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择厦门大学(以下简称“厦大”)的专业时,“哪个专业比较好考”是许多考生和家长关注的焦点,需要明确的是,“好考”并非绝对概念,它受到报考人数、招生计划、考试难度、竞争热度等多重因素影响,招生人数较多、报考热度相对较低、考试科目或要求与考生自身优势匹配度高的专业,往往被视为“相对容易考”,以下从多个维度分析厦大相对容易考的专业方向,并给出具体建议。
影响“好考”程度的核心因素
-
招生计划与报录比
招生人数多的专业通常录取机会更大,厦大的一些工科、理科或新兴交叉学科,每年招生计划可能超过50人,而部分热门人文社科或医学专业可能仅招10-20人,报录比直接拉高竞争难度。
举例:厦大航空航天学院、能源学院、海洋与地球学院的部分工科专业,近年招生计划较多,报录比相对较低。 -
专业热度与学科实力
厦大作为985高校,优势学科(如经济学、法学、新闻传播学、海洋科学、化学等)报考人数扎堆,分数线常年居高不下,而一些非优势学科或新兴学科,因社会认知度、就业前景等因素,报考热度相对较低,竞争压力较小。 -
考试科目与考生适配性
若考生的数学、英语或专业课基础较强,选择考察这些科目的专业会更有优势,数学基础好的考生可优先考虑工科(如机械、自动化),英语或政治优势突出的考生可关注文科(如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 -
地域与校区因素
厦大设有思明校区、翔安校区、漳州校区(嘉庚学院独立办学),部分专业位于翔安校区(如医学院、航空航天学院),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可能降低部分考生报考意愿,从而竞争缓和。
厦大相对“好考”的专业方向推荐
结合以上因素,以下几类专业在厦大中“相对容易考”,考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参考:
(一)工科类:招生多、热度适中
-
机械工程(航空航天学院)
- 招生情况:近年学硕招生约20-30人,专硕(机械)招生40-50人,计划充足。
- 考试科目:学考数学一、英语一、专业课(机械设计或理论力学);专考数学二、英语二、专业课(机械设计基础),数学二难度低于数学一,适合数学基础中等考生。
- 竞争分析:作为传统工科,虽不如计算机热门,但厦大机械学科实力不俗(B+),就业稳定,报考热度低于经管类,报录比约5:1-8:1,性价比较高。
-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学院)
- 招生情况:学硕招生30人左右,专硕(材料与化工)招生50人以上。
- 考试科目:数学一/二、英语一/二、专业课(材料科学基础或物理化学)。
- 竞争分析:材料行业就业面广但起薪一般,报考热度中等,报录比约6:1-10:1,适合对科研或制造业感兴趣,且数理化基础扎实的考生。
-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与生态学院)
- 招生情况:学硕招生20人,专硕(环境工程)招生30人。
- 考试科目:数学二、英语一、专业课(环境科学导论或污染控制工程)。
- 竞争分析:环保行业近年受政策推动,但社会认知度仍不高,报考人数较少,报录比约4:1-7:1,适合想进入国企、环保部门或从事生态研究的考生。
(二)理科类:基础学科,竞争缓和
-
统计学(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
- 招生情况:经济学院统计学(学硕)招生15人,应统专硕(王亚南研究院)招生30人。
- 考试科目:数学一/三、英语一、专业课(统计学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竞争分析:统计学就业面广(金融、数据科学),但王亚南研究院考试难度大(数一+英一+高难度专业课),经济学院相对容易,报录比约8:1-12:1,适合数学好但不想考数学一的考生。
-
生物学(生命科学学院)
- 招生情况:学硕招生60人以上(含多个方向),专硕(生物技术与工程)招生40人。
- 考试科目:数学不考(考两门专业课)、英语一、专业课(生物化学或分子生物学)。
- 竞争分析:生物学需要较强的实验基础,就业以科研、教育为主,报考热度较低,报录比约5:1-8:1,适合生物竞赛生或对科研感兴趣的考生。
(三)文科与交叉学科:冷门但潜力大
-
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学院)
- 招生情况:学硕招生50人以上(含多个二级学科),专硕(马克思主义理论)招生30人。
- 考试科目:英语一、政治、专业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竞争分析:作为文科专业,不考数学,专业课内容固定且重复率高,适合政治基础好、记忆力强的考生,报录比约10:1-15:1,是文科中“性价比”较高的选择。
-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外文学院)
- 招生情况:招生20人左右(分英语、日语等语种)。
- 考试科目:二外(日语/法语等)、英语写作与翻译、语言学概论。
- 竞争分析:对语言能力要求高,但报考人数较少,报录比约6:1-9:1,适合英语专业或小语种基础好的考生。
(四)新兴交叉学科:招生多、竞争小
-
人工智能(信息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
- 招生情况:专硕(人工智能)招生60人以上,分信息学院和人工智能研究院两个方向。
- 考试科目:数学一、英语一、专业课(数据结构或人工智能导论)。
- 竞争分析:虽然人工智能是热门领域,但厦大该专业招生规模大,且部分方向(如人工智能研究院)更侧重应用,考试难度低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报录比约8:1-12:1,适合想进入AI领域但担心计算机竞争压力的考生。
-
能源动力(能源学院)
- 招生情况:专硕(能源动力)招生40人以上,分新能源、储能等方向。
- 考试科目:数学一、英语一、专业课(工程热力学或流体力学)。
- 竞争分析:新能源是国家战略方向,但专业认知度仍不高,报考人数较少,报录比约5:1-8:1,适合对能源行业感兴趣且数理化基础扎实的考生。
各专业“好考”程度对比表(以2023年数据为例)
专业类别 | 专业名称 | 招生计划(人) | 报录比 | 考试难度(数学/英语) | 竞争热度 |
---|---|---|---|---|---|
工科类 | 机械工程(专硕) | 50 | 6:1 | 数学二/英语二 | 中等 |
工科类 |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硕) | 50 | 8:1 | 数学二/英语二 | 中等 |
理科类 | 统计学(经济学院) | 30 | 10:1 | 数学三/英语一 | 中等 |
文科类 |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硕) | 50 | 12:1 | 不考数学/英语一 | 较低 |
交叉学科 | 人工智能(专硕) | 60 | 10:1 | 数学一/英语一 | 中等 |
新兴工科 | 能源动力(专硕) | 40 | 6:1 | 数学一/英语一 | 较低 |
选择建议
- 结合自身优势:数学基础好选工科(机械、材料),不擅长数学选文科(马理论、外语),英语突出可考虑外国语言学。
- 关注招生简章:每年招生计划、考试科目可能调整,务必以厦大研究生院最新通知为准。
- 避免盲目跟风:热门专业(如计算机、金融)即使招生多,报考人数也多,竞争激烈;冷门专业若与兴趣匹配,反而更容易上岸。
相关问答FAQs
Q1:厦大的“冷门专业”毕业后就业会受影响吗?
A:厦大作为985高校,整体就业平台优势明显,所谓“冷门专业”更多是社会认知度暂时较低,但只要专业实力扎实,就业并不困难,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毕业生可进入高校、党政机关、国企从事党务或行政工作;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可在新能源、半导体、航空航天等领域就业,起薪可能不如计算机,但职业发展稳定,关键在于提升自身能力,而非仅看专业“冷热”。
Q2:非厦大考生考厦大“好考”专业,需要提前做哪些准备?
A:明确目标专业的考试科目和参考教材,可通过厦大研究生院官网或学长学姐获取历年真题;评估自身基础,若数学较弱,优先选考数学二或数学三的专业;关注复试环节,部分专业(如外语类、人工智能)可能对实践能力或编程有要求,可提前通过实习、项目积累经验,联系目标导师(若允许),了解研究方向和招生偏好,也能增加上岸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