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秦本纪思维导图能帮秦朝历史爱好者理清哪些关键脉络?

《史记·秦本纪》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 秦本纪 - 从嬴姓部落到大一统王朝

秦本纪思维导图能帮秦朝历史爱好者理清哪些关键脉络?-图1


起源与奠基 (远古 - 西周)

  • 始祖传说

    • 始祖: 女修
    • 传说: 吞玄鸟之卵而生大业
    • 姓氏来源: 因其孙大费“佐舜调鸟兽,赐姓嬴氏”
  • 先祖功绩

    • 大费 (伯益):
      • 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赐姓嬴。
      • 佐舜调驯鸟兽,是嬴姓的重要奠基人。
    • 费昌:

      处于夏末,曾为商汤御车,参与灭夏。

    • 蜚廉、恶来:
      • 处于商末,父子皆为商纣王宠臣。
      • 恶来以“多力”著称,但最终随纣王而死。
  • 西周时期

    • 地位转变: 从商朝的贵族,转变为周朝的附庸。
    • 关键事件:
      • 周武王伐纣后,嬴氏后裔“其在乎者为诸侯”。
      • 周孝王时期,因非子善于养马,被分封于“秦”(今甘肃清水一带),封号为“秦嬴”,秦国正式立国。

立国与东迁 (春秋早期)

  • 初封立国

    • 封地: 秦(今甘肃天水、清水一带)
    • 封君: 非子
    • 性质: 西周的附庸国,地位不高。
  • 护驾有功,正式建国

    • 君主: 秦襄公
    • 历史背景: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被杀,西周灭亡。
    • 关键功绩:
      • 出兵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建立)。
      • 因护驾之功,被周平王正式册封为“诸侯”,并赐予岐山以西之地。
    • 历史意义: 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获得了合法的政治地位和扩张的合法性。
  • 早期发展

    • 君主: 秦文公、秦宪公等
    • 主要任务:
      • 向东驱逐戎狄,收复失地,巩固岐山以西的疆域。
      • 逐步壮大实力,为日后东进奠定基础。

称霸西戎 (春秋中后期)

  • 关键转折:秦穆公

    • 称号: “春秋五霸”之一(西方霸主)
    • 核心政策: “得由余,霸西戎”
  • 核心举措

    • 招贤纳士:
      • 由余: 原为西戎大臣,被秦穆公重用,为秦国制定征服西戎的战略。
      • 百里奚、蹇叔: 来自虞国的亡国之臣,被秦穆公重用为相,辅佐国政。
    • 军事征服:
      • 以由余之计,成功征服了十二个西戎部落。
      • 开地千里,称霸西戎,使秦国“益国十二,开地千里”,成为西方强国。
  • 东进尝试与失败

    • 事件: 崤之战(秦晋争霸的关键战役)
    • 结果: 秦军被晋军全歼,秦穆公反思后转而向西发展。
    • 影响: 秦国暂时停止向东扩张,专注于巩固西部后方。

变法图强 (战国时期)

  • 持续发展

    • 君主: 秦简公、秦献公等
    • 举措:
      • 推行初租禾、户籍制度等改革。
      • 收复部分河西失地,打破魏国的封锁。
  • 商鞅变法 (秦国崛起的转折点)

    • 君主: 秦孝公
    • 核心人物: 商鞅
    • 核心思想: “以法治国”、“富国强兵”
      • 经济上: “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 政治上: 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 法律上: 颁布《秦律》,轻罪重罚,法律严苛。
    • 历史意义:
      • 使秦国国力空前增强,为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基础。
      • 确立了秦国此后百余年的基本国策。

远交近攻,横扫六合 (战国后期 - 秦统一)

  • 战略确立

    • 君主: 秦昭襄王
    • 核心人物: 范雎
    • 核心战略: “远交近攻”

      与距离秦国较远的齐国、燕国等交好,集中力量攻打邻近的韩、赵、魏等国,逐步蚕食。

    • 影响: 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事行动的效率,加速了统一进程。
  • 统一六国

    • 君主: 秦始皇 (嬴政)
    • 核心人物: 李斯、尉缭、王翦等
    • 时间线:
      • 前230年: 灭韩
      • 前228年: 灭赵
      • 前225年: 灭魏
      • 前223年: 灭楚
      • 前222年: 灭燕
      • 前221年: 灭齐
    • 历史意义: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帝国——秦朝。

秦朝建立与速亡 (统一后)

  • 建立制度

    • 君主: 秦始皇 (嬴政)
    • 核心举措:
      • 称帝: 建立皇帝制度,自称“始皇帝”。
      • 中央集权: 三公九卿制,废分封,行郡县。
      • 统一标准: 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
      • 军事工程: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征百越,开凿灵渠。
  • 暴政与速亡

    • 暴政表现:
      • 严刑峻法: 法律严苛,民不聊生。
      • 横征暴敛: 徭役、赋税繁重,如修阿房宫、骊山陵。
      • 焚书坑儒: 钳制思想,摧残文化。
    • 最终灭亡:
      • 直接原因: 陈胜、吴广起义,天下响应。
      • 终结标志: 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秦朝灭亡。

总结与评价

  • 历史功绩:

    • 结束长期战乱,建立大一统国家。
    •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影响后世两千多年。
    •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奠定中华文明基础。
  • 历史教训:

    •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统治不能只靠严刑峻法,而应施行仁政。
    • 过度役使民力,导致政权迅速崩溃,二世而亡。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