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形象思维差

思维薄弱易致抽象概念难具象化,可通过绘画、建模等训练提升联想与空间感知力,强化具象

《形象思维差:解析、影响及提升策略》

形象思维差-图1

什么是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一种基于感性认识的思维方式,它以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基础,通过想象、联想和表象重组等过程来理解和解决问题,与抽象逻辑思维不同,形象思维更侧重于对事物外观、形态、色彩、声音等方面的感知和加工,能够将复杂的信息转化为生动直观的心理图像,画家在创作时,脑海中会浮现出各种场景和人物的形象;设计师构思产品造型时,也会依靠形象思维来构建初步的设计框架。

要素 描述 示例
感知 对事物外在特征的直接感受 看到一朵花的颜色、形状和纹理
想象 在头脑中创造新的形象或情境 幻想自己置身于童话世界中的场景
联想 由一个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的其他事物 由落叶联想到秋天的到来
表象重组 将不同的表象组合成新的整体 把动物的特征融合到机器人的设计中

形象思维差的表现

(一)学习方面

  1. 理解困难:在学习地理、生物等学科时,难以通过文字描述形成清晰的空间概念,无法在脑海中构建出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动态模型,导致对四季更替原理的理解模糊不清,对于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和过程,也不能很好地在头脑中还原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物活动场景,只能死记硬背知识点,学习效率低下且容易遗忘。
  2. 记忆障碍:由于缺乏形象化的编码方式,记忆抽象的概念和公式变得异常艰难,像数学中的几何定理,若不能将其与具体的图形形象联系起来,就很难深刻记住并灵活运用,在背诵古诗词时,无法借助画面感辅助记忆,往往需要反复诵读很多遍才能勉强记住一些内容,而且容易混淆相似的诗句。
  3. 创造力不足:写作文时,描写干涩乏味,缺乏生动的细节和丰富的想象力,不能将所思所想转化为鲜活的文字画面,使文章显得空洞无物,绘画创作时,构图单一、色彩搭配不协调,难以表达出独特的创意和情感。

(二)生活方面

  1. 方向感缺失:出门在外容易迷路,即使有地图指引,也难以快速准确地判断方向和路线,在新环境中,无法迅速建立起对周边环境的立体认知,总是依赖他人的帮助才能找到目的地。
  2. 审美欠缺:挑选衣服或布置房间时,缺乏美感和整体协调性,不能根据自己的身材特点选择合适的服装款式和颜色搭配,也不善于利用家具、装饰品等营造舒适的居住氛围,观看艺术作品时,难以体会到其中的意境和美感,无法从多个角度欣赏和评价作品的价值。
  3. 沟通表达受限:讲述事情时,语言平淡无奇,无法用形象的语言让对方产生共鸣,在向他人介绍一个地方或一种经历时,不能绘声绘色地描绘出当时的情景,使听众难以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和意义。

形象思维差的原因分析

(一)先天因素

个体的大脑结构和功能存在差异,有些人天生在形象感知和处理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弱,这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家族中若有成员在这方面表现不佳,后代出现类似情况的概率可能会有所增加,先天因素并非决定性因素,后天的培养和发展仍然具有很大的潜力。

(二)教育环境影响

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和逻辑推理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学校课程设置中,艺术类课程的比重较小,学生缺乏系统的形象思维训练机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较少运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展示、实物模型演示等,导致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不到充分激发。

(三)生活习惯不良

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得人们越来越倾向于碎片化的信息获取和浅层次的思考,长时间沉迷于电子设备上的简短文字和快速切换的画面,减少了对现实世界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的时间,缺乏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艺术作品等培养形象思维的活动,进一步加剧了形象思维能力的退化。

提升形象思维的方法

(一)观察训练

  1. 日常观察练习: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活动,可以选择自然界的事物,如树叶的形状变化、云朵的流动形态;也可以观察生活中的场景,如街头行人的表情和动作、建筑物的结构特点等,在观察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尽可能多地捕捉细节信息,并将其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图像。
  2. 对比观察法:选取两个相似但又有不同的物体进行对比观察,比较两种不同品种的花卉,注意它们的颜色差异、花瓣形状的不同以及生长姿态的区别,通过这种对比,可以提高对事物特征的敏感度和分辨能力,丰富大脑中的表象储备。

(二)想象拓展

  1. 自由联想游戏:给定一个简单的词语或图形,然后展开自由联想,看到“圆形”,可以联想到太阳、月亮、皮球、碗等各种相关的事物,并进一步想象这些事物之间的联系和故事,这个游戏可以帮助打破思维定式,激发创造性想象。
  2. 情境模拟想象:设定一个特定的情境,如穿越到古代战场、遨游太空等,然后在脑海中详细地构建这个场景的画面、声音、气味等元素,尽可能地让自己沉浸在想象的世界中,感受身临其境的体验,从而锻炼形象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三)艺术创作实践

  1. 绘画练习:从简单的线条勾勒开始,逐渐尝试绘制复杂的物体和场景,可以选择临摹大师的作品,学习他们的构图技巧、色彩运用方法;也可以进行写生创作,将自己观察到的自然风光或人物形象用画笔表现出来,绘画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视觉表达,有助于提高形象思维的准确性和表现力。
  2. 手工制作:参与陶艺、剪纸、折纸等手工活动,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需要将脑海中的设计想法转化为实际的作品形状,这涉及到空间想象、比例把握和材料选择等多个环节,能够全方位地锻炼形象思维能力。

(四)阅读与欣赏

  1. 文学阅读:广泛阅读各类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诗歌等富有想象力的体裁,在阅读过程中,跟随作者的文字描述,在脑海中构建出相应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环境背景,读完后,可以尝试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讲述故事,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形象思维的训练。
  2. 艺术鉴赏:经常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欣赏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作品,分析作品的创作手法、表现主题和艺术风格,体会艺术家如何运用形象元素传达情感和思想,也可以观看高质量的电影、舞蹈表演等,感受不同艺术形式中的视觉冲击力和节奏韵律美。

相关问题与解答

形象思维差是否意味着智力低下? 解答:绝对不是,智力是一个多元的概念,包括逻辑思维、形象思维、语言能力、空间认知等多个方面,形象思维差只是在其中一个维度上相对较弱,并不代表整体智力水平低,许多在科学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人,如爱因斯坦,虽然以强大的抽象逻辑思维著称,但他们也同样具备丰富的形象思维能力,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和方法,形象思维是可以得到有效提升的,与其他智力因素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个人的认知发展。

成年人还能改善形象思维吗? 解答:当然可以,虽然儿童时期是大脑发育的关键阶段,但成年人的大脑依然具有可塑性,只要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和实践,如按照上述提到的观察训练、想象拓展、艺术创作实践以及阅读与欣赏等方法坚持练习,就能够逐渐改善形象思维能力,关键在于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和积极主动的态度,不断挑战自己的舒适区,逐步挖掘自身潜在的形象思维潜力。

形象思维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虽然有些人可能存在形象思维较差的情况,但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持续的努力,完全有可能提升这一能力,从而在学习、生活和个人发展中受益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