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内,开设法学博士教育项目的院校数量有限,目前仅有山东大学和烟台大学具备法学博士学位授予权,这两所高校在法学领域各有特色,其博士培养体系、研究方向及学术资源存在显著差异,考生可根据自身研究方向和学术规划进行选择。

山东大学作为山东省内唯一的“双一流”A类建设高校,其法学院历史悠久,学术积淀深厚,学院于2003年获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山东省最早开展法学博士教育的单位之一,山东大学法学院在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等9个二级学科招收博士研究生,学院注重交叉学科研究,设有“法理学”“民商法学”2个省级重点学科,并依托“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构建了“济南+威海”双校区培养模式,在师资力量方面,学院拥有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高层次学者,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0余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等顶级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博士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与导师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模式,要求学生完成不少于18学分的专业课程、通过博士资格考试,并以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作为毕业硬性指标(至少1篇CSSCI来源期刊或2篇核心期刊论文),学院与国内外20余所知名高校建立联合培养机制,每年选派优秀博士生赴海外交流学习。
烟台大学法学院则依托原司法部与山东省共建的背景,在实务型法学人才培养方面独具优势,学院于2018年获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山东省第二所具备法学博士点的院校,烟台大学法学院聚焦“民商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知识产权法学”3个特色方向招生,民商法学”学科是山东省“十二五”“十三五”重点学科,设有“山东省法学方法论研究基地”“烟台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等省级科研平台,学院师资团队以“实务型”为导向,70%以上教师具有律师、仲裁员等实务经验,近三年参与地方立法论证、重大案件法律论证等实务项目40余项,博士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要求学生完成至少12个月的法律实务实习,并完成10万字以上的博士学位论文,学院与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山东省人民检察院等单位共建“博士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参与司法实务的机会。
从招生与培养模式来看,两校存在以下差异:山东大学博士招生实行“申请-考核制”,注重考生的学术成果和研究潜力,每年计划招生约30人;烟台大学则采用“考试+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每年计划招生约15人,更侧重考生的专业基础和实践能力,在就业前景方面,山东大学法学博士毕业生主要进入高校、科研院所及党政机关,占比达65%;烟台大学法学博士毕业生则更多进入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及企业法务部门,实务就业率超过70%。
以下是两校法学博士项目核心信息对比:
| 对比维度 | 山东大学法学院 | 烟台大学法学院 |
|---|---|---|
| 博士点获批时间 | 2003年 | 2018年 |
| 招生方向 | 9个二级学科(覆盖法学全领域) | 3个特色方向(民商法、刑诉法、知识产权法) |
| 重点学科 | 法理学、民商法学(省级重点) | 民商法学(省级重点) |
| 科研平台 |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 山东省法学方法论研究基地 |
| 培养特色 | 学术导向,交叉学科研究,国际化培养 | 实务导向,理论实践结合,司法实务基地 |
| 招生方式 | “申请-考核制” | “考试+考核”结合 |
| 年度招生计划 | 约30人 | 约15人 |
| 主要就业领域 | 高校、科研院所、党政机关 | 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企业法务 |
需要注意的是,山东省内其他高校如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虽设有法学硕士点,但目前尚未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授予权,部分考生可能关注“在职博士”项目,但两校目前均未开设法学在职博士项目,所有博士研究生均需全日制学习,法学博士的学制通常为3-4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6年,学生在学期间需通过外语水平考试(一般为英语六级或同等水平)和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相关问答FAQs:
Q1:山东省内法学博士点是否接受跨专业考生报考?
A:山东大学和烟台大学均接受跨专业考生,但需满足一定条件,跨专业考生需提供与法学相关的研究成果(如公开发表的论文、参与的科研项目等),并通过加试两门法学核心课程(如法理学、民法学),加试成绩不合格者不予录取,考生需在个人陈述中说明跨专业研究的可行性和学术规划,以证明具备法学博士培养所需的科研潜力。
Q2:法学博士在读期间是否需要缴纳学费?奖助学金政策如何?
A:两校法学博士均需缴纳学费,标准为每年10000元(山东大学)或8000元(烟台大学),奖助学金体系包括: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年15000元,全覆盖)、学业奖学金(分三等,最高每生每年12000元,覆盖比例70%以上)、校长奖学金(每生每年30000元,竞争性评选)及导师科研津贴(根据参与项目发放,每月约1000-3000元),学校设有“三助一辅”(助研、助教、助管、辅导员)岗位,学生可通过岗位工作获得额外补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还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和临时困难补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