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实验:将物体悬挂,悬点与重心连线垂直,可探究
实验目的
通过一系列简单有趣的实验,直观地了解物体重心的概念、性质以及其对物体平衡和运动状态的影响,激发对物理现象的探究兴趣,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实验准备
- 材料:形状规则的物体若干,如正方体木块、圆柱体铁罐、球形玻璃球等;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像不规则形状的石块、自制的纸板形状等;细线、支架、剪刀、胶水、铅笔、直尺等。
- 场地:选择较为开阔、平稳的桌面或地面进行实验操作。
及步骤
(一)寻找规则物体的重心
- 悬挂法确定正方体重心
- 取一个正方体木块,用细线系住木块的一个顶点,将其悬挂起来,待木块静止后,沿细线方向在木块上画出竖直的线,这条线所在的平面必然通过木块的重心。
- 换一个顶点再次悬挂,同样画出对应的竖直线,两条线的交点就是正方体的重心位置,通过实际操作可以发现,对于均匀材质的正方体,其重心就在几何中心处,也就是对角线的交点。
- 原理: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当物体悬挂静止时,重心一定在悬挂线的延长线上,利用两次不同悬挂方式得到的两条线相交,就能确定重心的位置。
- 支撑法确定圆柱体重心
- 将圆柱体铁罐平放在桌面上,用手指或细棒慢慢试探,找到一个能使圆柱体在指尖或细棒上保持平衡的位置,这个位置就是圆柱体重心所在的竖直平面内。
- 将圆柱体竖立起来,重复上述操作,会发现其重心位于圆柱体轴线的中点位置,对于均匀的圆柱体来说,理论重心确实就在轴线中点,因为其质量分布是均匀对称的。
- 原理:当物体在支点上处于平衡状态时,支点的位置就在重心的正下方(对于水平支撑情况),以此来确定重心的大致位置。
(二)探究不规则物体的重心
- 悬挂法找不规则石块重心
- 选取一块形状不规则的石块,用细线系住石块的任意一点,悬挂起来,待其静止后,沿细线画线,标记为线1。
- 再更换一个系点,重复上述操作,得到线2,两条线的交点就是石块重心的大致位置,多次变换系点重复实验,可以让确定的重心位置更准确。
- 原理:同规则物体悬挂法原理一样,利用多次悬挂后线条的交点来定位重心,由于不规则物体质量分布不均匀,所以其重心位置不是直观能看出的几何中心。
- 制作纸板形状并找重心
- 用剪刀将纸板剪成一个形状不规则的图形,比如类似一片树叶的形状。
- 然后在纸板上选取不同的点进行悬挂,按照前面的方法画出多条竖直线,这些线的交点就是该纸板图形的重心位置,还可以尝试在纸板上粘贴一些小重物,改变其质量分布,再次寻找重心,观察重心位置的变化情况。
- 原理:通过改变纸板的质量分布,让其重心发生改变,借助悬挂法来直观呈现这种变化,深入理解重心与质量分布的关系。
(三)重心与物体平衡关系的实验
- 搭建“平衡鸟”实验
- 准备一个类似于小鸟形状的物体,可以用卡纸制作,确保其重心能够适当调节,比如在鸟的腹部放置一些可以移动的小珠子等作为配重。
- 将“平衡鸟”的喙部放在手指上或者细支架上,慢慢调整配重的位置,直到“平衡鸟”能够在支点上保持平衡,支点的位置正好在“平衡鸟”重心的正下方。
- 如果移动配重改变重心位置,“平衡鸟”就会失去平衡掉落下来,通过这个实验可以清晰地看到,当物体的重心与支点处于同一竖直位置关系时,物体才能保持平衡。
- 原理:依据杠杆平衡原理的拓展,当物体的重心投影落在支点处时,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能保持稳定状态,否则就会因力矩作用而倾倒。
- 叠放物体探究重心影响平衡
- 取几个不同形状但质量差异不大的物体,如长方体木块、圆柱体铁罐、圆锥体纸筒等,将它们依次叠放起来,尽量使叠放后的物体整体重心保持在底部支撑面的范围内。
- 可以尝试调整叠放的顺序和方式,观察什么时候物体容易保持稳定,什么时候容易倾倒,当把质量较大的物体放在底层,且整体重心较低时,叠放的物体相对更稳定;而如果把质量小的物体放在底层或者使整体重心过高,就很容易发生倾倒现象。
- 原理:物体的稳定性与重心高度以及重心投影位置有关,重心越低、重心投影落在支撑面内越靠近中心位置,物体就越稳定,反之则越不稳定。
(四)重心对物体运动状态影响的实验
- 斜坡滚落实验
- 搭建一个光滑的斜坡,将一个球形玻璃球和一个同质量但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分别放在斜坡的同一高度处,同时释放。
- 观察发现,球形玻璃球会沿着斜坡快速滚落,而石块可能滚动的距离较短且运动轨迹不如球顺畅,这是因为球形物体的重心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位于其几何中心,滚动时受力更均匀,能更好地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沿斜坡加速滚下;而不规则石块重心位置变化复杂,在滚动过程中容易出现转动不稳等情况,影响其运动距离和速度。
- 原理:物体在斜坡上滚落时,重力作用效果与物体重心位置相关,重心位置稳定且有利于运动的物体能更有效地转化能量实现加速运动,反之则会受到更多阻力干扰运动。
- 旋转物体实验
- 用绳子系住一个圆形塑料盘的边缘,让塑料盘水平旋转起来,观察其旋转的情况,此时塑料盘的重心在圆心位置,旋转比较稳定。
- 在塑料盘上某个位置粘贴一个小配重,改变其重心位置,再次旋转,会发现旋转变得不稳定,塑料盘会晃动甚至偏离原来的旋转轨迹,这说明当物体的重心偏离原本合适的位置后,在旋转运动中会产生额外的力矩,破坏旋转的平衡和稳定性。
- 原理:根据旋转物体的动力学原理,当物体重心与旋转轴重合时,旋转相对稳定,若重心偏离旋转轴,就会产生离心力等导致的力矩变化,影响旋转状态。
通过这些重心趣味实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重心是物体的一个重要物理属性,它与物体的平衡和运动状态都密切相关,对于规则物体,其重心有固定的几何位置,而对于不规则物体,可以通过悬挂等方法来确定,在实际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和重心有关,比如建筑结构设计要考虑到重心来保证稳定性,交通工具行驶时也需要注意重心位置对操控的影响等,这些实验让我们以趣味性的方式深入理解了重心这一物理概念,提高了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实验注意事项
- 在进行悬挂法实验时,要确保细线足够长且悬挂过程物体保持静止,避免晃动影响划线的准确性。
- 使用剪刀制作纸板形状时要注意安全,不要剪伤自己。
- 在探究物体平衡和运动状态实验中,要控制好变量,比如斜坡的光滑程度、释放物体的高度等尽量保持一致,以便准确对比实验现象与重心的关系。
FAQs
问题1:为什么有的物体重心不在物体本身上呢? 答:对于一些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或者由多个部分组成的组合物体,其重心位置是根据各部分质量分布情况按照平行力合成的原理来确定的,比如一个空心的篮球,它的重心就在球心处,而球本身的材质是均匀分布在球壳上的,从宏观角度看就好像重心在内部空的部分一样;再比如一个由粗细不同的两部分组成的木棒,粗的部分质量大,细的部分质量小,那么整个木棒的重心就会偏向粗的一端,有可能就不在木棒实体上了。
问题2:在生活中怎样快速判断一个物体的重心大致位置呢? 答:如果是形状比较规则且质地均匀的物体,其重心一般就在几何中心处,比如长方形物体的中心、圆柱体的轴线中点等,对于不规则物体,可以尝试用手托着物体,通过感受手指受力情况来判断,当物体在某个位置能相对平稳地被托住,手指受力比较均匀时,大致那个位置就是物体重心在水平方向的投影位置,然后结合物体的形状等因素可以进一步估算出重心的高度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