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称象思维导图

象思维导图可围绕曹冲称象展开,包含大象重量难题、利用船身吃水

《称象思维导图》

称象思维导图-图1

故事背景

项目 详情
时代 三国时期
地点 曹操军营(或其他相关场景,具体原著未明确限定单一场景)
人物 曹操、曹冲、官员们、大象等

在三国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各方势力割据,曹操作为一方枭雄,其麾下人才济济,各类事务纷繁复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发生了曹冲称象这一流传千古的有趣故事,当时,曹操得到一头大象,众人皆好奇这庞然大物的重量,然而如何称量却成了难题,由此引出了曹冲巧妙的称象方法。

称象方法及原理

(一)曹冲称象步骤

  1. 赶象上船

    先让大象走到一艘船上,船身会因为大象的重量而下沉,直到船身稳定,在水面处标记此时船身的吃水深度位置,设为标记 1,这一步是为了确定大象重量所对应的船的排水量情况,因为船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其排开水的重量,而大象在船上时,船排开的水的重量就等于大象的重量。

  2. 赶象下船,装石上船

    把大象从船上赶下来,然后开始往船上装石头,随着石头不断装入,船身会逐渐下沉,当船身下沉到刚才标记 1 的位置时,停止装石头,船上石头的总重量就和大象的重量相等了,因为两者使船达到相同的吃水深度,也就是让船排开了等量的水,根据浮力原理,此时的浮力相等,而浮力又等于所排开水的重量,所以大象重量等于石头重量。

  3. 称量石头

    将船上的石头逐一称量,把这些石头的重量加起来,所得的结果就是大象的重量。

(二)原理分析

原理名称 解释
浮力原理 船漂浮在水面上时,受到的浮力等于其排开水的重量,当大象在船上时,船排开一定量的水,浮力等于大象重量;当换成石头后,船再次达到相同吃水深度,排开相同重量的水,所以此时石头重量等于大象重量。

人物分析

(一)曹冲

  1. 年龄与形象

    曹冲年仅五六岁,在众人都被称象难题困扰时,他以稚嫩却聪慧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固有认知里,如此复杂的问题应该由成年人去思考解决,而曹冲却能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找到办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 性格特点
    • 聪明机智:面对称象这一难题,他没有像其他官员那样局限于常规的思维,比如试图去寻找大秤来直接称量大象,而是从船和浮力的现象入手,巧妙地想出用石头替代大象的办法,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智慧。
    • 善于观察:他平时肯定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如船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有细致的观察,才能在关键时刻联想到利用船的吃水深度变化来确定重量的方法。

(二)曹操

  1. 态度转变

    一开始,曹操看到众人对称象一事毫无头绪,可能心中有些不悦或者无奈,但当曹冲提出称象方法后,曹操的态度应该是从疑惑到惊喜,再到对曹冲的赞赏,这种态度转变体现出曹操虽然身为一方霸主,但对于合理的建议和聪慧的表现是能够认可和欣赏的。

  2. 对曹冲的影响

    曹操作为父亲,他的关注和认可对曹冲来说是一种鼓励,可以想象,在曹冲成长的过程中,曹操的这种态度可能会进一步激发曹冲展现自己的才智,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曹操阵营中对于人才的重视,哪怕这个人才是个孩童。

(三)官员们

  1. 初始反应

    官员们在面对称象问题时,大多表现出的是无知和束手无策,他们可能只是围绕着大象转圈,讨论一些常规却无法实施的想法,如造大秤等,却没有一个人能够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

  2. 对比作用

    官员们的平庸与曹冲的聪慧形成强烈对比,更加突出了曹冲的智慧,他们的存在就像是衬托红花的绿叶,通过他们的无奈和曹冲的从容应对,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曹冲称象这一方法的巧妙。

故事意义

(一)智慧启迪

  1. 突破定式思维

    曹冲称象的故事告诉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不能局限于常规的思维模式,就像官员们只想到去用秤称大象,这是一种比较直接但受限于现实条件(没有合适的大秤)的想法,而曹冲能够从船和浮力的现象中寻找到新的解决途径,启发我们在面对难题时,要敢于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

  2. 知识运用的重要性

    曹冲如果不是对船在水中的浮力现象有一定的了解,就不可能想出这样的称象方法,这说明平时积累的知识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它鼓励我们要多学习、多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二)教育意义

  1. 培养儿童创造力

    对于儿童教育来说,曹冲称象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它可以让孩子们明白,年龄不是解决问题的限制因素,即使是小孩子也可以有大大的智慧,通过讲述这个故事,可以激发儿童的创造力,让他们在遇到问题时也能像曹冲一样积极思考,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2. 引导思考方式

    故事引导人们在思考问题时要从多个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比如在称象问题中,不仅要考虑到称重的目的,还要考虑到大象的特点、现有的工具(船)以及相关的物理现象(浮力)等,这种全面思考问题的方式对于人们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解决其他问题都有很大的帮助。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 1:除了曹冲的方法,还有其他可行的称象方法吗?

解答:在古代的条件下,如果不考虑实际操作的困难程度,理论上可以尝试以下方法,一是制造一个超大的杠杆秤,一端放大象,另一端放已知重量的物体,通过调整已知重量物体的多少直到杠杆平衡来确定大象重量,不过这种方法需要制作非常大的杠杆和找到足够的配重物体,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很难实现,二是采用类似曹冲的方法,但用其他可漂浮且能装载物体的容器代替船,比如巨大的木筏等,原理同样是利用浮力相等来确定大象重量与所放物体重量相等,但船相对来说是更合适的选择,因为其形状和稳定性更便于操作和测量。

问题 2:曹冲称象的故事对现代科学研究有什么启示?

解答:曹冲称象的故事对现代科学研究有很大的启示,它体现了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在科学研究中,往往需要突破传统的观念和方法,从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就像曹冲没有局限于常规的称重思路,而是从浮力现象中获得灵感一样,科学家在进行研究时也需要敢于提出新的假设和理论,它强调了观察和知识积累的作用,曹冲如果不是对船在水中的情况有细致的观察,就无法想出利用船的吃水深度来称象的方法,在现代科学研究中,科学家们需要通过对自然现象的长期观察和对已有知识的深入学习,才能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故事也说明了简单有效的方法往往来自于对身边事物的理解和利用,曹冲利用了生活中常见的船和石头就解决了称象的难题,这启示科研人员在研究中要善于从简单的事物中发现规律,并将其应用到复杂的问题解决中。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