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公积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接受捐赠、股本溢价以及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等原因所形成的公积金,与企业收益无关而与资本相关的贷项,其计算公式为:资本公积=实收资本十留存收益×(欲占注册资本比例-已占注册资本比例)。
一、资本公积的分类

1、资本或股本溢价:指投资者投入的资金超过其在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
2、拨款转入:按规定转入资本公积的部分。
3、其他资本公积:包括外币资本折算差额等。
4、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企业因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而增加的资本公积。
5、股权投资准备: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因被投资单位接受捐赠等原因增加资本公积,从而导致投资企业按持股比例或投资比例计算而增加的资本公积。
6、关联交易差价: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显失公允的关联交易所形成的差价。
二、资本公积的作用
1、转增资本:资本公积的主要用途是转增资本,即增加实收资本(或股本),这有助于改变企业投入资本结构,体现企业稳健、持续发展的潜力。
2、反映投资者权益:资本公积转增资本可以更好地反映投资者的权益,影响债权人的信贷决策。

3、激活股价:对于股份有限公司而言,资本公积转增资本会增加投资者持有的股份,从而增加公司的股票流通量,进而激活股价,提高股票的交易量和资本的流动性。
三、资本公积的会计处理
1、收到投资者出资:借记“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贷记“实收资本”科目,差额贷记“资本公积”科目。
2、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按规定转为股本时,借记“长期债券”,贷记“股本”科目,差额贷记“资本公积”科目。
3、债务重组:将重组债务转为资本时,借记“应付账款”等科目,贷记“股本”科目,差额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科目。
4、资本公积转增资本:借记“资本公积”科目,贷记“实收资本”科目。
资本公积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资金储备,主要用于转增资本以扩大公司的经营规模和增强公司的财务实力,它也是企业所有者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