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升华和凝华的思维导图

吸热凝华放,固态气态互变忙,遇冷凝结为凝华,受

升华和凝华的思维导图

升华和凝华的思维导图-图1

概念理解

物态变化 定义 实例
升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此过程中物质直接由固态跳过液态转变为气态,不经过液态阶段。 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会直接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可用于舞台烟雾效果;樟脑丸放在衣柜里,时间久了会逐渐变小消失,直接变成樟脑蒸气,这也是升华现象。
凝华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升华的逆过程,气态物质直接转化为固态,没有液态中间环节。 霜的形成,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夜间低温时,直接在植物、地面等物体表面凝华成霜;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室内水蒸气遇到冰冷的玻璃直接凝华形成各种形状的冰花。

发生条件

(一)升华条件

  1. 温度条件:当固体所处的环境温度低于其三相点温度时,在适当的情况下就可能发生升华,例如干冰在标准大气压下,温度高于 -78.5℃时就会升华,不过有些固体即使在较高温度下,只要外界气压足够低,也会升华,比如在高海拔地区,由于气压较低,一些固体更容易升华。
  2. 外界气压条件:较低的气压有利于升华的发生,因为在低气压环境下,固体表面的分子更容易脱离固体表面直接进入气相,像在真空环境中,固体的升华速度会比在常压下快很多。

(二)凝华条件

  1. 温度条件:气态物质的温度要降低到其凝华点以下,例如水蒸气要凝华成霜,温度需要降到 0℃以下,而且这个温度通常要低于该物质的三相点温度,不同物质的凝华点不同,如钨的凝华点很高,所以在高温环境下才能使其蒸气凝华。
  2. 外界气压条件:较高的气压有助于凝华,因为在一定范围内,较高的气压可以使气态物质的分子更容易聚集在一起形成固态,不过当气压过高时,可能会使物质以液态形式存在,而不是直接凝华。

特点对比

特点 升华 凝华
过程特点 固体直接转化为气体,没有液态出现,在升华过程中,固体一般会逐渐变小,直至消失。 气体直接转化为固体,没有液态过渡,凝华过程中,会在物体表面或其他合适位置逐渐形成固态物质。
吸放热情况 升华是一个吸热过程,它需要从周围环境吸收热量来克服固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固体分子能够直接进入气相,例如干冰升华时,会吸收周围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 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气态物质在凝华时会释放出热量,比如霜的形成过程中,水蒸气凝华会放出热量,不过因为释放的热量相对较少,对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可能不太明显。

生活中的应用与影响

(一)升华的应用

  1. 人工降雨: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的原理,将干冰撒在云层中,干冰升华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又会熔化成水,从而形成降雨。
  2. 舞台效果:干冰升华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这些气体可以营造烟雾缭绕的效果,增加舞台表演的观赏性。
  3. 食品保鲜:有些食品加工中会利用升华原理,在冷冻干燥技术中,先将食品冷冻成固态,然后在低压环境下,使食品中的水分直接升华,这样既能保持食品的营养成分,又能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二)凝华的影响

  1. 电力设施:在寒冷的冬季,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电线、电塔等电力设备上凝华成霜或雪,如果积累过多,可能会导致电线断裂、短路等故障,影响电力传输。
  2. 交通方面:霜会使路面湿滑,降低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给交通安全带来隐患,例如在早晨有霜的路面上,车辆行驶时容易打滑。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1:为什么在北方寒冷的冬天,晾在室外的衣服也会变干?这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解答:在北方寒冷的冬天,晾在室外的衣服也会变干是因为衣服上的冰直接升华成了水蒸气,虽然温度很低,但在一定的气压条件下,冰可以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这种情况属于升华现象,例如在寒冷的东北地区,冬季气温常常在零下几十度,但洗后的衣服在室外晾一段时间后还是会干,这就是冰升华的结果。

问题2:灯泡用久了,灯丝为什么会变细?这与灯丝材料的哪种物态变化有关?

解答: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是因为灯丝在高温下发生了升华现象,灯丝一般是钨丝,在长时间通电发热的情况下,钨丝的温度很高,部分钨会从固态直接升华为气态,从而使灯丝变细,这是与灯丝材料的升华这种物态变化有关的。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