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最新版夹竹桃课文思维导图是怎样的?

《夹竹桃》课文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夹竹桃——最值得留恋的花

最新版夹竹桃课文思维导图是怎样的?-图1


总起:点题,表达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 核心情感: 不是最名贵,不是最美丽,但是我心中最值得留恋的花
  • 对比手法:
    • 对比对象: 玉簪花、月季花、菊花、江西腊、文竹、绣球、吊兰、马齿苋等。
    • 对比作用: 通过列举其他花的“一草一木上,都显示出一种争妍斗艳的丰腴”,反衬出夹竹桃的默默无闻、坚韧不拔,奠定全文的基调。

分述:夹竹桃的四大特点

特点一:奇妙的颜色与“红白相映”的和谐之美

  • 颜色: 红色、白色。
  • 形态:
    • 红花:像火,像热烈的霞。
    • 白花:像雪,像宁静的雪。
  • 视觉冲击: “火雪不相容”的奇妙景象。
  • 内在和谐:
    • “融洽地开在一起”:看似矛盾,实则和谐统一。
    • “水火相容”的意境:既热烈又宁静,既奔放又含蓄,体现了独特的审美情趣。
    • 作用:突出夹竹桃独特的、富有生命力的美

特点二:可贵的韧性——“无日不迎风吐艳”

  • 核心句: “这一点儿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照吗?”
  • 具体表现:
    • 花期长: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 环境适应性强:
      • 迎风吐艳:无论天气如何,它都坦然面对。
      • 无日不开:每天都有花开,生命力旺盛。
  • 对比衬托:
    • 对比其他花: 玉簪花“奉上自己的花”,一年只开一次;菊花“一开完,便受到百花之王的待遇”,也只在特定季节盛开。
    • 作用:通过对比,强烈突出了夹竹桃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生命力顽强的“韧性美”。

特点三:引起作者神奇的幻想

  • 幻想的触发点: 花影
  • 地图幻想
    • 情景: 在我家院子里,墙边有一堆花影。
    • 想象: 我把它看作地图:远处的影子是亚洲,影子边上的空白是大海,猛然一跳,我跳到了非洲,眼前影子是非洲,旁边空白是浩瀚的大海……
    • 特点:随心所欲,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 池塘幻想
    • 情景: 在我家的大门内,夹竹桃叶影参差。
    • 想象: 我把它看作池塘: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藻荇,我幻想它是远处的墨竹,我飞越到池中的小岛上,看到鱼儿在游动。
    • 特点:宁静致远,富有诗意。
  • 幻想之夜
    • 情景: 在夜晚的月光下,花的影子更模糊。
    • 想象: 我把它看作梦:我梦见我变成了一条小鱼,钻入水影中,与影子融为一体。
    • 特点:虚实结合,意境优美。
  • 作用:展现了夹竹桃带给作者的无限乐趣和丰富想象力,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深深喜爱

特点四:有实用价值

  • 作用:吸收有毒气体,净化空气。
  • 评价: 以这小小的一点 utilitarianism (实用主义) 为自己辩解了一下
  • 作用: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夹竹桃的可贵之处,它不仅有外在美和内在美,还有奉献精神

升华主题,再次点题

  • 总结句: “我爱夹竹桃。”
  • 情感升华:
    • 不只是爱花:更是爱它那点韧性,爱它引起的幻想
  • 首尾呼应: 再次强调夹竹桃是最值得留恋的花,使文章结构完整,主旨鲜明。

写作特色与主旨思想

写作特色

  1. 对比衬托: 全文运用了多次对比,将夹竹桃与其他名贵花对比,突出了它的韧性;将“火”与“雪”对比,突出了它的和谐之美。
  2. 托物言志: 借对夹竹桃的描写,赞美了像夹竹桃一样默默无闻、坚韧不拔、乐于奉献的人。
  3. 语言质朴自然,感情真挚: 季羡林先生的散文语言平实如话,但情感饱满,于平淡中见真情。
  4. 想象奇特丰富: 对花影的幻想部分是全文的亮点,展现了作者超凡的想象力,使文章充满童趣和诗意。

主旨思想

本文通过对夹竹桃颜色、韧性、花影以及实用价值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无比喜爱和赞美之情,借物咏怀,赞美了夹竹桃所象征的默默无闻、坚韧不拔、乐于奉献的品格,并以此寄托了自己的人生追求。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