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非常实际,也是很多博士生、博士后和青年研究员在选择导师时会关心的问题,直接问“哪个老师给钱多”其实很难得到一个确切的数字,因为薪资构成非常复杂,并且是动态变化的。

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分析计算所(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钱”景,并给出一些判断方法。
核心结论:不要只看“基本工资”
计算所老师的收入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其中项目经费和绩效奖金是拉开差距的关键:
- 基本工资(岗位工资 + 绩效工资):这部分由中科院和计算所统一规定,与职称(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导等)和工龄挂钩,所有同级别老师的这部分收入差别不大。
- 项目经费:这是计算所老师收入的“大头”,也是最重要的来源。
- 纵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63”、“973”等国家级项目,经费到账后,有明确的管理规定,可以提取一部分作为劳务费(给学生和自己发工资)和绩效奖励。
- 横向项目:与企业合作的课题,这部分经费通常更灵活,提成比例也可能更高,是很多老师“有钱”的重要来源。
- 绩效奖金:与老师的科研成果(如高水平论文、专利、获奖)和项目执行情况直接挂钩,计算所的绩效体系非常强大,一篇顶会/顶刊论文能带来数万甚至数十万的奖励。
- 学生劳务费:导师从自己的项目经费中,给博士生、硕士生发放的“工资”,这部分差异极大,从每月几百到几千元不等,完全取决于导师的项目经费是否充足。
一个老师“给钱多”,通常意味着他/她:
- 项目多(尤其是大额的国家级和横向项目)
- 科研成果产出高(论文多、质量好,绩效奖金高)
- 经费使用灵活,愿意将经费转化为学生和团队的福利
如何判断哪个老师“给钱多”?—— 行动指南
与其在网上打听小道消息,不如通过以下官方、可靠的渠道进行考察:
研究组官网和个人主页(最重要!)
这是最直接、最权威的信息来源,一个实力雄厚、经费充足的研究组,其官网通常会透露很多信息:
- 研究方向和项目:查看研究组的介绍,如果他们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字样,说明项目级别高,经费通常比较充足,如果有与企业合作的“横向项目”,则说明有额外经费来源。
- 发表论文情况:如果研究组常年发表在 CCF A类(如OSDI, SOSP, NeurIPS, ICML, CVPR, SIGGRAPH等)和 CCF B类 顶级会议上/期刊上,这说明团队科研实力强,绩效奖金高,导师本人也很有能力。
- 招生信息:有些研究组在招生时,会明确说明“提供有竞争力的奖学金”或“支持参加国际顶级会议”,这本身就是一种信号。
- 实验室文化:有些实验室会自豪地展示他们的团队建设活动、团建经费等,侧面反映了经费的充裕程度。
利用学术搜索引擎
- Google Scholar / AMiner / DBLP:搜索你感兴趣的老师,看他们近几年的论文发表情况,一个每年都能稳定产出高质量论文的导师,其科研能力和获取经费的能力通常都很强,论文数量多、被引次数高,也意味着更多的绩效奖励。
咨询“内部人士”(但要谨慎)
- 直系的师兄师姐:这是最宝贵的信息来源,你可以通过邮件、学术会议或者学校论坛等方式,尝试联系你心仪导师实验室的在读学生或毕业生,在交流时,可以委婉地询问:
- “师兄/师姐,请问咱们实验室的经费情况怎么样?支持参加国际会议吗?”
- “老师会不会从项目经费里给学生发一些补助?”
- “实验室的硬件设备(如GPU服务器)配置如何?更新换代快吗?”
- “毕业后的师兄师姐都去哪里了?发展怎么样?”
- 注意:不同学生的感受可能不同,要综合多位同学的信息,要尊重师兄师姐的时间,提问要得体。
计算所“有钱”老师的典型画像
综合来看,在计算所,通常符合以下一个或多个条件的老师,经费会比较充裕:
- 院士/杰青/长江学者等顶尖人才:这类老师是科研界的“顶梁柱”,承担的国家重大项目最多,经费也最雄厚,他们通常不缺钱,但可能对学生要求极高,名额也极其稀缺。
- “大牛”PI(Principal Investigator):在特定领域(如AI系统、体系结构、自然语言处理等)有极高声誉和影响力的研究员,他们能持续申请到高水平的纵向项目,并且经常有企业合作(横向项目),在AI大模型、AI芯片、智能驾驶等热门领域,与产业结合紧密的PI通常经费非常充足。
- 年轻有为的“青年千人/优青”:这些青年科学家正处于科研的黄金期,精力旺盛,学术产出高,通常会拿到“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等重磅项目,经费支持力度很大,并且更愿意投入资源培养学生,是性价比很高的选择。
- 与企业有深度合作的实验室:如果某个研究组是知名企业(如华为、阿里、腾讯、字节跳动等)的联合实验室或深度合作伙伴,那么横向经费会非常可观,不仅能给学生提供高补助,还能提供宝贵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最后的建议
- “钱”不是唯一标准:读研/博是职业生涯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导师的学术方向、人品、指导风格、对学生的培养规划远比眼前的“钱”更重要,一个能让你学到真本事、为你未来职业发展铺好路的导师,比一个只给钱但不指导的导师有价值得多。
- 眼光要长远:计算所的平台本身就很好,只要跟对一个靠谱的导师,毕业后的薪资和发展前景都会非常可观,不要因为眼前几千块的补助差异,而选择一个不适合自己的方向或导师。
- 主动出击:信息不对称是常态,通过上述方法,主动去搜集信息,去联系老师和师兄师姐,你才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判断。
祝你在计算所找到心仪的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