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非常经典且实际的问题,很多同学在选择考研时,都会把“好考”作为重要考量因素,我们需要先明确一点:“好考”是一个相对概念,没有绝对好考的专业,一个专业是否好考,取决于三个核心因素的相互作用:你的本科背景、你的目标院校层次、以及你自身的努力程度。

下面我将从几个维度为你详细分析,并提供一些在上海相对“性价比”较高、竞争可能不那么白热化的专业方向。
如何定义“好考”?
在讨论具体专业前,我们先给“好考”下一个定义,它通常包含以下一个或多个特征:
- 国家线低,过线就有希望:不考数学的专业,国家线通常比考数学的高很多分,但有些专业(如农学、哲学、历史学)不仅国家线低,招生人数可能还不少。
- 不考数学: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的同学来说,不考数学的专业是“好考”的首选,可以节省大量时间攻克专业课和政治。
- 招生人数多:招生名额多,意味着你面临的竞争对手相对分散,进复试的几率更大。
- 报录比相对较低:报考人数少,但招生名额不少,这种“神仙打架”的局面就少了。
- 对跨考生友好:专业课不考大学核心课程,或者有大量背诵内容,跨专业门槛低。
- 学校层次要求不高:如果你的目标是上海的一所普通双非院校,那么很多专业都会比冲击985/211院校好考得多。
上海考研“相对好考”的专业方向推荐
结合以上定义,以下几类专业在上海的很多高校中,都具备“相对好考”的潜力,这里的“好考”是在特定院校和自身条件下的。
不考数学,背诵为主的专业(跨考友好)
这类专业是“好考”的主力军,尤其适合文科、理科或艺术类背景,数学基础不好的同学。
-
教育学(学硕)
- 特点:不考数学,以背诵和理解为主,上海有华东师范大学(顶尖)、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高校开设,上师大等学校的教育学专业,竞争远没有华师那么激烈,是国家线附近的好选择。
- 适合人群:有耐心背诵、想从事教育行业、跨考门槛较低的同学。
- 注意:虽然不考数学,但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内容多,需要系统学习。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特点:不考数学,专业课主要是政治相关的理论,内容有重合度,复习起来相对有方向,上海几乎所有高校都设有此专业,且招生名额通常较多,像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电力大学等,都是性价比很高的选择。
- 适合人群:政治基础好、对理论有一定兴趣、追求稳定性的同学。
-
历史学
- 特点:不考数学,纯文科记忆,上海大学、复旦大学等都有招生,虽然顶尖院校竞争激烈,但一些普通院校的历史学专业,由于报考热度不高,常常需要接受调剂。
- 适合人群:真正对历史有浓厚兴趣,能静下心来做研究、背书的同学。
-
哲学
- 特点:不考数学,国家线是所有学科中最低的之一,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都有招生,这个专业非常小众,报考人数少,一旦有学校招不满,基本就需要调剂。
- 适合人群:逻辑思维能力强、对抽象思辨感兴趣、能接受未来就业面相对较窄的现实。
-
汉语国际教育
- 特点:不考数学,专业课是汉语基础和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上师大、华师大、上外等都是热门,但上师大等学校的竞争相比华师大会小一些。
- 适合人群:中文功底扎实,有语言天赋,想从事对外文化交流的同学。
考数学,但竞争相对缓和的专业
如果你的数学基础还不错,可以考虑这类专业,因为它们通常国家线比文科专业低,且就业面更广。
-
农业硕士(专硕)
- 特点:考数学(通常是数学二或数学三,具体看学校),国家线极低,是所有学硕中最低的梯队,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都有招生,由于专业性强,且很多同学对农学有偏见,报考人数不多,常常需要大量调剂。
- 适合人群:本科是农学、食品、生物等相关专业,或者数学基础好、想低分上名校的同学。
-
工学中的部分冷门方向
- 特点:考数学,工科国家线不高,可以选择一些传统工科或交叉学科,
- 土木工程: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
- 材料科学与工程: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电力大学等。
- 纺织工程:东华大学(虽然是211,但其纺织是王牌,但其他方向可能相对好考)。
- 注意:即使是“冷门”,也需要你具备相应的工科背景和数学能力。
- 特点:考数学,工科国家线不高,可以选择一些传统工科或交叉学科,
管理类专硕(特殊的一类)
管理类专硕需要满足特定的工作经验要求,但它们是“在职考研”的热门,其特点鲜明。
- 公共管理、工商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图书情报等
- 特点:
- 先考后学:需要本科毕业满3年或专科毕业满5年才能报考。
- 考两门:管理类综合能力(含数学、逻辑、写作)和英语二。
- 竞争两极分化:顶尖院校(如复旦、交大)的MBA/MPA竞争极其激烈,但很多普通院校的MPA/MEM等专业,由于在职考生居多,大家备考时间有限,竞争反而不如全日制的学术型专业激烈。
- 适合人群:有工作经验,想提升学历和综合管理能力的在职人士。
选择专业的关键策略
-
评估自身实力(最重要!)
- 数学能力:行不行?不行就果断放弃所有考数学的专业。
- 本科背景:如果是跨考,优先选择不考数学且专业课要求不高的专业,如果是本专业考,则可以更有针对性。
- 学习习惯:是擅长背诵记忆,还是逻辑推理?
-
明确目标院校层次
- 冲击985/211:即使是上面提到的“好考”专业,在顶尖院校里也绝不“好考”,华东师大的教育学,竞争惨烈。
- 定位普通双非:这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在上海,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电力大学、上海政法学院等,都提供了大量相对好考的专业。在普通院校里选择一个热门专业,远不如在好学校里选择一个冷门专业。
-
研究招生数据
- 去哪里看: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研招网)是官方渠道,其次是目标院校的研究生院官网。
- 看什么:
- 招生人数:看近三年的计划招生人数和实际录取人数。
- 报录比:如果学校公布,这是最直观的指标,如果没公布,可以去考研论坛、QQ群等渠道搜集信息。
- 复试线:看近三年的复试分数线,是高于国家线很多,还是就是国家线。
- 是否接受调剂:如果一个专业常年需要大量调剂,那它大概率是“好考”的。
总结与建议
| 专业类别 | 推荐方向 | 优势 | 劣势 | 适合院校 |
|---|---|---|---|---|
| 不考数学类 | 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学、哲学 | 跨考门槛低,不考数学,专注背诵 | 国家线可能不低,内容需大量记忆 | 上海师大、上理工、上海事、上政法等 |
| 考数学类 | 农业硕士、部分工学(土木、材料) | 国家线低,就业面广 | 对数学和本科基础要求高 | 上海海洋大学、上理工、上电力等 |
| 管理专硕类 | MPA, MEM, MLIS等 | 学制短,实践性强,适合在职 | 需要工作经验,竞争在职考生 | 各类院校,普通院校竞争相对缓和 |
最终建议:
- 先定方向,再选学校:不要上来就盯着“上海”和“好考”,而是先根据自己的情况,圈定2-3个感兴趣且有能力报考的专业方向。
- 用数据说话:圈定方向后,去查上海所有开设这个专业的学校,对比它们的招生数据,筛选出2-3所“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目标院校。
- 信息搜集:多逛目标院校的官网、贴吧、考研论坛,找直系学长学姐咨询,获取最真实的内部信息。
考研是一场信息战,也是一场耐力战,祝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向,成功上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