅速;关隘扼守交通要道,形成了点、线、面结合的纵深防御。

修筑目的最明确

明朝修长城的核心目的非常明确和持久:防御北方的蒙古势力

  • 初期:朱元璋和朱棣时期,主要防御的是退回草原的北元(蒙古)势力。
  • 中期:随着蒙古势力的分裂和瓦剌、鞑靼等部的崛起,长城防御的压力持续存在。
  • 后期:明朝末年,为了防御崛起于东北的女真族(后金),明朝更是倾尽国力,加固和修缮了辽东一带的长城(当时称为“辽东边墙”)。

可以说,修长城贯穿了明朝始终,是其国防政策的基石。


其他主要修长城朝代简介

为了更好地理解明朝的“最长”,我们可以简单看看其他朝代:

  • 秦朝“万里长城”的开创者,秦始皇将战国时期秦、赵、燕等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形成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奠定了长城的基本走向,但秦朝存在时间短(15年),主要工作是连接和修缮,而非新建如此长的距离。
  • 汉朝向西延伸的扩展者,汉武帝时期,为了防御匈奴和保护丝绸之路,将长城向西延伸到了玉门关、阳关,一直延伸到新疆的罗布泊附近,汉长城在长度上也很惊人,但其在明长城之前的主体部分多为夯土和芦苇建造,保存至今的遗迹较少。
  • 北魏、北齐、北周南北朝时期的修筑者,这些北方政权为了防御南朝和其他少数民族,也修筑了大量长城,但规模和系统性不及秦汉和明。
  • 隋朝短期的修筑者,隋朝在短短37年间,为了突厥等威胁,也曾多次大规模修筑长城,但工程过于急迫,且朝代短暂,未能形成像明长城那样坚固持久的体系。
朝代 主要特点 备注
明朝 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最坚固、体系最完善,今天看到的长城主体基本都是明长城。 修筑时间跨越整个朝代(276年),总长度近万里。
秦朝 开创者,首次连接各国长城,形成“万里长城”的概念。 主要为连接和修缮,存在时间短。
汉朝 向西延伸者,将长城延伸至新疆,保护丝绸之路。 多为夯土结构,现存遗迹较少。
其他朝代 局部修筑者,根据当时防御需要,在特定地段修筑或修缮。 规模和影响力远不及秦、明。

无论从修筑时长、工程规模、建筑技术还是历史影响来看,明朝都是修长城历史最长、成就最辉煌的朝代。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