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会“赶小猪”通常用木棍拨动篮球模拟赶猪,按规定路线绕过障碍,先到终点且球未脱控者胜,考验协调与
项目
“赶小猪”是一项结合了技巧性、趣味性和团队协作的竞技活动,参与者需用特定工具将模拟成“小猪”的物体(如充气球或毛绒玩具)沿规定路线驱赶至终点,该项目适合各年龄段人群参与,既能锻炼反应能力,又能引发欢声笑语,是集体活动中的热门选择。
基础规则与流程
✅ 参赛形式
- 单人赛:每位选手独立完成任务,按完成时间排名。
- 接力赛:分组进行,每队派出若干名队员依次接力完成全程。
- 双人合作赛:两人一组协同操作,考验配合默契度。
模式 | 特点 | 适用场景 |
---|---|---|
单人赛 | 强调个人速度与精准控制 | 快速决出名次 |
接力赛 | 增强团队凝聚力,策略性换棒时机影响整体成绩 | 大型团体活动 |
双人合作赛 | 分工明确(如一人指挥方向、另一人执行),降低失误率 | 亲子互动或好友搭档 |
🔧 道具准备
序号 | 物品 | 规格要求 | 作用说明 |
---|---|---|---|
1 | “小猪”本体 | 直径约30cm的彩色充气球/轻软材质玩偶 | 被驱赶的目标物 |
2 | 赶猪杆 | 长度不超过1米的长柄木棍/塑料棒,顶端呈凹槽设计 | 用于推动“小猪”,禁止直接用手触碰 |
3 | 障碍标志桶 | 高度40cm以上的锥形路障 | 设置弯道边界防止越界 |
4 | 计时器 | 电子秒表或手机APP | 精确记录比赛用时 |
📍 场地布置
- 起点线:清晰标记出发位置,通常为一条直线。
- 赛道宽度:建议保持1.5米以上,确保选手有足够空间调整动作。
- 转弯区设计:通过摆放弧形排列的障碍桶形成S形路径,增加难度与观赏性。
- 终点判定:以悬挂彩带或设置拱门作为明确标识,当“小猪”完全通过即视为成功抵达。
核心操作规范
⚠️ 禁止行为清单
- 肢体接触限制:除使用赶猪杆外,身体的任何部位不得触碰“小猪”,若违规,则从当前位置倒退2米重新开始。
- 越界处罚:行驶过程中导致“小猪”离开赛道范围(压到外侧边线),需由工作人员协助复位至最近内侧点继续比赛。
- 干扰他人:不得故意阻挡其他选手路线或制造噪音干扰对手发挥。
- 暴力击打:严禁大力抽打道具造成损坏,轻微推动属于合理范围。
⏱️ 计时机制
- 开始信号:裁判鸣哨后选手方可启动第一次推动动作,提前行动视为抢跑,取消本次资格。
- 中断处理:如遇设备故障或其他突发状况导致比赛中断,已取得的成绩有效,剩余赛程重新计时。
- 最终成绩核算:以“小猪”前沿触及终点线的瞬间为准,精确到百分之一秒。
评分标准与胜负判定
评价维度 | 计分方式 | 示例说明 |
---|---|---|
完成时间 | 根据官方计时结果排序,秒数越短排名越高 | A选手用时45.6秒>B选手52.3秒 |
违规扣罚 | 每次违规加罚5秒额外时间 | 某选手两次越界→总时长+10秒 |
创意加分项 | 允许穿着卡通服饰、佩戴特色头饰等提升趣味性,但不计入正式成绩 | 最佳造型奖单独颁发小礼品 |
安全注意事项
- 环境检查:赛前清理场地内的尖锐物、湿滑区域,避免摔倒风险。
- 装备适配性测试:确认赶猪杆无毛刺、裂缝等问题,尤其关注儿童参与者的使用安全性。
- 医疗预案:现场配备急救包及熟悉急救知识的志愿者,应对擦伤、扭伤等常见运动损伤。
- 特殊人群关怀:老年人及孕妇建议选择低强度模式参与,必要时可安排专人陪护。
常见问题解答(FAQs)
Q1: 如果比赛中“小猪”卡在障碍物之间怎么办?
A: 此时应立即举手示意裁判暂停计时,由工作人员协助将“小猪”移至安全位置后恢复比赛,期间不中断原有节奏,切勿自行强行拉扯以免引发混乱。
Q2: 是否允许更换备用赶猪杆?比如原杆断裂的情况如何处理?
A: 可以申请更换同型号的新杆,但需在裁判监督下完成交接过程,因个人原因导致的器械损坏原则上不予替换,建议赛前仔细检查设备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