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思维型课堂如何提升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什么是思维型课堂?

核心定义: 思维型课堂是一种以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为核心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它不再是单纯地让学生记忆和复述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在真实、复杂的问题情境中,主动地、批判性地、创造性地思考,从而提升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等认知能力。

思维型课堂如何提升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图1

它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 我们希望学生离开学校后,带走的是什么?是零散的知识点,还是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型课堂追求的显然是后者。


思维型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对比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可以通过一个表格来对比思维型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区别:

维度 传统课堂 思维型课堂
教学目标 知识传授与记忆,追求“学会” 思维能力培养,追求“会学”
教师角色 知识的权威、灌输者、讲授者 思维的引导者、促进者、学习伙伴
学生角色 被动的知识接收者、听众 主动的知识探究者、思考者、建构者
以教材为中心,知识碎片化、孤立化 以问题为中心,知识结构化、情境化
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以“听”为主 探究式、合作式、项目式学习,以“思”为主
课堂氛围 严肃、单向、缺乏互动 开放、民主、充满思维碰撞
评价方式 以标准化考试、分数为主要评价依据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关注思维过程和成长

思维型课堂的核心特征

一个成功的思维型课堂通常具备以下几个关键特征:

  1. 问题导向

    • 核心: 整个教学过程围绕一个或一系列有挑战性的、开放性的“大问题”或“驱动性问题”展开。
    • 作用: 问题点燃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探究欲望,为思维活动提供明确的起点和方向。
  2. 高阶思维挑战

    • 核心: 教学活动的设计超越简单的记忆和理解,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能力。
    • 作用: 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知识的“加工厂”和“创造者”。
  3. 深度探究与建构

    • 核心: 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动手实验、资料搜集等方式,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 作用: 学生在“做”中学,在“思”中悟,将新知识与旧经验建立联系,从而实现意义建构,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4. 思维可视化

    • 核心: 鼓励并教授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概念图、流程图、康奈尔笔记法等工具,将看不见的思考过程“画”出来。
    • 作用: 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发现逻辑漏洞,促进同伴间的交流与分享,也让教师能清晰地洞察学生的思维路径。
  5. 元认知能力培养

    • 核心: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思考过程”,即学会计划、监控、评估和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 作用: 这是最核心的“学习能力”,学生能清楚地知道“我是怎么学会的?”“我遇到了什么困难?”“下次可以怎样做得更好?”
  6. 民主与安全的课堂文化

    • 核心: 创造一个允许犯错、鼓励质疑、尊重不同观点的学习环境。
    • 作用: 学生敢于表达真实想法,不怕提出“愚蠢”的问题,思维的火花才能自由碰撞,创造力才能得以激发。

如何在课堂上实施思维型教学?(实践策略)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将思维型教学的理念融入日常课堂:

  1. 设计“大问题”和驱动性任务

    将课本上的知识点转化为与学生生活相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历史课可以问:“如果你是秦始皇,你会选择‘焚书坑儒’吗?为什么?”

  2. 采用探究式学习

    遵循“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得出结论—交流评价”的流程,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3. 组织高质量的讨论

    教师不再是讨论的唯一中心,而是通过“苏格拉底式提问法”(不断追问“为什么?”“还有其他可能吗?”)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对话和辩论。

  4. 引入项目式学习

    围绕一个复杂、真实的问题,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探究,最终产出作品或解决方案,这能综合锻炼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

  5. 教授思维工具

    不仅仅是教知识,更要教思考的工具,教学生使用“六顶思考帽”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或使用“5W1H”分析法来拆解任务。

  6. 实施过程性评价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他们的提问质量、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解决问题的思路、小组合作中的贡献等,而不仅仅是期末的一张试卷。


挑战与展望

实施思维型课堂并非易事,它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校的课程设计、评价体系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挑战:

    • 教师观念转变: 从“教知识”到“教思维”的转变需要时间和培训。
    • 课堂管理难度: 开放式的课堂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是巨大考验。
    • 评价体系改革: 如何科学、有效地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难点。
    • 时间与效率: 深度探究需要时间,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是一个现实问题。
  • 展望:

    • 尽管有挑战,但思维型课堂是未来教育的必然趋势,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死记硬背的知识价值会越来越低,而人类的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将变得无比珍贵。
    • 它真正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的是能够适应未来社会、能够终身学习的、完整的“人”。

思维型课堂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它将课堂的焦点从“黑板”和“教材”转向了“学生的大脑”,致力于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