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托班思维数学教案

《托班思维数学教案》,以趣味游戏导入,借实物认知数与形,引导简单加减,互动操作强化理解,培养

《托班思维数学教案》

托班思维数学教案-图1

课程目标

(一)认知目标

  1. 初步感知数量的概念,能区分多与少,认识简单的数字1 5。
  2. 学会按物体的颜色、形状或大小进行分类。
  3. 理解一一对应的关系,如一个物品对应一个数字标记。

(二)技能目标

  1.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手眼协调能力,通过操作教具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 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根据指令完成简单的排序、配对任务。
  3. 鼓励幼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想法,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

  1. 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乐趣。
  2.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愿意与同伴一起参与数学活动。
  3. 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当取得进步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与安排

周次 主题 具体活动内容 教学资源准备 教学方法建议
第1周 认识数字1 3 利用实物(如苹果、积木等)展示数量1、2、3,引导幼儿点数并说出总数。
玩“找朋友”游戏,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幼儿找出相应数量的物品与之匹配。
绘画练习,让幼儿画出指定数量的物体(如画两个太阳)。
数字卡片、各类实物若干、画纸、彩笔 直观演示法、游戏教学法、操作练习法
第2周 比较多少与大小 准备两组不同数量的物品(如一组有4个杯子,另一组有3个勺子),让幼儿观察并判断哪组多、哪组少。
拿出不同大小的玩具,让幼儿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进行“分饼干”情境模拟,将适量饼干公平地分给几个小熊玩偶,体会平均分配的概念。
大小不一的玩具、餐具模型、小熊玩偶、饼干道具 对比观察法、情境创设法、实践操作法
第3周 颜色分类与形状认知 提供彩色串珠、积木等材料,要求幼儿按照颜色将它们分开放置。
展示各种形状的图片(圆形、方形、三角形),让幼儿指认并在身边寻找相同形状的物品。
组织拼图游戏,使用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拼图块组成简单图案。
彩色串珠、多形状积木、形状图片、拼图套装 探索发现法、游戏互动法、小组合作法
第4周 巩固数字4 5及排序 重复上周的数字认知方法,引入数字4和5的学习,结合更多生活实例加深印象。
开展“排队上车”游戏,给标有数字的小动物卡片按顺序排队,练习序数概念。
根据幼儿能力设置难度递增的排序任务,如按数字大小或物体长短排序。
带有数字的小动物卡片、交通工具模型、长短不同的木棒 复习巩固法、游戏竞赛法、分层指导法

教学过程示例——以“认识数字1 3”为例

(一)导入部分(约5分钟)

教师微笑着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个装满神秘礼物的盒子:“小朋友们好呀!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好玩的礼物藏在这个盒子里哦,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慢慢打开盒子,拿出三个鲜艳的大苹果放在桌上,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提问:“有几个苹果呀?”引导孩子们一起用手指数一数,引出数字“3”,接着再依次拿出两个香蕉和一个橘子,分别引导孩子认识数字“2”和“1”。

(二)基本部分(约20分钟)

  1. 实物操作:给每个孩子分发一小筐积木,让他们自己搭建出数量为1、2、3的造型,比如一座房子(代表1)、两座桥(代表2)、三棵树(代表3),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的搭建方式,并鼓励孩子们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
  2. 数字卡片配对:将写有数字1 3的大卡片贴在黑板上,然后把相应的实物图片打乱顺序发给孩子们,请他们上台将图片贴到对应的数字下面,其他小朋友作为小裁判检查是否正确,对于答对的孩子给予掌声奖励。
  3. 儿歌强化记忆:教唱简单的数学儿歌《数字歌》:“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边唱边配合动作表演,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记住每个数字的形状特点。

(三)结束部分(约5分钟)

归纳本次活动所学内容:“今天我们认识了三个新的数字朋友——1、2、3,还知道了可以用它们来表示不同数量的东西。”布置课后小任务:“回家后找一找家里有哪些东西的数量是1、2或者3,明天来幼儿园告诉老师和其他小朋友哦!”

教学评价

  1. 过程性评价:在课堂上密切观察幼儿的表现,包括参与度、专注度、操作准确性等方面,及时给予正面反馈,如表扬积极回答问题的孩子、鼓励尝试新方法的孩子等,记录下每个孩子的亮点时刻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便后续个性化指导。
  2. 结果性评价:定期进行小测验,如让幼儿独立完成一份简单的数学练习册,内容包括看图写数字、按要求圈出相应数量的物品等,根据测试结果了解幼儿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也可以参考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和应用能力。

家园共育建议

  1.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教育,比如吃饭时让孩子摆碗筷、分水果时讨论数量等。
  2. 利用周末时间带孩子去超市购物,让他们帮忙计算商品的价格或者挑选一定数量的商品,增加实际运用数学的机会。
  3. 鼓励孩子玩一些数学相关的亲子游戏,如搭积木比赛谁搭得高且稳(涉及平衡感和空间认知)、玩扑克牌比大小等。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1:如果有些孩子总是分不清数字的大小怎么办?

解答: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多种感官协同的教学方式,除了视觉上的观察比较外,还可以让孩子们用手触摸不同厚度的代表数字大小的卡片(例如用较厚的卡纸制作大数字,薄一点的做小数字),通过触觉辅助记忆;或者设计跳跃游戏,在地上贴上不同大小的数字脚印图案,让孩子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跳过去,将身体的运动与数字概念相结合,加深理解,多进行反复练习也很关键,利用碎片时间随时巩固,比如在排队等候的时候玩猜数字大小的游戏。

问题2:如何提高托班孩子在数学活动中的注意力?

解答:一方面要营造有趣的学习氛围,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如故事导入、角色扮演等,比如把数学知识融入到一个小动物们盖房子的故事里,让孩子扮演不同的角色参与到测量木材长度、分配房间等情节中来,合理控制活动时长,避免过长时间单一内容的灌输导致孩子疲劳走神,每次集中授课不超过15分钟为宜,中间穿插一些轻松愉快的互动环节,如唱首歌、做个小游戏等,重新唤起孩子的兴趣和注意力,保证教室环境的整洁有序,减少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