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八种修辞手法思维导图,如何高效掌握?

八种修辞手法思维导图,如何高效掌握?-图1

八种常见修辞手法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八种常见修辞手法


比喻

  • 定义: 俗称“打比方”,就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间某些相似的地方,让甲事物(本体)来比方乙事物(喻体)。
  • 核心: A 像 B (本体、喻体、喻词是三大要素)
  • 作用:
    • 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
    • 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让人更容易理解。
    • 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和感染力。
  • 分类:
    • 明喻: 甲像乙,本体、喻体、喻词(像、好像、仿佛、犹如、似...一样)都出现。
      • 例句: 远处的霓虹灯亮了,一道绚丽的彩虹。
    • 暗喻: 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用“是”、“成了”、“变成”、“成为”等词代替喻词。
      • 例句: 书籍人类进步的阶梯。
    • 借喻: 甲代乙,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
      • 例句: 我们需要灯塔来指引方向。(“灯塔”喻指“正确的理论或思想”)
  • 关键点: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本质的事物,且两者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拟人

  • 定义: 把事物当做人来写,赋予它们人的思想、感情、动作或语言。
  • 核心: 赋予物以人性
  • 作用:
    • 使描绘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
    • 表达作者对事物的喜爱、赞美等情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 使语言更活泼、亲切。
  • 分类/形式:
    • 把事物当人来动作:
      • 例句: 小溪着欢快的歌,向远方奔去。
    • 把事物当人来思想/说话:
      • 例句: 墙上的挂钟嘀嗒嘀嗒,仿佛在催我快点写作业。
  • 关键点: 拟人是“物”的人格化,而比喻是“甲像乙”,两者有本质区别。

夸张

  • 定义: 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 核心: “言过其实”,不真实但合情
  • 作用:
    • 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态度。
    • 增强语言的幽默感和趣味性。
    • 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 分类:
    • 扩大夸张: 故意把事物往大、多、高、强、快等方面说。
      • 例句: 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 缩小夸张: 故意把事物往小、少、低、弱、慢等方面说。
      • 例句: 老师的训斥,他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 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事物说成先出现的,或同时出现的。
      • 例句: 看到他滑稽的样子,我肚子都笑破了
  • 关键点: 夸张不是事实,必须合乎情理,不能脱离现实基础。

排比

  • 定义: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 核心: 三个以上,结构相似,意思相关
  • 作用:
    • 增强语言的气势,使表达更有力、更有节奏感。
    • 用于抒情,能层层递进,深化感情。
    • 用于说理,能条理清晰,说服力强。
  • 分类/形式:
    • 句子排比: 由三个或以上结构相似的句子组成。
      • 例句: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 短语排比: 由三个或以上结构相似的短语组成。
      • 例句: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布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好像闻到它身上的香味。
  • 关键点: 排比是“量”的积累,目的是为了达到“质”的飞跃(增强气势或情感)。

对偶

  • 定义: 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 核心: 形式对称,内容相关
  • 作用:
    • 形式整齐,结构匀称,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 凝练概括,便于记忆和传诵。
  • 分类:
    • 正对: 上下联意思相近、相补、相衬。
      • 例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反对: 上下联意思相反、相对。
      • 例句: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串对/流水对: 上下联意思连贯,有递进、因果、条件等关系。
      • 例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关键点: 对偶讲究形式上的对称美,而排比更侧重内容上的气势和层次感,两者常结合使用。

设问

  • 定义: 为了强调自己的观点,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来回答,即自问自答。
  • 核心: 自问自答,引人注意
  • 作用:
    • 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注意力。
    • 突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或主旨。
    • 使文章的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 分类/形式:
    • 问而不答: 提出问题,意在引人深思,答案在问题中或不言而喻。
      • 例句: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 自问自答: 提出问题,并立即给出答案。
      • 例句: 什么样的语言是最美的语言?充满真情实感的语言是最美的语言。
  • 关键点: 设问是明知故问,目的是为了强调和突出。

反问

  • 定义: 也叫反诘、诘问,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就包含在问句之中,无疑而问。
  • 核心: 问而不答,答案在问中
  • 作用:
    • 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肯定或否定)。
    • 使语气更加强烈,观点更加鲜明。
  • 分类/形式:
    • 肯定式反问: 用否定的疑问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
      • 例句: 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学习吗?(意思是:我们应该好好学习。)
    • 否定式反问: 用肯定的疑问形式表达否定的意思。
      • 例句: 你这样做难道对得起父母吗?(意思是:你这样做对不起父母。)
  • 关键点: 反问是只问不答,答案不言而喻,设问是“自问自答”,反问是“问中有答”。

反复

  • 定义: 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
  • 核心: 有意重复,强调突出
  • 作用:
    • 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
    • 可以使文章的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 分类:
    • 连续反复: 中间没有其他词语间隔。
      • 例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 间隔反复: 相同的词语或句子在中间隔开了其他词语。
      • 例句: 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 关键点: 反复不是简单的啰嗦,而是为了艺术表达的需要,有目的、有强调的重复。

总结与对比

修辞手法 核心特征 主要作用
比喻 甲像乙(本体、喻体) 使形象生动,化抽象为具体
拟人 赋予物以人性 使形象亲切,富有情感
夸张 言过其实,放大或缩小 突出特征,加强感情
排比 三个以上,结构相似 增强气势,条理清晰
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对称 形式整齐,富有节奏
设问 自问自答,引人思考 引起注意,突出观点
反问 问而不答,答案在问中 加强语气,观点鲜明
反复 有意重复,间隔或连续 强调突出,增强节奏

希望这个思维导图能帮助你更好地掌握这八种重要的修辞手法!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