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思维建构如何提升当下问题解决能力?

这是一个非常核心且强大的认知科学和教育学概念。思维建构是指我们的大脑不是像海绵一样被动地吸收信息,而是像一个主动的建筑师,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理解和解释新信息,从而构建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知识结构和认知世界的方式。

思维建构如何提升当下问题解决能力?-图1

下面我将从几个层面来详细拆解“思维建构”:


核心思想:从“灌输”到“建构”的转变

理解思维建构,首先要理解它所反对的传统观念。

  • 传统观点(灌输/接受理论): 学习是一个传递的过程,知识是客观、固定存在的,就像一杯水,老师是知识的拥有者,负责把“水”(知识)倒进学生这个“空杯子”(被动的大脑)里,学生的任务就是记住和复述这些知识。
  • 建构主义观点(建构理论): 学习是一个构建的过程,知识不是客观存在的实体,而是学习者与环境、信息互动后,在自己头脑中形成的主观理解和解释,学生不是空杯子,而是带着自己已有“建筑材料”(旧知识、经验、信念)的建筑师,新知识不是简单地被“放进去”,而是与旧知识发生碰撞、融合、改造,建造”出新的、更复杂的“认知大厦”。

一个简单的比喻:

  • 灌输式学习: 给你一堆乐高积木,让你按照图纸拼出一个模型,拼完之后,你拥有的只是一个成品。
  • 建构式学习: 给你一堆乐高积木和一些参考图,让你自己去理解、尝试,最终搭建出一个你理解的、甚至可能超越参考图的模型,在这个过程中,你不仅得到了模型,更学会了如何思考、如何组合、如何创造。

关键原则:思维建构是如何发生的?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思维建构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学习者是中心: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发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而不是外部强加的,学习的效果取决于学习者自身的努力和参与度。

  2. 已有知识是基础:

    • 学习者不是一张白纸,他们进入学习情境时,已经拥有了一套关于世界的“前概念”、“直觉理论”或“心智模型”,建构主义强调,学习必须与这些已有知识建立联系,如果新知识与旧知识无法关联,就很难被理解和吸收,甚至会被误解。
  3. 社会互动是催化剂:

    知识的建构不是在真空中完成的,通过与他人的对话、讨论、辩论和合作,学习者能够暴露自己思维的不足,看到事物的不同角度,从而修正、完善和深化自己的认知,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就强调,更有经验的他人(如老师、同伴)的引导和帮助,能极大地促进学习者的建构过程。

  4. 学习是情境化的:

    脱离情境的知识是“死”的,当知识在真实、有意义的情境中被学习和应用时,学习者才能真正理解其价值和用法,并更容易将其整合到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学数学不只是解算式,更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购物、测量问题。

  5. 学习是一个“同化”与“顺应”的动态过程:

    • 这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机制,由皮亚杰提出。
    • 同化: 将新信息吸收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就像把新买的家具放进已经布置好的房间,一个已经知道“狗”是四条腿、会叫的动物的小孩,看到一只柯基犬,他会说“看,一只狗!”,这就是同化。
    • 顺应: 当新信息与旧认知结构冲突,无法被同化时,学习者必须改变或重组自己的认知结构来适应新信息,这就像发现新买的家具太大,放不进房间,于是不得不重新规划房间布局,甚至拆掉部分墙壁,这个小孩第一次看到蜥蜴,它也是四条腿,但不会“汪汪”叫,他可能会困惑,或者在被告知“这是蜥蜴”后,调整自己关于“狗”的定义,开始理解“四条腿的动物”不止一种,这就是顺应。

思维建构的应用领域

理解了思维建构的原理,我们就能在多个领域看到它的影子和应用:

  1. 教育领域:

    • 教学模式变革: 从“填鸭式”教学转向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翻转课堂等,老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权威,而是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脚手架的搭建者。
    • 教学设计: 设计能激发学生好奇心、鼓励提问和讨论的学习活动,在历史课上,不是直接给出结论,而是提供史料,让学生自己“像侦探一样”去分析和推断历史事件。
    • 评价方式: 评价的重点不再是考察记忆了多少知识点,而是考察学生如何思考,能否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否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论证过程。
  2. 个人成长与学习:

    • 批判性思维: 思维建构鼓励我们不轻易接受信息,而是主动提问、分析证据、评估论证,形成自己的判断。
    • 终身学习: 成为一个好的建构者,意味着你拥有了高效的学习能力,你会主动将新知识与旧经验连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不是零散地记忆信息。
    • 知识管理: 使用思维导图、费曼学习法、写笔记等方式,都是在帮助自己主动建构和梳理知识网络。
  3. 商业与创新:

    • 用户中心设计: 理解用户如何“建构”他们对产品的理解和需求,从而设计出更符合用户心智模型的产品。
    • 创新思维: 真正的创新往往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将不同领域的知识(旧知识)进行重新组合和连接(建构),从而产生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如何培养和提升思维建构能力?

  1. 保持好奇心,多问“为什么”和“怎么样”。
  2. 主动关联: 学习新知识时,有意识地去思考它和你已知的哪些事物有关联。
  3. 教给别人: 费曼学习法的核心,就是通过“教”来暴露自己理解上的漏洞,从而完成知识的深度建构。
  4. 与他人讨论: 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真诚地倾听和思考他人的不同意见。
  5. 在实践中学习: 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深化理解。
  6. 定期反思: 回顾自己的学习和思考过程,审视自己的认知结构有哪些需要调整和优化的地方。

思维建构是一个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创造的深刻转变,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学习不是复制,而是创造;不是记忆,而是理解;不是填充,而是连接。 掌握了思维建构的规律和方法,无论是在学校、职场还是生活中,我们都能成为一个更高效、更深刻、更具创造力的思考者和学习者。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