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作为知识类视频和音频领域的头部IP,其内容标准和风格非常鲜明,直接“投稿”一个成品视频的成功率极低,因为他们的内容生产体系高度内部化,我们需要换一种思路,将“投稿”理解为“成为他们的内容合作者”。

以下是几个核心方向和具体操作步骤:
理解《罗辑思维》的内容生态
在行动之前,必须先了解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内容,罗辑思维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平台和内容形态:
-
主品牌《罗辑思维》:
- 形式:60秒的“罗胖”口播(知识胶囊)、10-20分钟的“罗胖”主讲知识视频、年度演讲等。
- 宏观视野、历史纵深、底层逻辑、启发式思考,内容需要高度凝练、观点新颖、能引发广泛共鸣。
- 创作者:几乎完全由罗振宇及其核心团队打造,外部直接投稿基本无门。
-
知识产品“得到”App:
- 形式:精品课、电子书、听书、训练营、每天听本书等。
- 这是外部创作者最主要、最核心的入口,他们需要的是在特定领域有深厚积累和独到见解的专家、学者或实践者。
- 关键栏目:
- 《得到》精品课:系统化的知识课程,如《万维钢·精英日课》、《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等。
- 《每天听本书》:将一本有价值的非虚构类书籍,由专业讲书人提炼精华,用约30分钟讲清楚。这是普通人最有机会切入的领域之一。
- 电子书/听书稿:优质的原创内容或对经典书籍的深度解读。
-
其他矩阵账号:
如“罗辑思维”B站/抖音账号的短视频内容,更多是对主节目的二次剪辑和精华提炼,原创空间较小。
您的投稿目标,最现实、最有效的是 “得到”App,特别是 《每天听本书》 和 《得到》精品课。
主要投稿方向及具体方法
成为《每天听本书》的讲书人
这是门槛相对较低,也是需求量最大的方向,他们需要大量的讲书人。
你需要具备的能力:
- 极强的阅读和提炼能力:能快速读完一本书,并精准抓住其核心价值、主要观点和精华部分。
- 优秀的口头表达能力:能用清晰、生动、有逻辑的语言,将一本书的精华在30分钟内讲清楚。
- 独特的解读视角:不仅仅是复述,能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让听众觉得“听这本书”比“读这本书”更有收获。
投稿流程:
-
准备“试讲”材料:
- 选择一本你认为非常有价值、但《每天听本书》尚未解读过的书(最好是社科、历史、商业、心理学、科普类)。
- 准备一份讲书稿(约5000-8000字),结构清晰,能完整覆盖书籍核心。
- 根据讲书稿,录制一段3-5分钟的音频试讲,这段试讲至关重要,是你的“名片”,要展现出你的声音魅力、语言节奏和内容把控能力。
-
寻找投稿渠道:
- 官方渠道:关注“得到”App或“罗辑思维”的官方招聘信息,有时会公开招聘“讲书人”或“内容编辑”。
- 招聘网站:在BOSS直聘、拉勾网等平台上,搜索“得到”、“罗辑思维”相关岗位,看是否有“讲书人”、“内容策划”等职位。
- 邮箱投递:尝试通过官方公布的商务合作邮箱或招聘邮箱,发送你的简历、试讲稿和音频,邮件标题写明“应聘讲书人 - [你的名字] - 试讲书籍《XXX》”。
-
注意事项:
- 版权问题:确保你选择的书籍没有版权纠纷。
- 风格匹配:你的讲书风格要符合《每天听本书》的专业、易懂、有启发性的调性。
开发《得到》精品课
这是更高阶的合作方式,要求你在一个领域是真正的专家。
你需要具备的能力:
- 深厚的专业积累:在你的领域内有多年研究、实践或教学经验,有体系化的知识框架。
- 课程设计能力:能将复杂的知识体系,拆解成适合线上学习的模块,并设计出吸引人的课程大纲。
- 强大的输出能力:能持续产出高质量的文字、音频或视频内容。
合作流程:
-
准备“课程提案”:
- 这不是简单的文章,而是一份完整的商业计划书。
- 课程名称:一个吸引人的、能概括课程核心价值的名字。
- 目标用户:明确这门课是为谁设计的,解决他们什么痛点。
- 课程大纲:详细列出每一讲的标题和核心内容,体现你的知识体系和逻辑。
- 你的资质:详细介绍你在该领域的专业背景、成就和影响力。
- 市场分析:为什么这个课程在当下有价值,为什么用户愿意付费。
-
建立联系:
- 通过参加“得到”举办的活动、行业峰会,或通过人脉介绍,尝试与“得到”的内容主编或产品经理建立联系。
- 通过官方渠道(如招聘邮箱、商务合作邮箱)发送你的课程提案。
-
后续流程:
- 如果提案通过,“得到”团队会与你进行多轮沟通,评估课程的可行性、市场潜力和你的表现力。
- 之后会进入课程打磨、录制、上线等完整流程,这是一个深度合作的过程。
成为“得到”的专栏作者或供稿人
如果你擅长写深度文章,可以尝试这个方向。
你需要具备的能力:
- 高质量的写作能力:文笔流畅,逻辑严密,观点深刻。
- 选题能力:能结合社会热点或用户需求,提出有价值的选题。
- 对“得到”用户群体的理解:知道“得到”的读者喜欢看什么样的内容(通常偏向于认知升级、方法论、工具箱等)。
投稿方式:
- 关注“得到”App内的“知识城邦”社区,有时会有征文活动或约稿信息。
- 向“得到”的内容团队或旗下电子书品牌(如“中信得到”)直接投稿,附上你的作品集和写作方向。
通用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
无论选择哪个方向,以下几点都是通用的:
-
深入研究,成为用户:
下载“得到”App,成为它的深度用户,把里面的精品课、听书、文章都体验一遍,彻底理解它的内容风格、价值观和用户偏好,这是你“投其所好”的基础。
-
打磨你的代表作:
在投稿前,先做出一个能代表你最高水平的作品,无论是讲书稿、课程提案还是文章,都要反复修改,力求完美,这决定了别人是否愿意花时间看你。
-
突出你的独特性:
“得到”不缺内容,缺的是有独特价值的内容,你为什么比别人更适合讲这本书?你的课程和别人有什么不同?想清楚你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之处。
-
耐心与专业:
- 投稿后可能没有回复,或者需要很长时间的审核,请保持耐心。
- 与编辑或产品经理沟通时,保持专业、礼貌、高效的态度。
-
警惕骗局:
正规的平台不会在投稿初期就收取任何费用,如果有人以“投稿”、“上推荐”等名义收费,请务必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向《罗辑思维》投稿,核心思路不是“投稿”,而是“展示你的价值,寻求合作机会”。
- 新手入门:首选 《每天听本书》讲书人,门槛相对较低,是绝佳的练兵场。
- 专家进阶:瞄准 《得到》精品课,用你的专业体系换取更大的平台和回报。
- 文字高手:尝试成为 专栏作者,用深度思想打动编辑。
请记住,最好的“投稿”方式是先做出足够好的内容,让平台主动来找你,当你在一个小领域已经建立起影响力,拥有忠实的粉丝时,“得到”这样的平台自然会注意到你,祝您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