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词通常不是名词,而是动词、形容词、连词或短语,它们的作用是引导、激发、连接和重构我们的思考。

我将从不同维度和场景为你梳理这些“思维发散词”,并提供使用方法。
核心发散动词(最直接的工具)
这些词是启动发散思维的“引擎”,直接要求你进行某种操作。
| 类别 | 发散词 | 作用与示例 |
|---|---|---|
| 逆向与反转 | 反过来、反过来想、..会怎样?、反转、颠倒、反过来问 | 作用: 打破惯性思维,从相反或对立的角度看问题。 示例: • 常规:如何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 发散:如何才能让员工完全不工作?(答案可能揭示真正影响效率的障碍) |
| 联想与连接 | 像...一样、类比、连接、联想、隐喻、灵感 | 作用: 将看似无关的事物联系起来,创造新组合。 示例: • 问题:如何设计一款更舒适的城市座椅? • 发散:它像人体的臀部一样,应该如何支撑?(启发人体工学设计) |
| 重组与重构 | 拆解、重组、拼装、融合、跨界、混合、嫁接 | 作用: 打破现有事物的边界,将不同元素重新组合。 示例: • 问题:如何改进传统的“书包”? • 发散:把书包和滑板**重组**,会得到什么?(滑板包诞生了) |
| 假设与幻想 | 假设、想象一下、..会怎样?、假如、假如没有...、不设限 | 作用: 暂时抛开现实约束,进行大胆的构想。 示例: • 问题:如何让阅读更有趣? • 发散:假设书可以和读者对话,或者根据你的心情改变故事情节。 |
| 极端与边界 | 最大化、最小化、最坏的情况、最好的情况、极致、尽头 | 作用: 将问题推向极端,从而发现被忽略的细节或新的可能性。 示例: • 问题:如何设计一个杯子? • 发散:一个能装下整个海洋的杯子(巨型艺术装置),或一个只能滴一滴水的杯子(精密仪器)。 |
激发性短语与问句(思维的“催化剂”)
这些短语和问题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激发你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 类别 | 发散词/短语 | 作用与示例 |
|---|---|---|
| “5W1H”升级版 |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5 Why's)、如何才能更...?、..会怎样?、谁需要这个?、在哪里可以用? | 作用: 深挖问题的本质,或拓展应用的场景。 示例: • 问题:用户喜欢我们的App。 • 发散:为什么? 因为它解决了“信息过载”。为什么用户想解决信息过载?因为想节省时间...(挖到核心需求:高效决策) |
| “疯狂”与“愚蠢” | 最疯狂的想法是什么?、一个“愚蠢”但可能有效的点子、这像什么?、抛开所有规则 | 作用: 暂时压抑“理性”和“可行性”的判断,让创造力自由流淌。 示例: • 问题:如何推广一家新开的咖啡馆? • 发散:“愚蠢”的想法: 给每个路过的人一杯免费的“未来咖啡”,并告诉他们十年后可以凭空杯回来换一杯真正的,这个想法虽然不现实,但极具话题性。 |
| 视角转换 | 从...的角度看、如果我是...(孩子/老人/外星人/竞争对手)、...会怎么想? | 作用: 换一个身份或立场看问题,获得全新的洞察。 示例: • 问题:如何优化城市交通? • 发散:如果我是蚂蚁,我会如何设计道路网络?(启发更高效、更立体的交通规划) |
| 组合与跨界 | ...和...的结合、把A用到B上、...的X法则(把A领域的法则用到B领域) | 作用: 强制进行跨界思考,产生创新火花。 示例: • 问题:如何让线上课程更有趣? 发散: 把游戏的“等级、任务、成就”法则用到线上课程上。 |
不同场景下的思维发散词
创意构思与产品设计
- 痛点、痒点、爽点、用户故事、MVP(最小可行产品)、原型、迭代
- 发散用法: “这个产品解决了用户的痛点吗?还是创造了新的痒点?我们能不能做一个只解决一个核心痛点的MVP?”
解决问题与决策
- 根本原因、备选方案、利弊权衡、潜在风险、长期影响、第二序位效应
- 发散用法: “我们不要只看利弊,要思考这个决策的长期影响和第二序位效应(即决策带来的连锁反应)。”
个人成长与学习
- 能力迁移、第一性原理、刻意练习、舒适区、复盘
- 发散用法: “我学到的这个编程知识,能否迁移到我的项目管理中?我能否用第一性原理来重新理解我的工作,而不是墨守成规?”
创作
- 冲突、人物弧光、伏笔、视角、隐喻、留白
- 发散用法: “这个故事的核心冲突是什么?主角的人物弧光是怎样的?我能不能用一个隐喻来贯穿全文?”
如何使用这些思维发散词?一个简单的练习
工具: 一张纸,一个中心问题。
步骤:
- 写下中心问题: 在纸中央写下你要思考的问题,如何提升我的幸福感?”
- 选择一个发散词: 从上面的列表中选一个,反过来想”。
- 开始分支: 在中心问题旁画一条线,写下“反过来想:如何让我变得更不幸福?”
- 头脑风暴: 围绕“如何变不幸福”进行思考,写下答案,熬夜、和讨厌的人社交、从不运动、只关注负面新闻...
- 反向应用: 看着这些“变不幸福”的清单,它们的反面就是“提升幸福感”的绝佳策略:保证睡眠、多与积极的人相处、坚持锻炼、关注正面信息...
- 再选一个词: 换一个发散词,如果我是...”。
- 再次分支: “如果我是一个五岁的孩子,我会觉得什么是幸福?”(答案可能是:吃冰淇淋、看动画片、在公园里跑来跑去...)
- 整合与升华: 将从不同发散词得到的想法整合起来,你会发现你的思路已经极大地开阔了。
思维发散词不是魔咒,而是思维的“手杖”,它们在你感到思路堵塞时,为你指引新的方向,它们提醒我们:
-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 (逆向、极端)
- 万物皆有关联。 (联想、跨界)
- 规则是可以被打破的。 (假设、重组)
- 视角决定一切。 (转换视角)
把这些词融入你的日常思考和对话中,你会发现,你的思维世界会变得越来越广阔和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