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成都人思维,2025年还在安逸吗?

“成都人思维”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固定的概念,它更像是一个在成都独特的历史、地理、文化和经济背景下,长期形成的、具有代表性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集合体,它既有令人向往的松弛感和幸福感,也伴随着一些外界(尤其是北上广深奋斗者)眼中的“安逸”和“佛系”。

成都人思维,2025年还在安逸吗?-图1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核心维度来理解“成都人思维”:


核心特质:安逸与享受,生活大于工作

这是成都人思维最广为人知的一面,也是其灵魂所在。

  • “巴适”哲学:“巴适”是成都方言的精髓,意为“舒服、安逸、惬意、好”,成都人做任何事,都以“巴适不巴适”为首要标准,他们追求的不是极致的效率或成功,而是过程中的舒适感和最终结果的愉悦感,一顿火锅的麻辣鲜香,一场茶馆的龙门阵(聊天),都比加班赶项目更能让他们感到“巴适”。
  • 享受主义:成都人非常懂得如何“生活”,他们会花大把时间在美食探索、茶馆消遣、公园漫步、麻将桌上,对他们而言,人生的价值不仅在于事业成就,更在于生活的点滴乐趣,这种享受主义不是享乐主义,而是一种对生活品质的主动追求和经营。
  •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成都人普遍认为“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准时下班、周末不谈工作、年假必须休完,都是天经地义的事,他们很难理解“996”或“007”的文化,认为牺牲健康和时间去换取金钱,是“不划算”的买卖。

行为表现:悠闲与“耍”,慢节奏中的高效率

这种内在的安逸哲学,外化在行为上,就是一种独特的悠闲节奏。

  • “耍”文化:“耍”在成都话里就是“玩”,成都人把生活过成了一场“耍”,无论是逛春熙路、看熊猫、泡酒吧,还是单纯地坐在路边吃个串串,都是“耍”,这种“玩”的心态,让他们在面对压力时总能找到解压的出口。
  • “慢”与“拖延”:成都的节奏是“慢”的,但这不等于“懒”,很多时候,这种“慢”是一种深思熟虑、讲究方式方法的表现,他们宁愿花时间把事情做得更“巴适”,也不愿匆忙赶工,外界看来可能是“拖延症”,但在他们自己看来,这是一种“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智慧。
  • 表面悠闲,内心通透:不要被成都人悠闲的外表迷惑,在需要“搞事情”(办正事)的时候,他们同样能爆发出惊人的能量和智慧,这种“收放自如”的能力,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懂得放松,才能更好地发力。

人际交往:热情与包容,圈子文化浓厚

成都人的人际关系,就像他们爱吃火锅一样,热闹、包容、有味儿。

  • 热情好客,自来熟:成都人普遍性格开朗,乐于助人,他们很容易和陌生人打成一片,一句“你好生耍”(好好玩)就能拉近距离,这种热情让他们在社交场合如鱼得水。
  • 包容性强,不排外:作为一座移民城市(“湖广填四川”的历史),成都人骨子里就有包容的基因,他们对外地人非常友好,不会因为你不是本地人而排斥你,只要你愿意融入他们的生活节奏,很快就能找到归属感。
  • “圈子”文化:成都人很看重“圈子”,这个圈子可能是同事、同学、邻居,也可能是麻将搭子、球友,圈子内的人讲究“义气”,互相帮助,信息互通,融入一个圈子,是了解成都、在成都生活的重要一步。

内在精神:乐观与坚韧,在“安逸”中求发展

安逸的外表下,是成都人骨子里的乐观和坚韧。

  • 天塌下来当被子盖:这是成都人面对困境时的一种典型心态,他们天性乐观,善于“苦中作乐”,即使遇到挫折,也能很快调整心态,找到生活中的小确幸来治愈自己,这种强大的心理韧性,让他们能笑对人生的风风雨雨。
  • 务实与变通:成都人并不空谈理想,他们非常务实,做生意讲究“搞钱”,但方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他们懂得审时度势,在安逸的大环境下,也能敏锐地捕捉到新的发展机遇(比如近年来对游戏、文创、新消费等领域的敏锐嗅觉)。
  • “龙门阵”里的智慧:在茶馆里摆“龙门阵”(聊天),是成都人交流信息、碰撞思想的重要方式,看似是闲聊,实则是在传递信息、交流经验、甚至谈成生意,这种非正式的沟通方式,充满了人情味和民间智慧。

思维的“双刃剑”:优点与争议

任何一种文化思维都有其两面性。

优点(令人向往的一面):

  1. 极高的幸福感和生活品质:他们真正懂得如何生活,身心健康。
  2. 强大的社会包容性:让成都成为了一座宜居、宜业、宜乐的活力之城。
  3. 乐观坚韧的生命力: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乐呵呵地”挺过去。
  4. 创新与消费的温床:安逸的环境激发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催生了丰富的消费文化和创意产业。

争议与挑战(外界视角):

  1. “佛系”与“缺乏野心”:在追求快速发展和极致成功的商业竞争中,成都人的“慢”和“安逸”有时会被解读为缺乏进取心和竞争意识。
  2. “小富即安”:容易满足于现状,缺乏“拼命三郎”式的奋斗精神,这在需要“野蛮生长”的行业可能成为短板。
  3. 关系大于规则:有时过于看重人情和圈子,可能会影响规则的公平执行。

成都人思维,是一种以“安逸”和“巴适”为底色,以“享受生活”为核心,以“乐观包容”为特质,在悠闲与务实之间找到完美平衡的智慧。

它不是一种“躺平”或“不思进取”的思维,而是一种“先生活,后工作”的价值观排序,他们追求的不是财富的无限累积,而是幸福感的最大化,对于他们来说,“好好生活”本身就是一件天大的事,也是最值得奋斗的目标。

理解了这一点,你才能真正读懂成都这座城市的魅力,以及生活在这里的人那份独特的从容与智慧。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