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物理八上思维导图全部

八上思维导图涵盖声、光、物态变化等内容,以框架形式梳理知识体系,助你高效掌握重点与

《八年级上册物理思维导图全解析》

物理八上思维导图全部-图1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知识点 详情
长度单位 国际主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换算关系如1km = 10³m,1dm = 0.1m等。
测量工具 刻度尺是最常用的,使用时要做到“三看”:一看零刻度线是否磨损;二看量程;三看分度值,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时间单位 国际主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有时(h)、分(min),1h = 60min,1min = 60s。
停表的使用 学会读取停表的大圈和小圈示数,从而确定经历的时间。
误差与错误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小,如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操作规则等原因造成的,可以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的选择很关键,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那么它就处于运动状态;反之则为静止,坐在行驶汽车中的乘客,以汽车为参照物时是静止的,以路边树木为参照物则是运动的。

(三)运动的快慢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公式为v = 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形式,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v固 > v液 > v气,我们听到的声音通常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二)声音的特性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特征,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我们可以通过音色来辨别不同的乐器或人的说话声。

(三)声的利用与危害

声可以利用在医疗(B超)、探测(声呐)、通信等领域;但过强的声音也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如损伤听力、引起神经衰弱等,人们通过控制声源、阻断传播途径、在人耳处减弱等方式来防治噪声。

物态变化

(一)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熔点;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例如冰融化成水是熔化过程,水结成冰是凝固过程。

(二)汽化和液化

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液化是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都可以使气体液化,生活中的雾、露就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三)升华和凝华

物质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光现象

(一)光源与光线

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如太阳、电灯等,光线是用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的理想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二)光的传播规律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应用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等;光射到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遵循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斜射入水中时),平面镜成像特点是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三)光的色散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可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说明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不同颜色的光具有不同的波长和频率。

透镜及其应用

(一)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通过观察透镜的形状和对光线的作用效果可以区分它们。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不同,成像情况也不同,当u > 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f < u < 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u < 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三)眼睛与眼镜

眼睛相当于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像成在视网膜前方,需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则相反,像成在视网膜后方,需佩戴凸透镜矫正。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一:为什么在教室里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 解答:老师讲课时声带振动产生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教室的各个角落,同学们的耳朵接收到声波后转化为听觉信号,从而听到老师的声音,因为空气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使得声音能够在教室内传播开来。

问题二: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为什么能看到放大的虚像? 解答:放大镜实质是一个凸透镜,当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时,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这是因为进入人眼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发散程度增大,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感觉光线是从物体后方某一点发出的,从而形成一个放大的虚像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