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珠海市新思维是什么?如何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

创新驱动发展的城市实践与探索

珠海市新思维是什么?如何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图1

珠海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和经济特区,始终以“新思维”引领城市发展,在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区域协同等领域持续探索突破,这种新思维不仅体现在政策层面的前瞻性布局,更融入城市发展的基因,推动珠海从“小而美”向“精而强”跨越,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版图上的重要一极。

在产业维度,珠海新思维聚焦“差异化竞争”与“集群化发展”,面对传统产业转型压力,珠海摒弃“大而全”的粗放模式,选择“小而精”的特色赛道: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打印设备及智能家电四大产业集群产值突破3000亿元,其中打印设备全球市场占有率超20%,生物医药企业数量五年增长3倍,这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产业思维,让珠海在细分领域建立起全球竞争力,通过“链长制”整合产业链资源,政府牵头成立产业联盟,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如华发集团牵头组建的珠海集成电路产业园,已吸引超200家企业入驻,形成设计-制造-封测-设备材料的完整产业链。

科技创新是珠海新思维的核心引擎,珠海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2023年研发投入强度达3.5%,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2500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90件,居全国前列,这种创新思维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以企业为主体”,构建“龙头企业+孵化器+基金”的创新生态,如格力电器每年研发投入超百亿元,带动上下游企业技术升级;二是“以平台为支撑”,建成珠海(国家)高新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等创新载体,其中横琴已落地澳门大学产学研示范基地等12个国家级平台;三是“以人才为根本”,实施“珠海英才计划”吸引全球人才,2023年新引进各类人才5.2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占比达15%。

区域协同发展是珠海新思维的另一重要体现,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西岸核心城市,珠海主动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推动与港澳、江门中山等城市深度合作,在交通互联方面,建成珠机城轨、深中通道等关键项目,实现与大湾区主要城市1小时通达;在产业协同方面,与澳门共建“澳门-珠海跨境科创园”,吸引澳门高校科研成果在珠海转化;在民生融合方面,推进“社保一卡通”“政务服务通办”等举措,2023年与澳门跨境政务服务事项达138项,这种“区域一体化”思维,让珠海从“末梢”变为“枢纽”,成为连接内地与港澳的重要桥梁。

城市治理方面,珠海新思维强调“精明增长”与“智慧赋能”,在城市规划中,坚持“留白、补绿、提质”理念,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达560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7%,获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依托“数字政府”改革,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2023年“i珠海”平台用户超200万,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可办率达100%,这种“以人为本”的治理思维,让城市发展更可持续、更具温度。

珠海新思维将继续深化“创新驱动、开放引领、产业优先、民生为本”的发展路径,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通过持续优化创新生态、深化区域协同、推动产业高端化,珠海有望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范例。

相关问答FAQs
Q1:珠海市新思维在产业发展中如何实现“差异化竞争”?
A1:珠海新思维的差异化竞争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聚焦细分赛道,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高精尖”产业,避免同质化竞争;二是强化集群效应,通过“链长制”整合产业链资源,形成“龙头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协同”的产业集群;三是推动“产业+科技”融合,如格力、汤臣倍健等企业通过持续研发投入掌握核心技术,在全球细分市场占据领先地位,这种“专精特新”的产业路径,使珠海在多个领域建立起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

Q2:珠海如何通过新思维推动与澳门的深度合作?
A2:珠海与澳门的合作新思维主要体现在“制度创新+资源共享”:一是探索“一点一线一区”合作模式,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为核心,推动澳门产业多元发展;二是搭建跨境科创平台,如澳门大学珠海产学研示范基地、中葡先进技术研究院等,促进澳门高校科研成果在珠海转化;三是推进民生领域融合,实施“澳门单牌车入横琴”“跨境社保通办”等政策,2023年横琴与澳门跨境政务服务事项达138项,实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这种“双向赋能”的合作模式,为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提供了“珠澳样本”。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