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地理南极地区思维导图应包含哪些核心考点与知识框架?

地理南极地区思维导图可以从位置与范围、自然环境、科学价值、资源与环境、人类活动五个核心维度展开,每个维度下设具体分支,形成系统化的知识框架。

地理南极地区思维导图应包含哪些核心考点与知识框架?-图1

位置与范围

南极地区指南极圈(66°34′S)以南的广大区域,包括南极大陆及其周边岛屿、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部分海域,南极大陆几乎全部位于南极圈内,面积约142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五大大陆,98%面积被平均厚度2000米的冰盖覆盖,冰层平均厚度达2450米,最厚处达4776米,周边海域有罗斯海、威德尔海等边缘海,以及环绕大陆的南极绕极流(西风漂流),对全球热量平衡具有重要影响。

自然环境

气候特征:酷寒(年均温-25℃,极端低温-89.2℃)、干燥(年降水量<50毫米,属“白色沙漠”)、烈风(年均风速15-20米/秒,最大达100米/秒),成因包括纬度高、冰盖反射强、极地高压控制、海拔高(冰盖平均海拔2350米)等。
地形地貌:以冰盖高原为主,文森山海拔4897米为最高峰;边缘有罗斯冰架、埃默里冰架等巨大冰架;沿海地区有干谷(如麦克默多干谷,因极端干旱少冰雪覆盖),是研究古气候的天然实验室。
生态特征:生物种类少,但具有独特性和适应性,植物以苔藓、地衣为主;动物有企鹅(帝企鹅、阿德利企鹅等)、海豹(威德尔海豹、豹海豹)、鲸类(座头鲸、逆戟鲸)、磷虾(南极大磷虾,生物量约数亿吨,是食物链基础)。

科学价值

冰芯研究:冰层中的气泡和杂质记录了过去80万年的气候环境变化,是研究全球气候演变的“天然档案”。
地质演化:南极大陆曾位于冈瓦纳大陆核心,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资源(如横贯山脉的煤田),证明其曾位于温暖纬度。
天文与空间探测:高海拔、干燥空气(水汽少)、极夜期间连续黑暗,为天文观测(如冰立方中微子天文台)和深空探测提供理想场所;南极冰下湖(如沃斯托克湖)是研究极端环境下生命存在的样本。
极地环境监测:臭氧层空洞(春季南极上空臭氧浓度大幅降低)的发现与研究,推动全球环保行动;监测温室气体浓度、海平面变化等全球环境问题。

资源与环境

资源类型:生物资源(磷虾、鱼类)、矿产资源(煤、铁、锰、铜等)、淡水资源(冰盖储量占全球70%),但《南极条约》规定禁止矿产资源商业开发,仅限科学研究。
环境挑战:全球变暖导致冰盖融化加速(2022年融冰量达2670亿吨)、冰架崩塌(如2002年拉森B冰架崩解);人类活动污染(塑料微粒、燃油泄漏)、外来物种入侵(科考站携带的种子、微生物)威胁脆弱生态系统。

人类活动

科考站:已有30多个国家建立150多个科考站,中国有长城站(南设得兰群岛)、中山站(拉斯曼丘陵)、昆仑站(冰穹A,南极内陆最高点)、泰山站(冰穹A附近)和罗斯海新站(恩克斯堡岛,在建),科考领域涵盖冰川学、生物学、气象学、地质学等。
国际治理:《南极条约》(1959年)确立“和平、科研、环保”原则,禁止军事活动、核爆炸和放射性废物处理;《南极条约体系》还包括《南极生物多样性公约》《南极环境保护议定书》等,共同保护南极。
旅游活动:每年约5万人次赴南极旅游(主要半岛地区),需遵守《南极旅游 operator协会》规定,如禁止在陆地留下垃圾、保持与野生动物距离(如企鹅需保持5米以上)。

相关问答FAQs

Q1: 南极冰盖融化对全球海平面的影响有多大?
A1: 南极冰盖储存了全球70%的淡水资源,若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将上升约60米,西南极冰盖因地处海洋性冰川区,融化速度较快(2022年贡献了全球海平面上升的25%),东南极冰盖相对稳定但局部区域也在加速融化,是未来海平面上升的最大潜在威胁。

Q2: 为什么南极磷虾对南极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A2: 南极大磷虾是南极食物链的基础,其生物量约4-5亿吨,是企鹅、海豹、须鲸等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磷虾通过摄食浮游植物进行碳循环,每年可固定约10亿吨碳,对调节全球碳平衡具有重要作用,过度捕捞(目前年捕捞量约30万吨)可能破坏南极生态平衡,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对磷虾捕捞实行严格配额管理。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