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商业思维故事,如何用思维改变商业?

价值创造篇 —— “不值钱”的空气

背景: 在19世纪的欧洲,城市里普遍使用煤气灯来照明,煤气需要人工点燃,火焰不稳定,会产生黑烟和刺鼻的气味,而且存在爆炸风险,每天晚上,都需要专门的“点灯人”提着长梯子,穿梭在大街小巷,一一点亮每一盏路灯。

商业思维故事,如何用思维改变商业?-图1

故事: 一个名叫威廉·默里的年轻人,是伦敦的一名普通点灯人,每天,他重复着这份辛苦又危险的工作,但他不像其他同事那样抱怨,而是在工作中仔细观察。

他发现,人们点灯,不仅仅是需要“光”,更是需要“安全感”和“便利性”,在煤气灯下,夜间的治安好了很多,商铺也能营业到更晚,但同时,煤气灯的弊端也显而易见。

默里想:“我能不能提供一种比煤气灯更好的‘光’?”

他开始研究当时刚刚诞生的电弧灯,虽然它太亮、太耗电,不适合家庭,但给了他启发,他意识到,未来不是“点灯”,而是“用电”,他辞去了点灯人的工作,用积蓄买下了一家小电气公司,并开始着手改进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泡。

当时,灯泡的寿命非常短,价格昂贵,而且没有合适的供电系统,默里没有去和煤气灯公司拼价格,而是找到了一个全新的价值点:安全、稳定、可信赖的电力服务

他向银行家描述的不是“我卖灯泡”,而是“我为您提供一整套夜间解决方案,让您的城市、您的工厂、您的家庭在夜晚像白天一样安全和高效”,他卖的不是产品,而是“光明”这个终极价值。

他最终说服了金融家J.P.摩根,成立了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后来成为通用电气GE),他们铺设电网,提供稳定的电力,灯泡只是这个庞大系统中的一个终端,人们购买的不是灯泡,而是告别煤气灯时代所带来的那种全新的、现代的生活体验。

思维点睛: 这个故事的核心是从“卖产品”到“卖价值”的思维转变

  • 点灯人思维:我的工作是点灯,我卖的是“点亮”这个动作。
  • 默里思维:客户需要的是“光明”和“安全”,我提供的是一整套实现这个价值的解决方案,他看到的不是“灯泡”,而是“一个没有黑暗的未来”,商业的本质是创造和传递价值,而不仅仅是交易物品,当你能提供别人无法提供的独特价值时,价格就不再是障碍。

用户洞察篇 —— 一把“不切水果”的刀

背景: 日本关西地区,有一位名叫田中的人,经营着一家小小的刀具店,他的店里有各种各样专业的刀具,有切肉的、切鱼的、切蔬菜的,但生意一直不温不火。

故事: 一天,一位主妇来店里买刀,她试了好几把,都觉得要么太重,要么不好用,她对田中说:“田中先生,我们家里用的刀,不需要那么专业,但要轻便、好拿、安全,而且最好能一把多用。”

田中听了,深受触动,他意识到,他一直站在“制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认为“好刀”就应该锋利、专业、有特定用途,但他却忽略了“使用者”的真实需求。

他决定做一件与众不同的事:他不再卖刀,而是开始“采访”用户,他每天都会去不同的家庭,观察主妇们如何做饭,如何使用刀具,他发现:

  1. 安全问题:很多家庭主妇在切菜时,因为刀柄滑手或刀刃太锋利而切到手。
  2. 功能冗余:一把刀切完肉再切水果,味道会串;换不同的刀又很麻烦。
  3. 使用体验:传统刀具太重,用久了手腕会酸。

基于这些洞察,田中没有去制造“更好的专业刀”,而是创造了一把“更适合家庭的主妇刀”。

  • 刀柄:他用了柔软防滑的树脂材料,形状贴合手掌,久握不累。
  • 刀刃:他设计了一个独特的波浪形刃口,虽然没有传统直刃那么锋利,但切东西时不易打滑,安全性极高,而且它“不粘”,切完番茄再切面包,面包上不会有番茄汁。
  • 定位:他给这把刀取名叫“主妇之宝”,宣传语是“一把刀,搞定您厨房里80%的工作”。

这把刀一经推出,立刻大受欢迎,人们买它,不是因为它是“专业”的,而是因为它“懂我”,解决了我的日常痛点,田中的小店也因此名声大噪,发展成为一个知名的厨具品牌。

思维点睛: 这个故事的核心是深刻的用户洞察

  • 传统刀具商思维:我的刀很专业,你应该买我的刀来适应它。
  • 田中思维:用户需要的是“轻松、安全地做饭”,我应该为她量身定做一把能完美解决这个问题的工具,真正的商业机会,隐藏在用户的“痛点”“未被言说的渴望”里,不要问用户“你想要什么产品”,而要去观察“他们在什么场景下遇到了什么麻烦”,当你比用户更懂他们自己时,产品就会自己说话。

生态构建篇 —— 亚马逊的“飞轮”

背景: 1995年,互联网泡沫前夕,杰夫·贝佐斯创立了亚马逊,最初只是一家在线书店,当时,所有人都认为在线零售无法战胜实体巨头。

故事: 贝佐斯没有把亚马逊看作一个“卖书的网站”,他有一个宏大的构想:地球上最以客户为中心的公司,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构建了一个著名的“亚马逊飞轮”理论。

这个飞轮的逻辑是这样的:

  1. 更低的价格:亚马逊通过优化供应链、减少中间环节,努力提供最低的价格。
  2. 更多的选择:由于没有实体店的限制,它可以提供比任何实体书店都多得多的书籍和商品。
  3. 更好的用户体验:便捷的搜索、个性化的推荐、快速的物流和简单的退货流程。

这三个要素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 更低的价格 + 更多的选择 → 吸引了更多的顾客
  • 更多的顾客 → 带来了更高的销售额和流量
  • 更高的销售额和流量 → 使得亚马逊可以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并吸引更多第三方卖家入驻,从而丰富商品选择
  • 更强的规模效应 → 又让亚马逊有更多资源投入到物流基础设施(如FBA)和技术创新上,进一步优化用户体验和降低成本

这个飞轮一旦转动起来,就会越转越快,形成一个强大的、自我增强的商业生态系统,亚马逊的护城河不是某一项单一技术,而是这个由顾客、卖家、物流、技术共同构成的、难以被复制的生态体系,亚马逊早已不只是一个零售商,它是一个集电商、云计算、内容、智能硬件于一体的庞大生态帝国。

思维点睛: 这个故事的核心是生态思维和长期主义

  • 传统零售商思维:我的核心是“差价”,进货价卖出货价,赚取利润。
  • 贝佐斯思维:我的核心是“构建一个能让各方共赢的生态圈”,我今天的投入(比如亏本卖东西、重金建物流),不是为了短期利润,而是为了“转动飞轮”,获得长期的、指数级的增长,商业的最高形态不是竞争,而是构建一个价值网络,让网络中的每一个参与者都能从中受益,从而让整个网络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防御力,这种思维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