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2025最新儿童逻辑思维图形题,怎么选才不踩坑?

下面我将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为您分类整理和解析一些经典的儿童逻辑思维图形题,并提供解题思路,方便您引导孩子。

2025最新儿童逻辑思维图形题,怎么选才不踩坑?-图1


第一部分:基础入门级 (适合3-6岁)

这个阶段的目标是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模式识别能力

找规律 (序列规律)

1:**

问号处应该填什么图形?

**【解题思路】

  1. 引导观察:让孩子先自己看看,图形是怎么排列的。
  2. 发现重复:问孩子,“你发现什么图形在重复出现吗?” 引导孩子发现“△”和“□”一直在重复。
  3. 总结规律:和孩子一起总结规律:“这是一个‘三角形、正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的规律。”
  4. 预测答案:根据规律,最后一个图形是“△”,所以问号后面应该是“□”。 2:**

    问号处应该填什么图形?

**【解题思路】

  1. 发现变化:这个规律和上一个不同,是图形本身在变化,引导孩子发现,白色的圆圈和黑色的圆圈在交替出现。
  2. 总结规律:规律是“白圆、黑圆、白圆、黑圆……”
  3. 预测答案:根据规律,最后一个图形是“○”(白圆),所以问号后面应该是“●”(黑圆)。

找不同 (分类与排除)

1:**

哪一个图形和其他不同?

**【解题思路】

  1. 引导分类:问孩子,“这些图形可以怎么分?” 孩子可能会说,可以按形状分,也可以按颜色分(如果颜色不同)。
  2. 分析共性:观察这四个图形,有三个是“△”,只有一个不是。
  3. 得出结论:“□”(正方形)是那个和其他图形不同的。 2:**
    [一个红色的苹果] [一个绿色的梨] [一个红色的苹果] [一个黄色的香蕉]

    哪一个水果和其他不同?

**【解题思路】

  1. 引导多角度思考:这个题目可以从两个角度思考。
    • 从种类分:苹果、梨、苹果、香蕉,有三个是“苹果”,一个是“香蕉”,香蕉”不同。
    • 从颜色分:红色、绿色、红色、黄色,有两个是“红色”,一个“绿色”,一个“黄色”,绿色”的梨和“黄色”的香蕉都可以算作不同(通常选择最明显的,即种类不同的“香蕉”)。
  2. 鼓励发散:告诉孩子,你的答案很棒!有时候一个问题可以有不止一个正确的答案。

第二部分:进阶提升级 (适合6-9岁)

这个阶段需要孩子进行更复杂的分析、比较和空间想象

数量与位置规律

1:**

第一行: ● ●
第二行: ● ● ●
第三行: ● ● ● ●
第四行: ?

第四行应该画几个圆点?

**【解题思路】

  1. 寻找数量关系:引导孩子数每一行圆点的数量。
    • 第一行:2个
    • 第二行:3个
    • 第三行:4个
  2. 发现递增规律:和孩子一起总结:“每行的数量都比上一行多1个。”
  3. 预测答案:根据规律,第四行应该有 4 + 1 = 5 个圆点。 2:**
    [图1: 一个大正方形里面有一个小圆]
    [图2: 一个大正方形里面有两个小圆]
    [图3: 一个大正方形里面有三个小圆]
    [图4: ? ]

    图4应该是什么样子?

**【解题思路】

  1. 分析组合规律:这个规律是“固定容器”+“变化内容”。
    • 容器:所有图形的外面都是一个“大正方形”,这个不变。
    • 里面的“小圆”数量在变化,分别是1个、2个、3个。
  2. :规律是“小圆数量每次增加1个”,所以图4里面应该有4个小圆。
  3. 组合答案:最终答案是“一个大正方形里面有四个小圆”。

旋转与对称规律

1:**

[图1: 一个向左的箭头 "←"]
[图2: 一个向下的箭头 "↓"]
[图3: 一个向右的箭头 "→"]
[图4: ? ]

图4应该是什么箭头?

**【解题思路】

  1. 引导想象:让孩子拿出手指,跟着箭头的方向比划一下。
  2. 发现旋转:问孩子,“如果把第一个箭头(向左)转一下,会变成第二个箭头(向下)吗?” 引导孩子发现,每次箭头都顺时针旋转了90度。
  3. 预测答案:根据顺时针旋转的规律,向下的箭头再顺时针旋转90度,就会变成“↑”(向上的箭头)。 2:**
    [左边是: 一个等腰三角形]
    [右边是: ? ]

    右边应该是什么图形,才能让它们成为一个对称的图形?(假设对称轴是竖直的中间线)

**【解题思路】

  1. 理解对称:告诉孩子,“对称就像照镜子,左边的图形是‘镜子’,右边的图形就是它的‘倒影’。”
  2. 分析特征:左边的等腰三角形,尖角朝上,底边在下。
  3. 画出倒影:它的“倒影”也必须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尖角也朝上,底边也在下,所以右边应该画一个和左边一模一样的等腰三角形。

第三部分:高阶挑战级 (适合9岁以上)

这个阶段需要孩子进行抽象思维、系统分析和多步骤推理

九宫格/数独类规律

[第一行: □ △ ○]
[第二行: ○ ? □]
[第三行: △ ○ □]

问号处应该填什么图形?

**【解题思路】

  1. 介绍规则:这种题目的规则是:每一行和每一列的图形都不能重复。
  2. 分析行:先看第二行,已经有“○”和“□”了,根据规则,缺少“△”,所以问号处是“△”吗?我们先放一放,再验证一下。
  3. 分析列:我们再看中间这一列(问号所在列),已经有“△”和“○”了,根据规则,缺少“□”。
  4. 发现矛盾与修正:这里出现了矛盾!行分析说是“△”,列分析说是“□”,这说明我们的初始思路可能有问题。
  5. 系统性分析:重新审视整个图形,我们发现,每一行的图形组合都是“□, △, ○”,只是顺序不同,这是一个更高级的规律:每一行都包含这三个图形,且不重复
  6. 应用高级规律:根据这个规律,第二行已经有了“○”和“□”,那么缺少的自然就是“△”。
  7. 最终验证:我们再用这个规律去验证列,第一列是“□, ○, △”,不重复,第二列是“△, ?, ○”,问号处填“△”就重复了!这说明我们发现的“行规律”和“列规律”可能不是这个题目的解。
  8. 寻找新规律:让我们换个思路,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一个更巧妙的规律:每一列的图形组合也都是“□, △, ○”,且不重复
    • 第一列:□, ○, △ (包含全部)
    • 第二列:△, ?, ○ (已经包含△和○,所以问号处必须是)
    • 第三列:○, □, △ (包含全部)
  9. 得出结论:这个题目的正确答案是“”,这个规律比单纯的行或列规律更全面,是整个图形的共同特征。

给家长/老师的引导建议

  1. 过程比结果重要:不要只追求孩子答对,鼓励孩子说出他的思考过程,即使错了,也要帮他分析错在哪里,这是最宝贵的学习机会。
  2. 鼓励多种解法:对于一道题,可以问孩子:“你还有别的发现吗?” 培养孩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 从具体到抽象:先用积木、卡片等实物让孩子摆一摆、看一看,建立直观感受,再过渡到看图解题。
  4. 保持趣味性:把题目变成游戏,我们来当小侦探,找出图形里的秘密吧!” 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思考。
  5. 循序渐进: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选择合适的题目,太难会打击积极性,太简单则没有挑战,让孩子在“跳一跳,够得着”的状态下学习,效果最好。 和思路能帮助您和孩子一起,在图形的世界里快乐地探索和成长!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