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2025儿童发散思维游戏,怎么选才不踩坑?

培养儿童的发散思维是激发他们创造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未来竞争力的关键,发散思维的核心是“从一点出发,向四面八方探索”,鼓励孩子打破常规、提出多种可能性、寻找不同寻常的答案。

2025儿童发散思维游戏,怎么选才不踩坑?-图1

以下是一些专门为儿童设计的、能有效锻炼发散思维的游戏,涵盖了不同年龄段和场景。


语言与想象类游戏

这类游戏主要锻炼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联想能力和想象力。

故事接龙

  • 玩法: 由一个人(家长或孩子)开始,说一个故事的开头,在一个神秘的森林里,住着一只小兔子...”,然后下一个人接着往下编,可以增加新角色、新情节,甚至可以改变故事的走向,没有对错,越离奇、越有创意越好。
  • 发散思维点: 打线性思维,鼓励情节的跳跃、角色的多样性和结局的开放性。
  • 升级版: “反转故事接龙”,要求下一个人必须把前一个人的故事情节反转或颠覆。

“..会怎样?” (What If?)

  • 玩法: 家长提出一个天马行空的假设,让孩子尽情想象和回答。
    • “如果人类会飞,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 “如果动物会说话,你最想和谁聊天?聊什么?”
    • “如果重力消失了,我们每天的生活会是怎样的?”
  • 发散思维点: 打破现实世界的物理和逻辑规则,鼓励孩子进行超常规的联想和推演。

词语联想风暴

  • 玩法: 家长说一个词,圆形”,然后让孩子在1分钟内尽可能多地说出所有和“圆形”相关的东西(可以是实物、概念、甚至抽象的),太阳、饼干、按钮、零、轮子、结束、团圆...
  • 发散思维点: 训练思维的流畅性(想得多)和变通性(想得广),从不同维度(形状、功能、寓意等)联想。

物品的“新名字”

  • 玩法: 拿起家里的一个日常用品,比如一个勺子,问孩子:“如果我们不叫它‘勺子’,还能叫它什么?” 鼓励孩子发挥想象,挖星器”、“月亮小船”、“声音指挥棒”等。
  • 发散思维点: 挑战事物的固有标签,培养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艺术与创作类游戏

这类游戏鼓励孩子用非传统的方式表达自己,追求结果的不唯一性。

“这不是...” (This is not a...)

  • 玩法: 源自超现实主义艺术,家长和孩子轮流画一个简单的形状(比如一个圈),然后告诉对方“这不是一个圈”,并解释它是什么,孩子可以说“这是一个从外太空看下去的地球”、“这是一个怪兽的眼睛”、“一个还没被发现的星球”。
  • 发散思维点: 打破事物的固有形态和意义,将抽象的符号与具体的、创意的图像联系起来。

创意画/手工作业

  • 玩法: 给孩子一个开放性的主题,而不是具体指令。
    • 主题画: “画出‘快乐’的颜色”、“画出‘声音’的样子”、“画出你梦想中的交通工具”。
    • 手工: 用废旧物品(纸盒、瓶盖、吸管等)制作一个“多功能机器人”或“未来城市”。
  • 发散思维点: 没有标准答案,鼓励孩子将抽象概念具象化,并赋予物品新的生命和功能。

音乐与身体律动

  • 玩法: 播放一段没有歌词的纯音乐,让孩子用身体动作来“表演”这段音乐,或者,让孩子用不同的乐器(或能发声的物品)来模仿一种声音(如下雨声、火车声)。
  • 发散思维点: 将听觉信息转化为视觉或动觉表达,用非语言的方式诠释抽象的艺术。

动手与建构类游戏

这类游戏通过物理操作,让孩子在空间和结构上进行探索和创新。

“它像什么?” (What does it look like?)

  • 玩法: 给孩子一堆没有固定玩法的材料,比如乐高、积木、黏土、磁力片等,不要告诉他要搭什么,而是让他自由发挥,搭完后,问他:“你搭的这个东西像什么?” 他可能会说“它像一头在睡觉的恐龙”、“它像一个能吃的云朵城堡”。
  • 发散思维点: 从结果出发反向定义功能,培养“物尽其用”和“一物多能”的创造性思维。

材料重组挑战

  • 玩法: 给孩子几样看似不相关的物品,比如一根吸管、一张纸、一个回形针、一小块橡皮泥,挑战他用这些材料完成一个任务,做一个能跳起来的东西”或“做一个能装得下一个小硬币的容器”。
  • 发散思维点: 打破物品的常规用途,强迫孩子思考材料的多种属性(硬度、弹性、形状等)并进行创造性组合。

“不可能”的搭建

  • 玩法: 鼓励孩子尝试搭建一些在现实中不稳定或“不可能”的结构,一座比房子还高的纸塔”、“一座悬浮在空中的桥”,这个过程会促使他们思考如何通过结构、支撑和平衡来实现“不可能”。
  • 发散思维点: 挑战物理常识,探索结构的极限,培养工程思维和逆向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与策略类游戏

这类游戏直接面对问题,鼓励孩子寻找多种解决方案。

“20种用途”挑战

  • 玩法: 选择一个常见的物品,砖头”或“回形针”,让孩子在纸上写下它能想到的所有用途,越多越好,砖头可以用来:盖房子、当凳子、当武器、当画画的颜料、当垫脚石、当书架...
  • 发散思维点: 经典的发散思维训练,极致地锻炼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开放式谜题

  • 玩法: 设计一个没有唯一答案的问题。“一条船上有26只绵羊和10只山羊,船长几岁?” 正确的数学答案是无法算出的,但孩子可能会给出各种有趣的答案,他喜欢26这个数字,所以26岁”、“他养了10只山羊,所以很忙,可能40岁了”,重点在于解释他为什么这么想。
  • 发散思维点: 挑战孩子对“问题必须有答案”的固有认知,鼓励他们跳出框架,提出假设和理由。

给家长的建议

  1. 营造安全氛围: 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知道,他们的任何想法都是被允许和鼓励的,避免说“不对”、“这样不行”、“你应该...”。
  2. 多问开放性问题: 多用“还有呢?”、“你觉得呢?”、“..会怎样?”、“有多少种方法?”,少用“是不是?”、“对不对?”。
  3. 赞美过程,而非结果: 夸奖孩子的“奇思妙想”、“独特的角度”和“努力尝试”,而不是只夸奖他画得“像”或搭得“高”。
  4. 成为玩伴,而非裁判: 家长要热情地参与进来,和孩子一起天马行空,成为创意的“合伙人”。
  5. 耐心等待: 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表达,不要急于给出答案或引导。

通过这些游戏,我们不仅能让孩子玩得开心,更重要的是,在他们心中播下一颗创造的种子,让他们学会用更广阔、更灵活的视角去看待世界。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