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趣味数字诗教学设计

数字诗教学,巧设情境激趣,析诗中数韵,启生创意,悟

数字诗教学设计

趣味数字诗教学设计-图1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指定的数字诗,掌握诗中生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学会运用数字来创作简单的诗句,提升对诗歌节奏和韵律的把握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小组讨论、情境创作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创新能力,体会诗歌创作的趣味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感受数字在诗歌中独特的表意功能,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会数字诗中数字的妙用,如何用数字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熟练背诵经典数字诗篇,积累诗词素材。
  2.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突破常规思维,运用数字进行个性化的诗歌创作,使诗句富有内涵且合乎诗歌的基本规范。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练习法相结合。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包含数字诗的相关动画、图片、音频资料,用于辅助教学,增强课堂趣味性。
  2. 准备若干写有数字的卡片、诗词接龙所需的道具,为课堂互动环节做准备。
  3. 搜集不同风格的数字诗案例,打印成册,供学生课外拓展阅读。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5 分钟)

  1. 播放一段带有数字的儿歌动画视频,如《一二三四五》,让学生跟着哼唱,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引出本节课“数字诗”的主题。
  2. 提问学生:“在生活中,数字随处可见,那在古诗词里,数字又能发挥怎样奇妙的作用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趣味数字诗的世界。”

(二)知识讲解(10 分钟)

  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几首经典的数字诗,如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着重讲解诗中数字“千”“万”如何凸显竹子历经磨难却坚韧不拔的品质,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字在诗中的表意力量。
  2. 介绍数字诗的常见类型,如单纯以数字排序串联诗意的、用数字对比烘托情感的、借数字虚指营造意境的等,结合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分析“千里”“一日”“万重”对表现行船速度之快、路途遥远以及诗人喜悦心情的作用。

(三)诵读感悟(15 分钟)

  1. 教师范读选定的数字诗篇,要求读出节奏、韵律和情感,同时用教鞭标注诗句停顿、重音之处,如读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时,强调“空山”“明月”等词的舒缓朗读,展现山间的静谧。
  2. 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之间互相倾听、纠正读音,尝试模仿教师的朗读风格,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之后进行全班齐读,教师适时点评。
  3. 开展诗词接龙小游戏,以数字为线索,如说“一”字开头的诗句,下一位同学接“二”字开头的诗句,依次类推,增强学生对数字诗的记忆和参与度。

(四)小组探究(20 分钟)

  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套写有数字的卡片,布置任务:小组合作,根据卡片上的数字,结合生活场景或想象,创作一首简短的数字诗,诗题自拟。
  2. 小组内分工明确,有的同学负责构思诗意,有的查找合适词汇,有的执笔书写,教师巡视各小组,适时给予启发和指导,如提醒学生注意数字与意象的搭配、诗句的通顺连贯等。
  3. 各小组推选代表,上台展示小组创作的数字诗,并朗诵出来,其他小组进行评价,从创意、数字运用、诗句流畅度等方面提出优点和建议,教师最后归纳点评,评选出最佳创作小组。

(五)拓展延伸(10 分钟)

  1. 展示一些现代作品中巧用数字的例子,如歌曲歌词(“三天三夜” 等含数字歌词)、现代诗片段,让学生对比古今数字在文学表达上的异同,拓宽学生视野。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庭周边事物,以数字为主题,写一篇短文,可以是散文形式,也可以继续创作数字诗,下节课分享。

(六)课堂小结(5 分钟)

  1.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数字诗知识,包括经典范例、数字用法技巧、创作要点等,强化学生记忆。
  2. 鼓励学生在今后阅读诗词时,多留意数字的魅力,不断提升文学素养,期待下次课堂看到更精彩的作品。

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诵读、小组创作活动中的参与度、发言质量,给予及时鼓励和反馈,对于表现积极、有创意的学生给予加分奖励,计入课堂平时成绩。
  2. 作业评价:认真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从内容创意、数字运用、文字表达等方面进行评分,选取优秀作品在班级展示墙展示,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教学反思

在教学结束后,教师需反思本次教学过程,思考趣味激发是否到位,学生对数字诗创作难点的突破情况,教学方法是否贴合学生学习规律,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优化调整,让趣味数字诗教学更高效、更受学生欢迎。

FAQs: 问题 1:学生在小组创作数字诗时,思路狭窄,不知道从何下手,该怎么办? 答:教师可以适时介入,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与数字有关的场景,四个季节”“十二个月”等,或者给学生讲一些有趣的数字故事,打开他们的思维,还可以展示一些简单的数字诗框架示例,帮助学生搭建创作雏形。 问题 2: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数字诗中的数字情感? 答: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与诗句相关的图片、视频,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感受,例如讲“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中“一”的孤独感,就放江边送别的画面,配合音乐,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