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初一历史思维导图2025最新版怎么用才高效?

初一历史(七年级上册)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中国古代史(史前至魏晋南北朝)

初一历史思维导图2025最新版怎么用才高效?-图1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与夏商周

  • 史前时期 (约170万年前 - 公元前2070年)

    •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 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北京周口店。

      特点: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

    • 河姆渡人:距今约7000年,浙江余姚,长江流域。

      特点: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种植水稻,定居生活,住干栏式房屋,制造黑陶。

    • 半坡人:距今约6000年,陕西西安,黄河流域。

      特点: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定居生活,住半地穴式房屋,制造彩陶。

    • 传说时代
      • 炎帝与黄帝:被后人尊为“人文初祖”,炎黄部落联盟形成华夏族的主体。
      • 尧、舜、禹:通过“禅让制”推选首领,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 夏商周时期 (约公元前2070年 - 公元前256年)

    • 夏朝
      • 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启继承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 遗迹:二里头遗址,被称为“最早的中国”。
    • 商朝
      • 建立:汤建立。
      • 迁都: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商朝也称殷朝。
      • 文化: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青铜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 西周
      • 建立:周武王伐纣建立。
      • 制度:分封制(巩固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 东周
      • 建立: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 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年 - 公元前476年)
        • 特点: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 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等。
        • 经济:铁器牛耕开始使用,井田制瓦解。
      • 战国时期 (公元前475年 - 公元前221年)
        • 特点:兼并战争更激烈,各国纷纷变法图强。
        •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 变法:商鞅变法(最彻底),使秦国国力大增,为统一奠定基础。

第二单元:秦汉时期

  • 秦朝 (公元前221年 - 公元前207年)

    • 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 巩固措施
      • 政治:创立皇帝制度;中央设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
      • 经济: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
      • 文化:统一文字(小篆作为标准文字)。
      • 军事: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征百越,开凿灵渠。
    • 灭亡:统治残暴,赋税徭役繁重,爆发陈胜、吴广起义,最终被刘邦、项羽领导的起义军推翻。
  • 西汉 (公元前202年 - 公元8年)

    • 建立:刘邦建立,定都长安。
    • 汉武帝的大一统(鼎盛时期):
      • 政治:推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设立刺史,监督地方。
      •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 经济: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专卖。
      • 军事: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解除了匈奴的威胁。
    • 丝绸之路
      • 开辟:张骞出使西域。
      • 路线:长安 → 河西走廊 → 新疆 → 中亚 → 欧洲。
      • 意义: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 东汉 (公元25年 - 公元220年)

    • 建立:刘秀(光武帝)重建汉朝,定都洛阳。
    • 科技成就
      • 蔡伦改进造纸术(公元105年),纸得到普遍使用。
      • 张仲景:“医圣”,著《伤寒杂病论》。
      • 华佗:“外科鼻祖”,发明麻沸散,创造“五禽戏”。
    • 衰落与灭亡:外戚宦官专权,政治腐败;黄巾起义动摇了东汉的统治。

第三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三国鼎立 (公元220年 - 280年)

    • :曹丕建立,定都洛阳。
    • :刘备建立,定都成都。
    • :孙权建立,定都建业(今南京)。
    • 重要人物与事件
      • 官渡之战:曹操击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击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 诸葛亮:治蜀,发明木牛流马。
  • 西晋与东晋

    • 西晋 (266-316):司马炎建立,短暂统一。
    • 东晋 (317-420):司马睿建立,定都建康,北方“五胡内迁”,南方“衣冠南渡”。
  • 南北朝 (420-589)

    • 南朝:宋、齐、梁、陈,定都建康。
    • 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 重要事件
      • 北魏孝文帝改革
        • 目的: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 措施:迁都洛阳;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鼓励与汉族通婚。
        • 意义:促进了民族融合,为隋朝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 科技与文化

    • 数学: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3.1415926-3.1415927之间)。
    • 农学: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 书法:王羲之,“书圣”,代表作《兰亭序》。
    • 绘画:顾恺之,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 石窟艺术: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如何使用这份思维导图

  1. 打印出来:将这份导图打印成A3或A4大小的纸张,方便随时翻阅。
  2. 填充细节:在打印稿的每个分支旁,用不同颜色的笔补充具体的时间、人物、事件细节、意义等。
  3. 主动回忆:看着主干,尝试回忆出每个分支下的具体内容,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
  4. 构建联系:思考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商鞅变法如何为秦统一奠定基础?孝文帝改革如何促进民族融合并为统一做准备?
  5. 结合地图:在学习朝代更迭和重要事件(如丝绸之路、赤壁之战)时,一定要结合地图,增强空间感。

希望这份思维导图能帮助你更好地学习初一历史!祝你学习进步!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