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初一生物下册思维导图2025最新版怎么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全册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 生物圈中的人

初一生物下册思维导图2025最新版怎么画?-图1


第一单元:人的由来

第一章:人的生殖和发育

  • 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 起源:
      • 进化论: 由森林古猿进化而来
      • 证据: 化石(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 发展过程:
      • 树栖生活 → 地面生活
      • 使用工具 → 制造工具
      • 火的使用 → 语言的产生
    • 关键特征:
      • 直立行走: 从古猿到人具有决定意义的转变
      • 脑的发达: 人类复杂的思维语言能力的基础
  • 2 人的生殖

    • 生殖系统:
      • 男性生殖系统:
        • 主要器官: 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 附属器官: 输精管、精囊腺、前列腺等
      • 女性生殖系统:
        • 主要器官: 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 附属器官: 输卵管、阴道等
    • 生殖过程:
      • 受精: 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结合成受精卵
      • 怀孕(妊娠): 受精卵 → 桑胚胚 → 胚泡 → 植入子宫内膜 → 发育成胚胎
      • 分娩: 胚胎发育约40周(280天)后,从母体产出的过程
  • 3 青春期

    • 定义: 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阶段,是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
    • 生理变化:
      • 外形变化: 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身高突增)
      • 内脏功能增强: 心肺功能增强
      • 性发育与性成熟:
        • 男性: 睾丸发育并产生精子,出现遗精
        • 女性: 卵巢发育并产生卵细胞,出现月经
    • 心理变化:
      • 独立意识增强
      • 内心世界渐丰富
      • 性意识开始萌动
    • 健康生活:
      • 合理营养: 均衡膳食
      • 积极参加文体活动
      • 正确对待心理矛盾: 求助家长、老师或心理医生

第二单元:人体的营养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 1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 供能物质(三大营养素):
      • 糖类: 主要能源物质(如:米饭、馒头)
      • 脂肪: 备用能源物质(如:肥肉、油)
      • 蛋白质: 构成人体基本物质,修复组织,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如:瘦肉、鱼、蛋、奶)
    • 非供能物质:
      • 水: 生命之源,各种生理活动的溶剂
      • 无机盐:
        • 钙、磷: 构成骨骼和牙齿
        • 铁: 构成血红蛋白,预防贫血
        • 碘: 甲状腺激素的成分,预防大脖子病
        • 锌: 促进生长发育
      • 维生素:
        • A: 夜盲症(肝脏、胡萝卜)
        • B1: 脚气病(粗粮)
        • C: 坏血病(新鲜果蔬)
        • D: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鱼肝油、晒太阳)
  • 2 消化和吸收

    • 消化系统:
      • 消化道(食物通道):
        • 口腔: 消化道的起点,牙齿咀嚼,舌搅拌,唾液腺分泌唾液(含唾液淀粉酶)
        • 咽、食道: 食物通道
        • 胃: 暂存食物,胃腺分泌胃液(含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
        • 小肠: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 大肠: 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形成粪便
        • 肛门: 排出粪便
      • 消化腺(分泌消化液):
        • 唾液腺、肝脏、胰腺、胃腺、肠腺
    • 消化过程:
      • 物理性消化: 牙齿咀嚼、胃肠蠕动
      • 化学性消化: 各种消化酶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
        • 淀粉 → 麦芽糖 → 葡萄糖(口腔、小肠)
        • 蛋白质 → 多肽 → 氨基酸(胃、小肠)
        • 脂肪 → 脂肪微粒 → 甘油和脂肪酸(小肠)
    • 吸收过程:
      • 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
        • 结构特点: 很长(5-6米)、内表面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 吸收的物质:
        • 葡萄糖、氨基酸、水、无机盐、维生素 → 进入毛细血管
        • 甘油、脂肪酸 → 进入毛细淋巴管
  • 3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 合理营养:
      • 原则: 按时就餐、均衡膳食(早好午饱晚少)
      •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五谷杂粮为基础,多吃果蔬和薯类,常吃奶豆制品,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 食品安全:
      • 购买: 看生产日期、保质期、厂家
      • 食用: 饭前便后洗手,不吃变质食物,厨房生熟分开

第三单元:人体的呼吸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 1 呼道对空气的处理

    • 呼吸系统组成:
      • 呼吸道: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 肺: 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 呼吸道的作用:
      • 保证气体顺畅通过
      • 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处理:
        • 温暖: 鼻腔内毛细血管
        • 湿润: 黏液
        • 清洁: 鼻毛、黏膜上的纤毛和黏液
  • 2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呼吸运动):
      • 原理: 胸廓扩大和缩小
      • 过程:
        • 吸气: 肋间肌收缩 → 胸廓前后径、左右径增大 → 膈肌收缩 → 胸廓上下径增大 → 胸廓容积扩大 → 肺扩张 → 肺内气压 < 大气压 → 气体入肺
        • 呼气: 与吸气过程相反
    •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 场所: 肺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 过程:
        • 氧气: 肺泡 → 血液(血红蛋白)→ 循环系统
        • 二氧化碳: 血液 → 肺泡 → 排出
  • 3 空气质量与健康

    • 空气质量影响健康: 空气污染(如PM2.5)会引发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
    • 空气质量等级: 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严重污染。
    • 保护环境: 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燃烧。

第四单元: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 1 流动的组织——血液

    • 血液的组成:
      • 血浆(55%):
        • 成分: 水(90%)、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 功能: 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 血细胞(45%):
        • 红细胞:
          • 特点: 数量最多,无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含铁)
          • 功能: 运输氧气
        • 白细胞:
          • 特点: 有细胞核,体积最大,数量最少
          • 功能: 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
        • 血小板:
          • 特点: 最小,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
          • 功能: 止血和加速凝血
    • 血液的功能: 运输、防御、保护。
  • 2 血流的管道——血管

    • 三种血管比较: | 血管类型 | 管壁特点 | 管腔大小 | 血流速度 | 功能 | | :--- | :--- | :--- | :--- | :--- | | 动脉 | 最厚,肌肉层发达 | 小 | 最快 | 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 | | 静脉 | 较薄,弹性小 | 大 | 较慢 | 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回心脏 | | 毛细血管 | 最薄(一层上皮细胞) | 最小 | 最慢 | 物质交换的场所 |
    • 瓣膜:
      • 静脉瓣: 防止血液在静脉内倒流(如四肢静脉)。
      • 房室瓣和动脉瓣: 在心脏内,保证血液按单方向流动。
  • 3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 心脏的结构:
      • 四个腔:
        • 左心房、左心室左侧流动脉血(含氧高)
        • 右心房、右心室右侧流静脉血(含氧低)
        • 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最厚(因为要将血液泵向全身)
      • 两条路径:
        • 体循环: 左心室 → 主动脉 → 全身各级动脉 → 毛细血管网 → 各级静脉 → 上下腔静脉 → 右心房
        • 肺循环: 右心室 → 肺动脉 → 肺部毛细血管网 → 肺静脉 → 左心房
    • 心动周期: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为一个心动周期,心率是指单位(一分钟)内心跳的次数。
  • 4 输血与血型

    • ABO血型系统: A型、B型、AB型、O型。
    • 输血原则: 输同型血
    • 安全输血:
      • 万能受血者: AB型
      • 万能输血者: O型(只在紧急情况下,少量输给其他血型)
    • 无偿献血: 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200-400ml,不会影响健康,是公民的义务。

第五单元: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 1 尿的形成和排出

    • 排泄与排遗的区别:
      • 排泄: 将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排出体外的过程。
      • 排遗: 未消化的食物残渣(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
    • 泌尿系统的组成:
      • 肾脏: 形成尿液的器官
      • 输尿管: 输送尿液
      • 膀胱: 暂存尿液
      • 尿道: 排出尿液
    • 尿的形成过程(在肾单位内):
      • 肾单位: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组成。
      • 肾小球和肾小囊的滤过作用:
        • 血液: 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
      •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 原尿: 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
        • 尿液: 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形成尿液。
    • 尿的排出: 肾脏形成的尿液 → 输尿管 → 膀胱 → 尿道 → 体外。
  • 2 人粪尿的处理

    • 生态厕所: 利用微生物分解人粪尿,产生沼气(能源)和有机肥(肥料),环保且高效。
    • 意义: 减少疾病传播,保护环境,变废为宝。

第六单元: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 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 眼与视觉:
      • 眼球的结构:
        • 壁: 角膜、虹膜(黑眼球)、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有感光细胞)
        • 内容物: 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 视觉形成过程:
        1. 光线 → 角膜 → 瞳孔(调节进光量)→ 晶状体(折射光线)→ 玻璃体
        2. 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的物像。
        3.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4. 神经冲动沿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 近视:
        • 原因: 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导致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
        • 矫正: 配戴凹透镜。
    • 耳与听觉:
      • 耳的结构:
        • 外耳: 耳廓、外耳道(收集、传导声波)
        • 中耳: 鼓膜、听小骨(放大振动)
        • 内耳: 耳蜗(有听觉感受器)、前庭、半规管(感受位置变动)
      • 听觉形成过程:
        1. 声波 → 耳廓 → 外耳道 → 鼓膜振动 → 听小骨振动 → 耳蜗内液体振动。
        2. 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
        3. 神经冲动沿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 其他感觉: 鼻(嗅觉)、舌(味觉)、皮肤(触觉、冷觉、热觉、痛觉)。
  • 2 神经系统的组成

    • 神经系统:
      • 中枢神经系统:
        • 脑: 大脑(最高中枢,语言、听觉、视觉等中枢)、小脑(协调运动、维持平衡)、脑干(基本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心跳)
        • 脊髓: 反射和传导功能
      • 周围神经系统:
        • 脑神经: 12对,从脑发出。
        • 脊神经: 31对,从脊髓发出。
    •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 结构: 细胞体(含细胞核)、突起(树突、轴突)
      • 功能: 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
  • 3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 反射: 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 反射弧: 反射的结构基础。
      • 组成: 感受器 → 传入神经 → 神经中枢 → 传出神经 → 效应器
    • 反射的类型:
      • 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 生来就有,低级神经中枢控制,如: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
      • 复杂反射(条件反射): 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控制,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
  • 4 激素调节

    • 内分泌腺 vs 外分泌腺:
      • 内分泌腺: 没有导管,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运输,如:垂体、甲状腺、胰岛、肾上腺、性腺。
      • 外分泌腺: 有导管,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如:唾液腺、汗腺、肝脏。
    • 主要激素及作用: | 激素名称 | 产生部位 | 主要作用 | 异常症 | | :--- | :--- | :--- | :--- | | 生长激素 | 垂体 | 促进生长发育 | 幼年分泌不足:侏儒症;幼年分泌过多:巨人症;成年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 | | 甲状腺激素 | 甲状腺 | 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 幼年分泌不足:呆小症;分泌过多:甲亢 | | 胰岛素 | 胰岛(胰岛B细胞) | 调节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 | 分泌不足:糖尿病 |
    • 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以神经调节为主。

第七单元:健康地生活

第七章:健康地生活

  • 1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 乱砍滥伐: 破坏栖息地,水土流失。
      • 排放污水和废气: 水污染、空气污染、酸雨。
      • 外来物种入侵: 破坏生态平衡。
    • 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
      • 建立自然保护区
      • 垃圾分类和处理
      • 节能减排,使用清洁能源
  • 2 传染病及其预防

    • 传染病: 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 传染源: 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患者、携带者)。
      • 传播途径: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飞沫、饮食、生物媒介)。
      • 易感人群: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 控制传染源: 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 切断传播途径: 搞好个人和环境卫生,消灭媒介生物。
      • 保护易感人群: 预防接种,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
  • 3 免疫与计划免疫

    • 免疫: 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 免疫的功能:
      • 防御功能: 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
      • 自我稳定功能: 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 免疫监视功能: 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 计划免疫:
      • 定义: 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以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
      • 举例: 卡介苗(预防结核病)、乙肝疫苗(预防乙型肝炎)。
      • 意义: 是国家为保障儿童健康而采取的预防措施,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
  • 4 用药和急救

    • 安全用药:
      • 处方药(Rx): 需要医生开具处方才能购买,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非处方药(OTC): 不需要医生处方,消费者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
      • 原则: 看说明书,对症下药,注意剂量和用法。
    • 急救:
      • “120”急救电话。
      • 心肺复苏: 适用于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包括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
      • 止血: 对于较大动脉出血,应立即用止血带或绷带压迫伤口的近心端止血。
      • 其他: 中暑触电、煤气中毒等。

学习建议:

  1. 亲手绘制: 思维导图不是看会的,是画会的,用不同颜色的笔,把重点和难点标出来。
  2. 结合课本: 以这个框架为索引,回归课本,把每个知识点都补充完整。
  3. 多做联系: 特别是“血液循环”、“尿的形成”、“反射弧”这些动态过程,一定要结合习题来理解。
  4. 关注生活: 把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比如为什么感冒会发烧?为什么缺钙会抽筋?这样学起来更有趣,也更容易记住。

希望这份详细的思维导图能帮助你系统地复习初一下的生物知识,祝你学习进步,生物成绩优异!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