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忆江南思维导图2025最新版怎么画?

《忆江南》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 白居易《忆江南》

忆江南思维导图2025最新版怎么画?-图1


诗人简介

  • 姓名: 白居易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 朝代: 唐代 (中唐)
  • 地位: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 风格: 语言通俗易懂,音韵和谐,流传极广,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 代表作品: 《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

创作背景

  • 时间: 唐文宗开成三年(公元838年),白居易晚年。
  • 地点: 洛阳。
  • 缘由:
    • 曾任杭州刺史,对江南(尤其是杭州)风光和人民生活怀有深厚感情。
    • 晚年定居洛阳,远离江南,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 此词是作者回忆江南美景时所作,共三首,这是第一首。

原文与注释

  • 词牌: 《忆江南》(又名《望江南》、《梦江南》)
  • 作者: 白居易
  • 原文: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 注释:
    • 江南好: 开篇点题,直接抒发对江南的赞美和热爱。
    • 风景旧曾谙: 谙 (ān),熟悉,指江南的风景,我过去非常熟悉。
    • 日出江花红胜火: 太阳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极言色彩之浓烈。
    • 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天来了,碧绿的江水像蓝草一样青翠,极言水色之清澈、碧绿。
    • 能不忆江南: 怎能不叫人怀念江南呢?以反问作结,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念之情。

艺术特色赏析

  • 结构巧妙:
    • 总-分-总: “江南好”是总起,“日出...绿如蓝”是分述(视觉、色彩),“能不忆江南”是总结(抒情)。
    • 首尾呼应: 开头赞美“好”,结尾追问“忆”,结构完整,情感贯穿始终。
  • 语言精炼,意境优美:
    • 高度概括: 仅用27个字,就勾勒出江南春日的典型景象。
    • 色彩鲜明: “红胜火”、“绿如蓝”,运用强烈的色彩对比,画面感极强,令人过目不忘。
    • 动静结合: “日出”是动态,“江花”、“江水”是静态,动静结合,充满生机。
  • 情感真挚:
    • 直抒胸臆: 开篇“江南好”和结尾“能不忆江南”,直接表达爱恋与思念,情感饱满而热烈。
    • 借景抒情: 通过描绘江南最美的春日风光,来抒发对江南的无限眷恋,情景交融。
  • 音韵和谐:

    句式整齐,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


主旨思想

  • 核心情感: 对江南美景的无限热爱和深切怀念。
  • 深层内涵:
    • 不仅是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包含了对在江南的美好生活和政治生涯的追忆。
    • 表达了作者晚年身处异地,对往昔幸福时光的留恋和向往。

拓展延伸

  • 系列组词: 白居易共写了三首《忆江南》,其余两首分别是: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 后世影响:
    • 《忆江南》成为描写江南风光的千古绝唱,后世文人墨客在描写江南时,多受其影响。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是江南风光的经典写照。
  • 文化意象: “江南”在古典文学中,已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代表着富庶、美丽、诗意和温柔乡的文化符号。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