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公安思维如何适应新时代社会治理新挑战?

新时代公安思维的理论构建与实践路径研究

** 公安思维是公安民警在长期警务实践中形成的,用以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治安问题的特有思想模式与工作方法,在新时代背景下,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形态和多元化的安全挑战,公安工作正经历着从传统向现代、从被动向主动、从粗放向精细的深刻转型,本文旨在系统构建新时代公安思维的理论框架,深入剖析其核心内涵与构成要素,探讨其在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宁中的时代价值,并提出培育和践行新时代公安思维的实践路径,以期为推动公安工作现代化提供理论参考和智力支持。

公安思维如何适应新时代社会治理新挑战?-图1

公安思维;新时代;法治思维;大数据思维;群众路线;工作方法


公安队伍是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公安工作的成效,不仅取决于硬件装备的优劣和法律法规的完善,更深层次地取决于广大公安民警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水平,所谓“思路决定出路”,公安思维作为一种独特的职业思维,是指导警务实践、破解工作难题、提升战斗力的“总开关”,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各类风险挑战层出不穷,对公安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对新时代公安思维进行系统性的理论梳理和前瞻性思考,不仅是提升公安队伍核心战斗力的内在需求,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公安思维的核心内涵与构成要素

新时代公安思维并非单一、孤立的思维模式,而是一个由多种核心思维有机融合、相互支撑的综合性体系,其核心内涵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为根本任务,以法治为基本准则,以科技为强大支撑,系统、辩证、创新地开展警务活动,具体而言,其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思维:公安工作的“定盘星”

政治思维是公安思维的首要和根本属性,公安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这要求公安民警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定政治立场,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具体表现为:

  • 对党忠诚: 将党的绝对领导贯穿于公安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确保“刀把子”牢牢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
  • 服务大局: 自觉将公安工作置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去谋划和推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 底线思维: 增强忧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坚决防范和化解各类重大政治风险,坚决捍卫国家政治安全。

(二)法治思维:公安执法的“生命线”

法治思维是现代警务文明的基石,是规范权力运行、保障人民权益的根本遵循,它要求公安民警在所有警务活动中,自觉做到:

  • 尊崇法律: 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依法办事,不为人情所困,不为利益所惑。
  • 程序正义: 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确保执法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件事情处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 权责统一: 清晰认识到权力与责任的统一性,既依法行使职权,也勇于承担执法过错责任,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

(三)民本思维:公安工作的“出发点”

民本思维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公安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公安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它要求:

  • 执法为民: 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
  • 服务为本: 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公共服务的新期待,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依靠群众: 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构筑起维护社会治安的铜墙铁壁。

(四)系统思维:警务决策的“方法论”

系统思维是应对复杂问题的科学方法,要求公安民警具备全局观念和整体视野。

  • 整体谋划: 将治安问题置于社会治理大系统中去审视,统筹考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多种因素,实现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
  • 协同联动: 打破部门壁垒和地域界限,加强警种之间、警地之间、警民之间的协同配合,形成“一盘棋”的警务格局。
  • 标本兼治: 在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的同时,更加注重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通过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化解矛盾等方式,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犯罪。

(五)数据思维:警务变革的“新引擎”

数据思维是科技强警时代的核心驱动力,是推动公安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关键。

  • 数据赋能: 树立“数据是核心战斗力”的理念,善于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对各类风险隐患的精准预测、预警、预防。
  • 精准打击: 改变“人海战术”和“经验主义”,通过数据建模、关联分析,锁定犯罪嫌疑人,提升打击犯罪的精准度和效率。
  • 智慧治理: 推动警务模式从“被动响应”向“主动干预”转变,构建智能化、动态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现对社会治安态势的“一屏全览”和“一键调度”。

(六)底线思维:风险防范的“安全阀”

底线思维要求公安民警增强忧患意识,凡事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牢牢守住安全底线。

  • 风险预判: 敏锐识别各类潜在风险,特别是对可能影响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风险,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策。
  • 极限准备: 制定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加强实战演练,确保在极端情况下能够迅速反应、有效处置,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
  • 守土有责: 强化责任担当,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坚决防止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和群体性事件,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新时代公安思维的时代价值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培育和践行新时代公安思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应对复杂风险挑战的“压舱石”。 当前,我国面临的内外部风险交织叠加,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渗透,只有运用系统思维和底线思维,才能做到见事早、行动快,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二)提升公安核心战斗力的“倍增器”。 通过数据思维和法治思维的深度融合,能够大幅提升警务工作的科技含量和法治化水平,实现“向科技要警力、向法治要效能”,推动公安工作质量变革。

(三)增进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粘合剂”。 坚持民本思维,将执法为民落到实处,能够有效拉近警民关系,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夯实公安工作的群众基础,形成警民共治的良性循环。

(四)推动公安工作现代化的“导航仪”。 新时代公安思维为公安工作现代化提供了清晰的理论指引和行动遵循,确保公安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确保公安工作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频共振。

培育和践行新时代公安思维的实践路径

培育和践行新时代公安思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教育、制度、文化、实践等多个层面协同发力。

(一)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 将政治理论学习置于首位,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关于新时代公安工作的重要论述,引导广大民警深刻理解新时代公安思维的内涵和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改革教育训练,提升实战能力。 公安院校和各级训练基地应将新时代公安思维的培养融入教学全过程,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红蓝对抗等方式,让民警在“真刀真枪”的实战演练中,学会运用系统思维、数据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完善制度保障,规范权力运行。 建立健全以法治为核心的执法管理体系,完善执法全流程记录制度、执法质量考评制度和执法责任追究制度,通过制度刚性约束,倒逼民警养成自觉运用法治思维的习惯。

(四)营造文化氛围,激发内生动力。 大力弘扬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公安核心价值观,选树和宣传践行新时代公安思维的先进典型,营造崇尚科学、尊重法治、服务人民的浓厚警营文化氛围,让科学思维成为民警的自觉追求。

(五)坚持实践磨砺,在干中学、学中干。 思维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要鼓励民警在基层一线、在复杂案件、在重大安保任务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在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检验、修正和升华自己的思维方式,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公安思维是公安工作的灵魂和生命线,新时代公安思维以政治思维为引领,以法治思维为基石,以民本思维为核心,以系统思维为方法,以数据思维为引擎,以底线思维为保障,是一个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的科学体系,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新时代公安思维的培育和践行,通过理论武装、教育训练、制度保障和文化建设,将其转化为推动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努力锻造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四个铁一般”的过硬公安队伍,为护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公安智慧和力量。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