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点拓展层级,按行列排布元素,用线条关联逻辑,标注关键信息,构建清晰直观的方阵思维导图架构
《方阵问题思维导图》
定义与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方阵
方阵是指在队列或排列中,行数和列数相等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学校运动会开幕式上的仪仗队常常排成方阵走过主席台,他们横着看有几排,竖着看也有相同的几列,这就是典型的方阵,从数学角度讲,如果一个队伍每行有n个人,共有n行,那么这个队伍就构成了一个n×n的方阵。
元素 | 说明 | 示例(以5×5方阵为例) |
---|---|---|
行数 | 等于列数的数量 | 有5行 |
列数 | 与行数相同 | 有5列 |
总人数 | 行数×列数(即n²) | 5×5 = 25人 |
(二)实心方阵与空心方阵的区别
- 实心方阵:整个方阵内部没有空缺,全部被填满,比如由士兵紧密排列组成的方形阵列就是实心方阵,其特点是结构简单直接,计算相对容易,对于实心方阵,若已知每边人数为a,则总人数S = a²。
- 空心方阵:中间部分缺失形成空洞的方阵,像一些大型表演活动中为了营造层次感而设计的图案式队列可能是空心方阵,空心方阵每层的人数有一定规律可循,外层比内层多8人(当相邻两层时),设最外层每边人数为m,层数为k,则总人数可通过特定公式计算得出。
核心公式及推导过程
(一)实心方阵相关公式
- 已知每边人数求总人数:如前所述,总人数S = a²,这是因为每行有a个人,共有a行,根据乘法原理可得此上文归纳,一个每边8人的实心方阵,总人数就是8×8 = 64人。
- 已知总人数求每边人数:这是上述公式的逆运算,通过对总人数开平方根即可得到每边人数,比如总人数是900人,那么每边人数a = √900 = 30人。
(二)空心方阵相关公式
- 各层人数关系:相邻两层,外层比内层多8人,这是因为在四个角上各增加了一人,四条边上也各增加了一人,总共增加了8人,最内层每边有x人,那么次外层每边就有(x + 2)人,该层人数比内层多8人。
- 已知最外层每边人数和层数求总人数:先分别计算出每一层的总人数,再相加,假设最外层每边人数为m,层数为k,则从外到内各层每边人数依次为m, m−2, m−4,…, m−2(k−1),对应各层人数分别为4(m−1), 4(m−3), 4(m−5),…, 4[m−2(k−1)−1],然后将这些数值相加得到总人数。
解题思路与方法技巧
(一)分析题目类型
首先要判断问题是关于实心方阵还是空心方阵,如果是实心方阵,重点关注每边人数与总人数之间的关系;若是空心方阵,则要考虑各层之间的差异以及如何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来求解。
(二)画图辅助理解
对于复杂的方阵问题,尤其是涉及多层空心方阵的情况,画出示意图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看到各部分的关系,用圆圈表示不同层次的人,标注出每边的个数等关键信息,这样能清晰地展现题目中的条件和要求。
(三)逐步拆解问题
将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来解决,比如在一个包含多个条件的综合题中,可以先求出某一层的某个参数,再以此为基础逐步推导出其他需要的量。
典型例题解析
例题1:实心方阵应用
学校要举行广播体操比赛,同学们排成一个正方形的队伍进行展示,如果每行站12人,一共需要多少人参加? 解:这是一个典型的实心方阵问题,已知每边人数a = 12人,根据公式S = a²,可得总人数S = 12² = 144人,所以一共有144人参加比赛。
例题2:空心方阵应用
有一个三层的空心方阵,最外层每边有16人,问这个方阵共有多少人? 解:先确定各层每边人数,最外层每边16人,中间层每边16−2=14人,最内层每边14−2=12人,然后计算各层人数:最外层人数为4×(16−1)=60人;中间层人数为4×(14−1)=52人;最内层人数为4×(12−1)=44人,最后将三层人数相加得总人数:60 + 52 + 44 = 156人。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1:一个实心方阵的总人数是169人,它的每边有多少人?
答:因为实心方阵总人数S = a²,这里S = 169,所以a = √169 = 13人,即每边有13人。
问题2:一个两层的空心方阵,最外层每边有20人,这个方阵共有多少人?
答:先算最外层人数:4×(20−1)=76人;内层每边人数为20−2=18人,内层人数为4×(18−1)=68人,总人数为76 + 68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