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开展数学思维游戏,借趣味道具与互动,启蒙数感、形状认知,于玩乐中激发幼儿探索欲
《小班数学思维游戏:开启幼儿智慧之门》
小班阶段的幼儿正处于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的时期,他们的思维方式以直观形象为主,通过有趣的数学思维游戏,可以在玩乐中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下是一些适合小班幼儿的数学思维游戏介绍。
认识数字类
游戏名称 | 游戏玩法 | 教育目标 | 所需材料 |
---|---|---|---|
“数字宝宝找朋友” | 教师准备若干写有数字(1 5)的卡片和一个对应数量的物品篮(如放有 1 个苹果的篮子代表数字 1),让幼儿将数字卡片放到与之相匹配的物品篮旁边,比如把写着“3”的卡片放在装有 3 个小积木的篮子边,之后可以互换角色,由幼儿举着数字卡去寻找对应的实物组。 | 帮助幼儿认识并理解数字与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初步建立数概念。 | 数字卡片(1 5)、不同数量的各种常见物品(积木、玩具车、水果模型等)、托盘或篮子若干 |
“手指变变变” | 老师带领幼儿一起伸出双手,用手指表示不同的数字,从 1 开始,一边念儿歌“一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一边竖起一根手指;接着增加到两根手指表示 2,依此类推直到 5,还可以进行反向练习,老师说出一个数字,幼儿快速做出相应的手势。 | 强化幼儿对数字外形特征的认知,同时锻炼手部精细动作和反应能力,加深对数字顺序的印象。 | 无特殊材料要求,利用幼儿自身的手指即可开展 |
比较大小与多少类
游戏名称 | 游戏玩法 | 教育目标 | 所需材料 |
---|---|---|---|
“比一比谁的大” | 准备两组相同类型的物体,一组数量少些,另一组多些(例如两堆彩色珠子,一堆 3 颗,另一堆 5 颗),引导幼儿先观察两堆珠子的明显差异,然后用手一一对应着比较,说出哪一堆更多、更大,再交换不同物品重复此过程,如比较长短不同的铅笔、宽窄不一的纸条等。 | 使幼儿学会用目测和一一对应的方法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发展其观察力和判断力。 | 各类可直观比较的物品,如珠子、铅笔、纸条、积木块等,最好有明显的大小或数量差别 |
“分糖果” | 给每个幼儿分发一定数量(如 4 颗)的糖果,让他们两两一组互相比较各自手中的糖果数量,如果一方多一方少,鼓励他们想办法让两边变得一样多,可以通过移动糖果来实现,之后改变初始分配的数量再次进行比较和调整。 | 培养幼儿感知数量差异以及尝试用增加或减少的方式使两组物体数量相等的意识,提升他们的运算思维萌芽。 | 适量的糖果或其他小零食作为教具,注意卫生安全 |
形状认知类
游戏名称 | 游戏玩法 | 教育目标 | 所需材料 |
---|---|---|---|
“形状大搜索” | 在教室的各个角落隐藏各种基本几何图形(圆形、方形、三角形)的物品或图片,如圆形的钟表、方形的手帕、三角形的交通标志牌等,让幼儿分组寻找这些带有特定形状的东西,找到后大声说出该物品是什么形状,并将它带回指定区域分类摆放好。 | 提高幼儿对常见形状的认知敏感度,增强他们在生活环境中发现和识别形状的能力,巩固对形状特点的记忆。 | 提前布置好的藏有形状相关物品的环境、标记不同形状区域的展板或盒子 |
“拼搭乐无穷” | 提供大量的形状积木(包括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三棱柱等),鼓励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进行拼搭创作,他们可以搭建房子、桥梁或者其他任何想构建的事物,在过程中感受不同形状的组合变化,完成后,请幼儿介绍自己作品中使用了哪些形状以及为什么这样选择。 | 激发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其深入了解各种形状的属性及相互之间的关系,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和建构技巧。 | 丰富的形状积木套装 |
简单排序类
游戏名称 | 游戏玩法 | 教育目标 | 所需材料 |
---|---|---|---|
“按规律排队” | 在地上用胶带贴出一条直线作为赛道,在旁边放置几种颜色鲜明的玩具小人(红、黄、蓝),老师先示范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玩具小人,如红 黄 蓝的顺序,然后邀请幼儿接着往下排,也可以改变规律,如大 小 大的交替排列等。 | 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专注力,学会根据既定模式继续延伸序列。 | 彩色玩具小人若干、胶带用于标记路线 |
“串珠链” | 准备一串彩色珠子,其中包含几种固定颜色的循环序列(比如两颗红色珠子后跟一颗绿色珠子),让幼儿仔细观察这个规律后,自己动手继续往下穿珠子,延续相同的颜色模式,随着能力的提升,可以逐渐增加难度,引入更多颜色或更复杂的排列方式。 | 进一步巩固幼儿对规律的认知和应用能力,提高他们的耐心和细心程度,同时促进手部小肌肉的发展。 | 彩色珠子若干、细绳一根 |
相关问题与解答
如何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到数学思维游戏中?
解答:教师要密切关注每个幼儿的表现和参与情况,对于比较内向或者能力稍弱的孩子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能力强的幼儿带动较弱的幼儿共同完成任务;也可以设置不同层次的任务难度,使每个幼儿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锻炼和提升,例如在“分糖果”游戏中,如果某个幼儿不敢主动与他人比较,老师可以先和他一起操作示范,再慢慢引导他独立完成。
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错误时应该怎么办?
解答:这是正常现象,不必急于纠正,首先要肯定幼儿积极参与的态度,然后以温和的方式指出错误所在,并通过提问引导他们自己思考正确的答案,比如在“按规律排队”游戏中,如果幼儿排错了顺序,老师可以说:“我们来看看前面是怎么排的呢?你觉得接下来应该放什么颜色的小人才能符合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呀?”这样既能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能帮助他们自主纠错,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小班数学思维游戏,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幼儿的数学素养,让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