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又一课罗辑思维讲了什么?

“罗辑思维”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成功的文化现象,理解它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它是什么、它为什么火、以及它的“又一课”意味着什么。

又一课罗辑思维讲了什么?-图1


第一部分:罗辑思维是什么?

“罗辑思维”由罗振宇(老罗)于2012年创办,最初只是一个每天60秒的语音公众号,后来发展成为一个包含多种形态的知识服务品牌,它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核心产品与形态:

  • 《罗辑思维》视频/音频节目: 这是它的“发家”产品,形式是罗振宇一个人在镜头前,用极具煽动性和亲和力的语言,讲述一个历史、文化、商业或科技相关的主题,它的特点是“知识脱口秀”。
  • “得到”App: 这是它商业化的核心平台,它不再仅仅是罗振宇自己的内容,而是一个聚合了大量“知识大咖”的平台,如薛兆丰、万维钢、李笑来等,用户可以在上面订阅课程、听电子书、参加训练营。
  • “脱不花”(李天田)与“罗胖”的组合: 一个是内容主讲和IP代言人(罗振宇),一个是CEO和操盘手(脱不花),这个组合被很多人视为“罗辑思维”成功的幕后关键,一个负责“说”,一个负责“做”。
  • “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 从2025年开始,每年12月31日,罗振宇会进行长达4小时以上的跨年演讲,回顾过去一年的关键词,并展望未来,这已经成为一个文化事件,吸引了大量付费观众。

核心方法论与口号:

  • “有种、有趣、有料”: 这是它早期内容的标准,有种,指有态度、有观点;有趣,指形式活泼、引人入胜;有料,指信息量大、有干货。
  • “知识服务商”: 这是它后来的定位,它不再仅仅是“讲知识”,而是提供一种“知识解决方案”,帮助用户节省时间,高效获取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 “人生算法”: 这是它后期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强调在不确定的世界里,通过不断迭代自己的“小算法”(思维模型、行为习惯)来获得确定的增长。

第二部分:为什么罗辑思维能火?

它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抓住了特定时代背景下用户的痛点。

解决了“信息焦虑”: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人们既渴望学习,又不知从何学起,害怕错过重要信息。“罗辑思维”扮演了一个“知识领航员”的角色,帮你筛选、解读、提炼,极大地降低了获取知识的门槛和时间成本。

“说书人”模式的魅力: 罗振宇本人极具个人魅力,他像一个博学的说书人,把复杂的历史、深奥的理论,用通俗、有趣、有逻辑的方式串联起来,他擅长讲故事、制造悬念、提炼金句,让学习过程变得像听评书一样轻松上瘾。

精准抓住了“中产阶级焦虑”: 它的目标用户主要是城市白领、知识工作者,这群人面临职业发展、个人成长、认知升级的强烈需求,罗辑思维提供的内容恰好迎合了这种“自我提升”的渴望,贩卖的是一种“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希望。

商业模式的创新:音频/视频)引流,到付费社群(“真爱”社群),再到付费App(“得到”App),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知识付费商业闭环,这在当时是开创性的,证明了“知识”可以作为一种高价值的商品来售卖。


第三部分:“又一课”意味着什么?

“又一课”这个词,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个是字面意思,另一个是引申义。

字面意思:

“又一课”是“得到”App上的一个子品牌或一个系列课程,它强调的是“每天一课”的学习模式,每节课通常只有10-15分钟,旨在帮助用户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它的口号是“每天一课,构筑知识大厦”,这延续了“得到”一贯的“轻量化”、“高效化”知识产品策略。

引申义(更重要的层面):

“又一课”深刻地反映了“罗辑思维”这个IP自身的进化、迭代和转型

  • 从“罗胖”到“一整个专家团队”: 早期,“罗辑思维”就是罗振宇一个人。“又一课”代表了“得到”平台上成百上千位老师的课程,这标志着它从一个“个人IP”成功转型为一个“平台型IP”,内容生产的主体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罗振宇的角色从“主讲人”更多地转变为“产品经理”和“布道者”。

  • 从“讲给你听”到“陪你一起学”: 早期的节目是单向的知识灌输,而“又一课”这类产品,强调的是“学”和“练”,它不仅仅是听课,还可能包含练习、社群讨论、打卡等环节,更注重用户的“学习效果”和“行为改变”,这是一种从“知识消费”到“能力培养”的升级。

  • 从“宏大叙事”到“微小切口”: 罗振宇的早期节目,喜欢谈论历史、文明、未来等宏大话题,而“又一课”的课程,则更加垂直和细分,熊浩的谈判课》、《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等,针对的是非常具体的学习需求,这表明它更加务实,更贴近用户的实际应用场景。

  • 应对争议与挑战的回应: “罗辑思维”也一直伴随着争议,知识焦虑”的贩卖者、“标题党”、“观点先行”等批评,推出“又一课”这类更体系化、更注重实践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市场批评的一种回应,试图证明自己不仅能“启发人”,更能“培养人”。

“罗辑思维”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它以“知识”为切入点,成功地将个人IP、内容创作和商业变现结合在了一起。

而“又一课”,则是这个符号在进入新阶段后的一个缩影,它象征着:

  • 传承: 继续“提供知识服务”的核心使命。
  • 进化: 从罗振宇一人到专家团队,从单向灌输到陪伴学习。
  • 务实: 从宏大叙事到解决具体问题。

可以说,理解了“罗辑思维”,就理解了中国知识服务行业的一个关键样本;而理解了“又一课”,就理解了这个样本是如何在时代浪潮中不断“上课”、不断迭代、以求“活下去”并“活得好”的,它本身就在实践它所倡导的“人生算法”——不断迭代,小步快跑,持续进化。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