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设计思维与方法

思维重创新与用户,方法多样,含调研、构思等,助力

探索创新的奥秘

设计思维与方法-图1

设计思维

设计思维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创造性解决问题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它不仅仅局限于设计师的领域,而是可以应用于各个行业和生活场景中,帮助人们突破传统思维的局限,挖掘潜在的需求和创新的解决方案。

(一)设计思维的起源与发展

设计思维起源于设计领域,随着社会对创新需求的不断增加,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商业、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从早期的手工艺人的直觉设计到现代系统化的设计方法,设计思维不断演变和完善,它融合了心理学、社会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知识,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思考和行动框架。

(二)设计思维的特点

  1. 以人为本:始终将用户的需求、感受和体验放在首位,深入了解用户的行为、动机和痛点,以确保设计出的产品或服务能够真正满足用户的期望。
  2. 创新性:鼓励突破常规思维,挑战传统的假设和观念,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新颖的方法来寻找解决方案,从而创造出具有差异化和竞争力的产品或服务。
  3. 迭代性:设计过程是一个不断尝试、学习和改进的循环过程,通过快速原型制作和用户反馈,及时调整和优化设计方案,逐步逼近最佳解决方案。
  4. 综合性: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技术可行性、商业价值、社会影响等,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实现各方面的平衡和协调。

设计思维的流程与方法

(一)共情(Empathize)

  1. 定义:共情是设计思维的起点,旨在深入理解用户的情感、需求和体验,通过观察、访谈、用户体验地图等方法,设身处地地感受用户的处境和感受,从而获取有价值的设计洞察。
  2. 方法与工具
    • 用户访谈:与目标用户进行一对一或小组访谈,了解他们的行为、动机、痛点和期望,在设计一款移动支付应用时,可以采访不同年龄段、职业和消费习惯的用户,询问他们对现有支付方式的看法和改进建议。
    • 观察法:在自然环境中观察用户的行为和互动,记录他们的操作流程、遇到的问题和情绪反应,观察超市顾客的购物行为,了解他们在选择商品、排队结账等环节的痛点和需求。
    • 用户体验地图:将用户与产品或服务接触的整个过程绘制成地图,标注出每个阶段用户的行为、感受和痛点,以便全面了解用户的体验旅程。

(二)定义(Define)

  1. 定义:在共情的基础上,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和设计的目标,将用户的模糊需求转化为具体的、可描述的问题陈述,确保团队成员对问题有清晰的共识。
  2. 方法与工具
    • 问题陈述: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问题,包括用户是谁、他们面临的问题是什么、问题的严重程度如何等。“上班族在忙碌的工作日难以找到健康便捷的午餐解决方案”。
    • 需求优先级排序:对收集到的用户需求进行分类和排序,确定哪些需求是关键需求,哪些是次要需求,以便在设计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满足,可以通过制作需求优先级矩阵,根据需求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估和排序。

(三)创意构思(Ideate)

  1. 定义:这是激发创意的阶段,鼓励团队成员抛开常规思维,提出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通过头脑风暴、思维导图、类比思考等方法,拓宽思路,挖掘潜在的创新点。
  2. 方法与工具
    • 头脑风暴:组织团队成员在一起,自由地提出各种想法和建议,不做批评和评价,尽可能多地激发创意,在设计一款环保型垃圾桶时,团队成员可以提出各种关于材料、形状、功能等方面的创意,如可折叠、太阳能驱动、智能感应等。
    • 思维导图:以问题为中心,将相关的 ideas、概念、关键词等用图形和线条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网络,帮助团队成员梳理思路,发现新的联系和创意。
    • 类比思考:通过将问题与其他类似的事物或情境进行类比,从中获取灵感和启示,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类比为人体血液循环不畅,从而思考如何通过优化道路规划、交通信号灯等“血管”来解决拥堵问题。

(四)原型制作(Prototype)

  1. 定义:将创意转化为可视化、可触摸的原型,以便快速验证和测试方案的可行性,原型可以是简单的手绘草图、纸质模型,也可以是功能完整的数字原型或实物原型,其目的是以最低的成本和风险探索设计方案的可能性。
  2. 方法与工具
    • 手绘草图:快速绘制产品或服务的初步设计草图,展示其基本布局、功能和外观,这种方法简单快捷,便于修改和迭代,可以在短时间内生成多个创意方案。
    • 纸质模型:使用纸张、卡纸、胶水等材料制作简单的实物模型,模拟产品的外形和结构,在设计一款家具时,可以先制作纸质模型来探索不同的形状和尺寸组合。
    • 数字原型:利用专业的设计软件(如 Sketch、Adobe XD、Axure 等)制作交互式数字原型,模拟产品的功能和用户体验,数字原型可以更好地展示产品的界面设计、操作流程和交互效果,方便进行用户测试和反馈。

(五)测试(Test)

  1. 定义:通过让用户参与原型的测试,收集反馈意见,评估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和用户满意度,测试结果将作为进一步改进和优化设计的依据,推动设计思维的迭代循环。
  2. 方法与工具
    • 用户测试:邀请目标用户参与原型的测试,观察他们的操作行为、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感受,可以采用实验室测试、现场测试、远程测试等方式,根据产品的特点和用户需求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在测试一款手机游戏时,可以观察玩家在游戏中的操作流畅性、关卡难度感受、社交互动体验等方面的表现,并收集他们的反馈。
    • 数据分析:收集用户在测试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如操作时间、错误率、留存率等,通过数据分析来量化评估设计方案的性能和用户行为,结合用户的主观反馈,全面了解设计方案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 反馈整理与分析:对用户测试得到的反馈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提取出关键问题和改进建议,可以使用亲和图、SWOT 分析等工具,将反馈信息进行分类和归纳,找出设计方案的改进方向和重点。

设计思维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

(一)商业领域

以苹果公司为例,其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充分运用了设计思维,通过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入洞察(共情),苹果发现了用户对简洁、易用且功能强大的电子产品的需求(定义),团队进行了大量的创意构思(Ideate),提出了如 iPhone 的多点触控技术、简洁的操作系统界面等创新 idea,制作了精美的产品原型(Prototype),并进行严格的测试(Test),不断优化产品的细节和用户体验,苹果推出了一系列具有革命性的产品,改变了整个手机行业的格局,成为了商业领域运用设计思维取得成功的典范。

(二)教育领域

斯坦福大学的设计学院(D.school)将设计思维引入教育教学过程中,在课程设计方面,教师通过共情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共情),明确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定义),鼓励学生运用设计思维开展项目式学习,如设计校园环保方案、社区服务产品等,学生在创意构思阶段(Ideate)提出各种独特的想法,制作原型(Prototype)进行实践验证,如制作环保宣传海报、设计社区垃圾分类设施模型等,并通过测试(Test)收集同学和老师的反馈,不断改进项目成果,这种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三)医疗领域

在医疗设备设计中,设计思维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设计一款便携式血糖仪时,设计师首先与糖尿病患者进行深入交流(共情),了解他们在监测血糖过程中的痛点,如采血疼痛、操作繁琐、数据记录不便等(定义),进行创意构思(Ideate),提出了如无创采血技术、简化操作流程、与手机应用连接实现数据自动记录等创新方案,制作原型(Prototype)后,在医院和家庭环境中进行测试(Test),根据患者的反馈对设备进行优化,最终使血糖仪更加人性化、便捷化,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 1:设计思维与传统思维方式有何区别?

解答:传统思维方式通常较为线性和逻辑性,注重分析问题、遵循既定的规则和流程来寻找解决方案,而设计思维则更加强调以人为本、创新性和迭代性,它从用户的情感和需求出发,鼓励突破常规思维,通过快速原型制作和用户反馈来不断探索和优化解决方案,传统思维更倾向于找到一个“正确”的答案,而设计思维则认为解决问题是一个持续演进的过程,没有绝对的最佳方案,只有不断接近更好的方案。

问题 2:如何在团队中培养和推广设计思维?

解答:团队领导要以身作则,积极倡导设计思维的理念和方法,将其融入到团队的文化和工作流程中,可以组织设计思维培训课程,让团队成员系统地学习设计思维的流程、方法和工具,鼓励团队成员在实践中运用设计思维,通过开展创新项目、解决实际问题等活动,让成员亲身体验设计思维的魅力和价值,建立跨部门的协作机制,促进不同专业背景的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因为设计思维需要综合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设立激励机制,对运用设计思维取得良好成果的团队或个人给予奖励,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设计思维作为一种强大的创新工具,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视角,通过共情、定义、创意构思、原型制作和测试这五个阶段的循环迭代,它能够帮助我们深入挖掘用户需求,创造出更具价值和竞争力的产品与服务。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