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2025七下地理思维导图最新版,考点难点全解析?

七年级下册地理思维导图(总框架)

中心主题:七年级下册地理——我们生活的大洲与地区

2025七下地理思维导图最新版,考点难点全解析?-图1


第一部分:认识大洲——亚洲

一级分支:亚洲 (Asia)

  • 二级分支 1.1 位置与范围

    • 半球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 海陆位置
      • 东临:太平洋
      • 南临:印度洋
      • 北临:北冰洋
      • 西与欧洲相连,西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 纬度位置: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气候复杂多样。
    • 范围:世界第一大洲(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
  • 二级分支 1.2 地形与河流

    • 地形特征
      • 以高原、山地为主(约占3/4)。
      •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 地势起伏大
    • 主要地形区
      • 中部: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德干高原。
      • 北部:西西伯利亚平原。
      • 南部: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
      • 东西边缘:东西伯利亚山地、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大山脉)。
    • 河流特征
      • 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 内流区面积广大(如:里海、咸水湖)。
    • 主要河流
      • 流入太平洋:长江、黄河、湄公河(东南亚最大国际河)。
      • 流入印度洋:印度河、恒河。
      • 流入北冰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 二级分支 1.3 气候

    • 气候特征
      • 气候复杂多样(地跨三带,地形复杂)。
      • 大陆性气候分布广(远离海洋,降水少,温差大)。
      • 季风气候显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 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印度半岛(雨季、旱季分明)。
      • 亚热带季风气候:中国南方、日本南部。
      • 温带季风气候:中国北方、朝鲜半岛、日本北部。
      • 温带大陆性气候:亚洲中西部(分布最广)。
      • 热带雨林气候:马来群岛(全年高温多雨)。
      • 寒带气候:北冰洋沿岸。
      • 高山高原气候:青藏高原等地。
  • 二级分支 1.4 人口与国家

    • 人口
      • 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超过46亿)。
      • 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南部沿海和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如东亚、南亚);内陆和高原地区人口稀疏。
      • 人口问题:人口众多,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压力。
    • 国家
      • 约有48个国家,东亚、东南亚、南亚国家较多。
      • 东亚: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
      • 东南亚:越南、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最大群岛国)等。
      • 南亚:印度(人口最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
      • 西亚:沙特阿拉伯、土耳其、伊朗等。

第二部分:认识地区——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一级分支:东亚

  • 二级分支 2.1 日本
    • 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四大岛: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
    • 地形:多山,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最大),多火山、地震(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 气候:海洋性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
    • 经济
      • 加工贸易型经济:资源贫乏,依赖进口;工业产品大量出口。
      • 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交通便利,良港多)。
      • 文化:东西方文化兼容。

一级分支:东南亚

  • 二级分支 2.2 位置与范围

    • “十字路口”的位置:连接亚洲和大洋洲,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
    • 重要海峡:马六甲海峡(东亚、西亚、非洲、欧洲往来的必经之地,被日本称为“海上生命线”)。
    • 范围: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和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群岛)。
  • 二级分支 2.3 自然与人文

    • 气候
      • 热带雨林气候(马来群岛):全年高温多雨。
      • 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 农业
      • 世界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地:橡胶、油棕、椰子、蕉麻(“世界原料仓库”)。
      • 主要粮食作物:水稻。
    • 城市分布: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土壤肥沃)。
    • 旅游:丰富的热带景观,多样的宗教文化(佛教、伊斯兰教),迷人的海滩。

一级分支:南亚

  • 二级分支 2.4 位置与范围

    • 位置: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以南。
    • 范围:大陆部分(南亚次大陆)和岛屿部分(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
  • 二级分支 2.5 自然与人文

    • 地形: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部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南亚主要农业区),南部德干高原。
    • 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分旱、雨两季)。
      • 雨季(6-10月):西南季风带来大量降水。
      • 旱季(11月-次年5月):东北季风,干燥少雨。
      • 水旱灾害频繁(西南季风不稳定)。
    • 宗教:佛教发源地(印度、尼泊尔);印度教(印度、尼泊尔);伊斯兰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 人口: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一级分支:西亚

  • 二级分支 2.6 位置与资源
    • “五海三洲之地”:连接亚、非、欧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
    • 重要的战略位置:苏伊士运河(连接地中海和红海)、土耳其海峡(连接黑海和地中海)。
    • 丰富的石油资源
      • 分布: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 特点:储量大、埋藏浅、出油多、油质好。
      • 输出:主要运往西欧、美国、日本(通过“霍尔木兹海峡”进入印度洋)。
    • 气候与农业
      • 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 畜牧业(绿洲农业、节水农业):土耳其安卡拉羊、阿富汗紫羔羊。
      • 经济结构单一,依赖石油出口。

第三部分:认识地区——东半球的其他国家和地区

一级分支:欧洲西部

  • 二级分支 3.1 位置与范围

    • 位置:亚欧大陆西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
    • 范围:包括原欧洲的西半部分,以及附近的岛屿(如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
  • 二级分支 3.2 自然与人文

    • 地形
      • 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 平原为主:西欧平原、波德平原。
      • 山地: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部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大,年轻褶皱山)。
    • 气候
      •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利于多汁牧草生长(畜牧业发达)。
      •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园艺业发达)。
    • 经济
      • 工业密集,发达国家集中
      • 旅游业繁荣:“世界公园”,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如:法国埃菲尔铁塔、意大利罗马斗兽场、希腊雅典卫城)。
      • 国际组织:欧盟(EU)。

一级分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 二级分支 3.3 位置与范围

    • 位置:撒哈拉沙漠以南,西临大西洋,东临印度洋。
    • 范围:有“黑非洲”之称。
  • 二级分支 3.4 自然与人文

    • 地形:以高原为主(“高原大陆”),东非大裂谷(地球“伤疤”)。
    • 气候
      • 热带气候为主,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热带雨林、草原、沙漠气候)。
      • 热带草原气候广布,有明显的干湿季。
    • 资源
      • 矿产资源丰富:金刚石、黄金、铀矿的储量和产量居世界前列。
      • 生物资源丰富:咖啡、可可、油棕(“富饶的大陆”)。
    • 经济与人口问题
      • 经济单一:依赖出口一种或几种初级产品(“单一商品经济”)。
      • 人口、粮食、环境问题突出(恶性循环)。

一级分支:澳大利亚

  • 二级分支 3.5 世界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

    • 位置:南半球,介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
    • 范围: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等。
    • 特有动物:袋鼠、鸸鹋、鸭嘴兽、考拉(原因:长期孤立,自然进化)。
  • 二级分支 3.6 自然与人文

    • 地形
      • 地势东西高,中部低
      • 三大地形区
        • 东部:大分水岭(山地)。
        • 中部:大自流盆地(世界最大地下水分布区)。
        • 西部:低矮高原(古老、广阔)。
    • 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广,呈半环状分布。
    • 经济
      • “骑在羊背上”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 农牧业:羊毛、羊肉出口量世界前列。
      • 工矿业:煤、铁矿石出口量世界前列。
      • 服务业:旅游业(大堡礁、艾尔斯巨石)。

第四部分:认识地区:西半球的国家

一级分支:美国

  • 二级分支 4.1 移民国家

    • 位置:北美洲中部,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
    • 组成:本土48个州,阿拉斯加州(北美洲西北部),夏威夷州(太平洋中北部)。
    • 人口:人口增长快(移民),种族和民族复杂(“人种大熔炉”)。
  • 二级分支 4.2 自然与人文

    • 地形:南北纵列分布(地形对气候和河流影响大)。
      • 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脉)。
      • 中部:广阔的中央平原(大平原)。
      • 东部:低缓的阿巴拉契亚山脉。
    • 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 经济
      • 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 工农业现代化程度高
      • 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硅谷”)。
      • 农业地区专业化(如:棉花带、玉米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区)。
    • 工业:东北部地区(传统工业区,如“钢铁城”匹兹堡);南部和西部(新兴工业区,如“航天城”休斯顿)。

一级分支:巴西

  • 二级分支 4.3 面积最大的国家

    • 位置:南美洲东部和中部,东临大西洋。
    • 人种:世界人种最复杂的国家之一(“世界人种博物馆”)。
  • 二级分支 4.4 自然与人文

    • 地形
      • 北部: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平原)。
      • 南部:巴西高原(世界最大高原)。
    • 气候
      • 北部: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 南部: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 资源
      • 热带雨林:亚马孙热带雨林(“地球之肺”,有巨大环境效益)。
      • 矿产资源:铁矿(储量巨大,出口多)。
    • 经济与城市
      • 经济:农业(咖啡、甘蔗、柑橘产量世界第一);工业(钢铁、汽车、飞机制造)。
      • 城市:里约热内卢(文化名城);巴西利亚(首都,规划新城);圣保罗(最大城市)。
      • 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第五部分:认识地区:极地地区

一级分支:极地地区

  • 二级分支 5.1 南极地区

    • 位置:南极圈以南,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包围。
    • 自然特征
      • “冰雪高原”:平均海拔最高(冰层厚度)。
      • “白色沙漠”:降水稀少(烈风、干燥)。
      • “寒极”:世界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
      • “风库”:世界风力最大最强的地区。
      • 淡水资源宝库:冰川体积占世界总量的90%以上。
    • 资源与科研
      • 自然资源:煤炭、铁矿等。
      • 科研宝地:天然实验室(冰川、大气、海洋、地质)。
      • 环境保护:《南极条约》,禁止一切军事活动和核爆炸,提倡和平利用和科研合作。
  • 二级分支 5.2 北极地区

    • 位置:北极圈以北,以海洋(北冰洋)为主。
    • 自然特征
      • 以海洋为主体,浮冰广布。
      • 气候比南极地区温和(海洋影响)。
      • 代表动物:北极熊。
    • 资源与居民
      • 自然资源丰富:石油、天然气、煤炭、矿产。
      • 原住民: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
      • 科学考察站:黄河站(中国)。

如何使用这份导图:

  1. 打印或绘制:将此框架打印出来,或者用XMind、MindMaster等软件绘制。
  2. 填充细节:在每个分支下,用自己的话补充具体内容,在“日本”下的“经济”分支,可以写下“主要工业部门:汽车、电子、钢铁”等。
  3. 添加地图:在每个大洲或地区旁边,手绘或贴上一张简图,并标出重要的山脉、河流、城市、国家等。
  4. 联系与对比:思考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对比日本和英国的海岛经济,对比东南亚和南亚的热带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5. 定期回顾:思维导图的最大优势是结构清晰,方便记忆,考前多看几遍,效果显著。

希望这份详细的框架能帮助你更好地学习七年级下册地理!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