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在哲学、历史乃至日常语言中都非常重要的概念,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它:

- 哲学的本源含义:它最初是一门研究“存在”本身的学问。
- 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含义:这是它最广为人知、也最具影响力的用法,特指一种与辩证法相对立的孤立、静止、片面的思维方式。
- 日常语言的引申含义:指代不切实际、空洞、抽象的空谈。
下面我们逐一展开。
哲学的本源含义:研究“存在”的科学
在西方哲学传统中,“形而上学”(Metaphysics)一词源于亚里士多德,他的著作集在整理时,讨论“物理学”(Physics)之后的部分,被放在了“τὰ μετὰ τὰ φυσικά”(ta meta ta physika),意为“在物理学之后的东西”,中文严复将其译为“形而上学”,取自《易经·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这里的“形而上学”指的是:
- 研究对象:超越物理世界、感官经验的存在本身,它探讨的是关于存在、实在、本质、时间、空间、因果关系、可能性与必然性等最根本、最抽象的问题。
- 核心问题:“什么是真实存在的?”“世界的终极本质是什么?”“我们如何知道我们所知道的?”
- 代表人物/流派:柏拉图的“理念论”、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存在主义哲学等,都在不同层面上进行着形而上学的研究。
这是哲学中最基础、最理论化的分支,试图构建关于世界整体图景的知识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含义:孤立、静止、片面的思维方式
这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在现代,尤其是在中文语境下,最核心、最常见的含义,它源于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等著作中对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批判,后被列宁等人系统化。
这种思维方式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孤立地看问题
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把事物看作是彼此独立、互不联系的,它只看到单个的、孤立的个体,而忽略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
- 例子:看待环境问题,只看到工厂排污这一个孤立事件,而没有看到它与消费模式、经济发展、全球合作、科技水平等多个因素的复杂联系,它像“瞎子摸象”,摸到什么就是什么,无法形成对“大象”的整体认识。
静止地看问题
它认为事物是静止不变、永恒存在的,即使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而不会发生根本性质的改变,它看不到事物内部包含着矛盾,矛盾是运动和发展的源泉。
- 例子: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一个人,他今天犯了错,就认为他“永远是个坏人”,看不到他有改过自新、自我发展的可能性,同样,也看不到一个看似稳定的社会制度内部,已经孕育着变革的种子。
片面地看问题
它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其对立统一的另一个方面,它把矛盾的对立面绝对地割裂开来,看不到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例子:在看待工作时,只强调“集体利益”,完全否定个人利益;或者只强调“个人奋斗”,完全忽视社会环境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它看不到个人与集体、奋斗与合作是相互依存、可以相互转化的。
为什么这种思维方式是“错误的”?
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来看,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之所以需要被批判,是因为它不符合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用形而上学的眼光去认识世界,必然会陷入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无法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一个经典比喻:
- 形而上学:像用一张二维照片去看一个三维的人,照片是静止的、孤立的、片面的,它只捕捉了某个瞬间和某个角度,无法展现人的全貌、动态和内在的生命力。
- 辩证法:像用一部三维全息影像去看这个人,它动态、立体、全方位地展示了这个人的方方面面,以及他与周围环境的互动。
日常语言的引申含义:不切实际的空谈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说某人的言论是“形而上学”时,通常带有贬义,意思是指:
-
脱离实际:讨论的内容过于抽象、空洞,与现实生活毫无关系。
-
不解决问题: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对实践没有任何指导意义。
-
咬文嚼字:在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或概念上钻牛角尖。
-
例子:
- “别再讨论那些形而上学的问题了,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解决资金短缺的实际问题。”
- “他的理论听起来很高深,但仔细一想,不过是一堆不切实际的形而上学空谈。”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我们可以用一个表格来对比:
| 维度 | 哲学本源含义 | 马克思主义批判含义 | 日常语言含义 |
|---|---|---|---|
| 核心 | 研究“存在”本身,探讨终极实在。 | 一种与辩证法相对立的思维方式。 | 一种行为或言论,指空洞、不切实际的空谈。 |
| 特点 | 抽象性、根本性、思辨性。 | 孤立、静止、片面。 | 空洞、抽象、脱离实际。 |
| 语境 | 学术哲学史、西方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理论、社会科学批判。 | 日常交流、评论。 |
| 例子 |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探讨了实体与偶性的关系。” | “他用形而上学的方法看问题,把复杂的社会问题简单化了。” | “别跟我谈那些形而上学了,说点实际的。” |
“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是一个多义词,但其核心都指向一种缺乏动态、联系和发展眼光的、非辩证的视角,理解它的不同语境,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使用这个概念,无论是进行哲学思辨,还是分析社会现象,抑或是进行日常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