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5年级数学思维导图2025新版如何高效提分?

五年级数学核心知识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五年级数学

5年级数学思维导图2025新版如何高效提分?-图1


一级分支一:数与代数

  • 核心概念: 整数、小数、分数的运算,以及用字母表示数和解决实际问题。

  • 二级分支与知识点:

    1. 小数的四则运算

      • 小数加减法:
        • 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
        • 注意事项:结果末尾有0,一般要化简。
      • 小数乘法:
        • 计算法则:按整数乘法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 注意事项: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
      • 小数除法:
        • 除数是整数: 按整数除法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 除数是小数: 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然后按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 混合运算:

        运算顺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

    2. 简易方程

      • 用字母表示数:
        • 表示未知数。
        • 表示数量关系(如:S = a × b)。
        • 表示运算定律(如:a + b = b + a)。
      • 方程的意义:
        •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 方程与等式的区别:方程必须含有未知数。
      • 解方程:
        • 根据等式的性质(1.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成立;2.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成立)求解。
        • 格式:解方程时要写“解:”,等号要对齐。
      • 实际问题:
        •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1. 设未知数(x)。
          2. 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3. 列出方程。
          4. 解方程。
          5. 检验并写出答语。
    3. 因数与倍数

      • 因数和倍数: 如果a × b = c (a, b, c为不为0的自然数),那么a和b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
      • 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 因数:成对找,从1到它本身。
        • 倍数:用这个数依次去乘1, 2, 3...
      • 2, 5, 3的倍数的特征:
        • 2的倍数: 个位上是0, 2, 4, 6, 8的数。
        • 5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
        • 3的倍数: 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 质数与合数:
        • 质数(素数):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 合数: 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他因数。
        • 1: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 分解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 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 最大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中,最大的一个。
        • 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中,最小的一个(0除外)。
        • 求法: 列举法、短除法。

一级分支二:图形与几何

  • 核心概念: 多边形的认识、面积计算、以及图形的变换。

  • 二级分支与知识点:

    1. 多边形的面积

      • 平行四边形:
        • 面积公式:S = a × h (a=底, h=高)
        • 推导:通过“割补法”转化成长方形。
      • 三角形:
        • 面积公式:S = a × h ÷ 2 (a=底, h=高)
        • 推导: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特殊三角形: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 梯形:
        • 面积公式:S = (a + b) × h ÷ 2 (a=上底, b=下底, h=高)
        • 推导: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组合图形的面积:
        • 计算方法:分割法、添补法。
        • 关键: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
    2. 图形的运动

      • 轴对称:
        • 特征: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
        • 对称轴:折痕所在的直线。
        • 画法:找关键点,作对称点,连线。
      • 平移:
        • 特征:方向不变,距离相等。
        • 画法:找关键点,按方向和距离平移,再连线。
      • 旋转:
        • 特征:绕一个点(旋转中心)转动一定的角度(旋转角度)。
        • 画法:找关键点,连接旋转中心,按角度旋转,再连线。
    3. 观察物体

      • 从不同方向看:
        • 从上面看、从正面看、从左面看。
        • 能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一级分支三:统计与概率

  • 核心概念: 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表示,以及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 二级分支与知识点:

    1. 复式条形统计图

      • 特点: 能清楚地表示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据,便于比较。
      • 组成部分: 标题、横轴(类别)、纵轴(数量)、图例。
      • 作用: 分析数据,发现信息,进行比较。
    2. 可能性

      • 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
        • 必然事件: 一定会发生(如:太阳从东边升起)。
        • 不可能事件: 一定不会发生(如:掷骰子出现7点)。
        • 不确定事件(随机事件): 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如:明天可能下雨)。
      • 可能性的大小:
        • 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描述。
        •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如:掷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1/2)。

一级分支四:综合与实践

  • 核心概念: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二级分支与知识点:

    1. 购物问题

      • 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
      • 优惠策略:打折、买赠、满减等,比较哪种更划算。
    2. 行程问题

      • 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
      • 相遇问题、追及问题。
    3. 植树问题

      两端都栽、一端栽、两端都不栽三种情况的规律。

    4. 鸡兔同笼问题

      • 解题方法: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
      • 核心:假设后的数量差与单位差。

如何使用这份思维导图?

  1. 构建框架: 先画出中心主题和四个一级分支,理解五年级数学的整体结构。
  2. 填充细节: 在每个一级分支下,逐步添加二级、三级分支,把课本上的知识点“填”进去,可以自己先回忆,再对照课本查漏补缺。
  3. 连接关系: 用不同颜色的笔或箭头标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小数除法和分数可以联系起来(÷0.5 = ×2);因数和倍数是学习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
  4. 定期回顾: 每周花一点时间看一遍思维导图,回忆每个知识点的内容和方法,这比死记硬背要有效得多。
  5. 考前复习: 考试前,以思维导图为大纲,快速过一遍所有知识点,确保没有遗漏。

希望这份详细的思维导图能帮助你更好地学习五年级数学!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