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非常经典且重要的问题。做题和看书哪个效率高,取决于你的学习目标、学习阶段以及你如何定义“效率”。

它们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我们可以把它们比作“学武”:
- 看书 = 看招式秘籍(学理论):你通过阅读,系统地学习知识点、概念、公式、理论框架,这是你建立知识体系的基石,让你知道“有什么招式”以及“为什么这个招式能奏效”。
- 做题 = 对战练功(实践应用):你通过做题,将书本上的理论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在解题过程中,你会暴露知识盲点、检验理解深度、锻炼解题技巧和速度,这是你将“招式”真正化为“武功”的唯一途径。
下面我们从不同维度来详细拆解一下,帮助你理解何时该侧重哪个,以及如何结合。
不同学习阶段,侧重不同
打基础阶段(预习、入门):看书为主,做题辅助
- 目标:建立对新知识的初步印象,理解基本概念和逻辑框架。
- 看书的好处:
- 系统性:书籍(尤其是教材)的知识点通常是循序渐进、逻辑严密的,能帮你搭建完整的知识骨架。
- 深度理解:对于抽象概念(如微积分、量子力学),阅读作者详细的阐述、举例和推导,是建立直观理解的必要过程。
- 省时高效:快速浏览一章或一节,可以让你对全貌有个把握,避免盲目刷题。
- 做题的作用:
- 检验理解:做一两道最基础的课后题,看看自己是否真的看懂了,如果做不出来,说明看书时可能“眼高手低”,需要返回去重读。
- 初步应用:将刚学的理论用起来,加深记忆。
这个阶段,先看书,再做题,以看书为主,用少量简单的题目来巩固和检验。
深化理解与巩固阶段(复习、提升):做题为主,看书查漏补缺
- 目标: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熟练运用,查漏补缺。
- 做题的好处:
- 暴露盲点:题目会以各种形式考察知识点,这是发现你知识体系中薄弱环节最有效的方式,你以为你懂了,但一做题就错,这正是进步的机会。
- 锻炼思维:解题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思维训练,能培养你的逻辑推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升熟练度:对于需要大量计算的学科(如数学、物理),只有通过大量练习,才能形成“肌肉记忆”,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 看书的作用:
- 查漏补缺:做题时卡住了?翻回书里找到对应的概念或公式,重新理解,这个“带着问题去读书”的过程,效率极高。
- 归纳总结:做完一类题后,回到书中,看章节小结,思考这类题目的共性和通法,将解题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
这个阶段,以做题为核心,以书本为工具,通过做题驱动学习,遇到问题再回归书本。
冲刺阶段(考前):以题为纲,回归书本
- 目标:模拟实战,查漏补缺,巩固记忆。
- 做题的好处:
- 模拟实战:通过做套题或模拟卷,训练时间分配、考试心态和应试技巧。
- 高频考点:真题和高质量的模拟题能帮你把握考试的重点和难点。
- 看书的作用:
- 回归基础:考前不宜再做大量新题,这时快速翻阅书本,回顾核心概念、公式、定理和易错点,能起到“定心丸”的作用,防止考场上犯低级错误。
这个阶段,以套题为主,书本为辅,做题保持手感,看书巩固核心。
不同学习目标,策略不同
-
目标:通过考试(如期末考、资格证考)
- 策略:“做题驱动,书本为辅”,考试的本质是在限定时间内解决问题,直接从历年真题和高质量习题集入手,在做题中遇到不懂的知识点,再回头翻书查阅,这种目标导向性很强,效率最高。
-
目标:构建知识体系,深入理解(如专业研究、兴趣学习)
- 策略:“书本为基,习题为翼”,你需要先通过系统阅读,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通过做一些有深度、有拓展性的题目,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甚至发现理论本身的边界和不足。
如何高效结合?——费曼学习法的实践
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将看书和做题完美结合,核心就是“输出倒逼输入”,这里推荐一个非常强大的学习方法:
-
第一步:输入(看书)
花30-60分钟,安静地阅读一个章节或一个知识点,不要只看不练,要边读边思考,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关键概念。
-
第二步:输出(做题/讲题)
- 选择一道有代表性的中等难度题目,合上书本,尝试独立完成。
- 如果做不出来,不要马上看答案,先思考:是哪个概念没搞懂?哪个公式用错了?把问题定位出来。
- (关键一步):假设你要给一个完全不懂的人讲明白这道题,尝试着把你的解题思路、每一步的依据(用到了哪个知识点)大声说出来或写下来,这个过程会强迫你把模糊的理解变得清晰。
-
第三步:反馈与修正(回归书本)
- 在“讲题”的过程中,你一定会卡壳,这时,翻开书本,找到你卡壳对应的知识点,重新学习和理解。
- 理解后,再回到题目,继续你的“讲解”,直到你能完整、流畅地把这道题的来龙去脉讲清楚。
-
第四步:总结与归纳
做完几道同类型的题后,回到书本的章节总结,看看自己的解题方法和书本上归纳的“通法”是否一致,将个人经验系统化。
| 学习方式 | 核心优势 | 核心劣势 | 适用场景 |
|---|---|---|---|
| 看书 | 系统性、深度理解、建立框架 | 容易“眼高手低”,缺乏实践,难以转化能力 | 入门、预习、建立理论基础、查漏补缺 |
| 做题 | 暴露盲点、锻炼思维、提升熟练度、直接应试 | 容易陷入题海,缺乏系统性,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 巩固、提升、冲刺、检验学习效果 |
最终结论:
不要问“哪个效率高”,而要问“如何结合才能效率最高”。
最高效的学习路径是:以看书构建知识地图,以做题探索未知领域,再以回归书本来修正和巩固地图。 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两者交替进行,缺一不可。“只看书不做题,等于纸上谈兵;只做题不看书,等于无源之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