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法制思维如何护航新时代治理?

“法制思维”(或称“法治思维”)是现代法治国家中,所有公民,特别是公职人员、领导干部和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的一种核心思维方式,它要求人们在社会生活和国家治理中,以法律作为最高准绳和根本遵循来分析问题、判断是非、决策行为和解决问题。

法制思维如何护航新时代治理?-图1

法制思维就是“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以法律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法制思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核心要素和内涵:


法制思维的五大核心要素

法制思维通常被概括为五个紧密相连、层层递进的方面:

规则至上思维

这是法制思维的基础和前提,它意味着:

  • 法律具有最高权威:任何组织和个人,无论权力多大、地位多高,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不能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 权力受法律约束:公权力的来源、行使、边界都必须由法律明确规定,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
  • 信守规则:社会成员之间交往,应以法律和契约(规则)为准绳,而不是凭个人关系、好恶或潜规则。

通俗理解:法律是社会运行的“游戏规则”,所有人都必须遵守这个规则,裁判(司法机关)的裁决是最终结果。

职权法定思维

这是对公权力行使者的核心要求,它意味着:

  • 权力来源合法:任何公权力的取得都必须有法律的明确授权,不能自行创设权力。
  • 权力边界清晰:必须在法律授予的权限范围内行使权力,不能越权、滥权。
  • 程序正当:权力的行使必须遵守法定程序,程序正义是实体正义的重要保障。“程序不对,结果全废”。

通俗理解:官员手中的权力是法律“借”给你的,你只能干法律让你干的事,并且必须按法律规定的步骤去干。

正当程序思维

这是确保权力公正、防止权力滥用的关键,它强调:

  • 程序优先:在许多情况下,遵循公正的程序比追求某个“正确”的实体结果更重要,听证、告知、申辩、回避等程序,都是为了保障当事人的权利。
  • 过程透明:决策和执法的过程应当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 中立公正:作为裁判者或决策者,必须保持中立,不偏不倚。

通俗理解:即使目的是好的,但如果抓小偷不经过搜查、逮捕、审判这些法定步骤,而是直接私刑,那同样是违法的。

人权保障思维

这是法治的最终目的和价值追求,它意味着:

  • 权利本位:法律的终极目标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 限制公权以保私权:法律对公权力的限制,其根本目的在于防止公权力侵犯公民的合法权利。
  • 尊重和救济:当权利受到侵害时,要提供有效的法律救济途径(如诉讼、行政复议等)。

通俗理解:法律首先是保护老百姓的“权利清单”和“安全网”,而不是单纯用来管束老百姓的“紧箍咒”。

权责统一思维

这是对权力与责任关系的深刻揭示,它意味着:

  • 有权必有责:拥有多大的权力,就必须承担多大的责任,权力和责任是硬币的两面。
  • 用权受监督:权力必须在阳光下运行,接受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
  • 失职必问责,违法必追究:对于不作为、乱作为、滥作为的行为,必须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通俗理解:当了官,就得对老百姓负责,干得好有奖励,干不好就得下台甚至坐牢。


法制思维的对立面:人治思维

为了更好地理解法制思维,我们可以看看它的反面——人治思维

特征 法制思维 人治思维
权威来源 法律是最高权威 领导人、长官的意志是最高权威
决策依据 法律规则和事实 个人经验、好恶、人情关系
权力边界 法定职权,边界清晰 权力无限,可随意扩大或缩小
行为方式 严格遵循法定程序 “特事特办”,程序随意
价值取向 保障权利,限制权力 维护权力,强调服从
纠纷解决 诉诸法律,司法裁判 找领导、靠关系、信访

举个例子:

  • 法制思维:某地要拆迁,必须先依据《土地管理法》等法律进行规划、公告、评估,与被拆迁人协商并签订补偿协议,若达不成一致,应通过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解决。
  • 人治思维:领导一声令下,“为了城市建设,必须一个月内拆完”,不管程序是否合法,补偿是否合理,强行拆除。

为什么强调法制思维?

  1. 对国家而言: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要求,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2. 对政府而言: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关键,能够规范行政行为,防止腐败,提升政府公信力,优化营商环境。
  3. 对个人而言:是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武器,懂得运用法律思维,可以在遇到纠纷时,选择合法理性的途径解决,而不是采取暴力或“闹访”等极端方式。

法制思维是一种以法律为信仰、以规则为遵循、以程序为保障、以权利为目的、以责任为约束的现代化思维方式,它要求我们彻底摆脱“权大于法”、“情大于法”、“言大于法”的人治观念,真正将法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