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高考诗歌鉴赏思维导图怎么用才能快速提分?

高考诗歌鉴赏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高考诗歌鉴赏全攻略

高考诗歌鉴赏思维导图怎么用才能快速提分?-图1


第一层:三大核心步骤 (解题流程)

  1. 审题干,明要求

    • 目的:锁定题目考查方向,避免答非所问。
    • 关键信息
      • 题型:是“赏析”、“分析”、“简答”还是“评价”?
      • 对象:是问“某句诗”、“某联”、“某意象”、“某手法”还是“全诗情感”?
      • 角度:是问“语言特色”、“表达技巧”、“思想内容”还是“作者观点”?
      • 限制:是否有“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不少于XX字”等要求。
    • 示例:“请赏析‘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妙处。” → 明确:赏析炼字,对象是“绿”字。
  2. 读诗歌,通全篇

    • 目的:整体感知诗歌,理解大意和情感基调。
    • 四步读诗法
      • 是诗歌的眼睛,常揭示内容、题材、情感或写作缘由。
      • 读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生平、风格、时代背景。
      • 读注释:注释是“题眼”,对理解诗歌至关重要,解释难词、典故、背景等。
      • 读正文
        • 抓意象:找出诗中描绘的景物、事物(如:月、柳、酒、雁)。
        • 明典故:识别用典,理解其内涵和作者意图。
        • 析关键词:找出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等。
        • 悟情感:通过意象和关键词,初步判断诗歌的情感基调(喜、怒、哀、乐、愁、愤等)。
  3. 扣考点,精作答

    • 目的:结合题目要求,运用知识储备,组织答案。
    • 答题策略
      • 观点先行:先用一句话亮明你的核心观点(总括句)。
      • 分层阐述:分点作答,条理清晰,常用“其次/、“从...方面看”等连接词。
      • 结合文本答案必须源于文本! 引用原诗(或关键词)作为你分析的依据。
      • 术语运用:准确使用鉴赏术语(如:拟人、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等),体现专业性。
      • 结构完整:观点 + 分析 + 效果/情感。

第二层:四大鉴赏维度 (核心考点)

与情感主旨

  • 分类
    • 咏史怀古诗:感慨兴衰、怀才不遇、借古讽今。
    • 送别怀人诗:依依不舍、思念之情、劝勉安慰。
    • 羁旅思乡诗:孤独寂寞、思乡念亲、倦于漂泊。
    • 山水田园诗:热爱自然、向往宁静、闲适恬淡。
    • 边塞征战诗:渴望建功、报国无门、艰苦生活、思乡厌战。
    • 咏物言志诗:托物言志、抒发高洁情怀、表达人生感悟。
    • 即事感怀诗:感伤时事、抒发人生际遇。
  • 情感关键词

    乐、喜、欢、欣、愉悦、闲适、恬淡、孤寂、凄凉、忧伤、愁、悲、愤、惜、叹、怜、爱、恋等。

形象与意境

  • 人物形象
    • 类型: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忧国忧民、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友人形象等。
    • 分析方法:分析诗句中描写人物的言行、神态、心理、环境等。
  • 事物形象(意象)
    • 常见意象及其象征义
      • 植物:柳(送别)、梅(高洁)、菊(隐逸)、松(坚贞)、梧桐(凄凉)。
      • 动物:子规/杜鹃(悲愁)、鸿雁(思乡、书信)、猿猴(凄厉)。
      • 景物:月亮(思乡、团圆)、夕阳(迟暮、伤感)、流水(时光、愁绪)、秋水(思念)。
      • 器物:酒(欢愉、愁苦)、笛、箫(哀怨、思乡)。
    • 分析方法:指出意象,解释其内涵,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意象表达情感。
  • 意境
    • 定义:诗人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意象)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 常用术语
      • 雄浑壮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豪放旷达:大江东去,浪淘尽。
      • 清幽静谧: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凄冷萧瑟: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 缠绵婉约: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答题公式:描绘画面(找意象) + 概括意境特点(用术语) + 分析情感(主旨)。

语言风格

  • 常见风格
    • 豪放:气势磅礴,意境开阔(苏轼、辛弃疾)。
    • 沉郁:深沉蕴藉,感情沉郁顿挫(杜甫)。
    • 婉约:清丽含蓄,感情细腻(李清照、柳永)。
    • 冲淡:清新自然,恬淡闲适(王维、孟浩然)。
    • 悲壮:意境苍凉,情感悲壮慷慨(陆游、岳飞)。
    • 雄浑:气势雄伟,意境高远(王昌龄)。
  • 炼字/炼句
    • 动词:生动传神,化静为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
    • 形容词:描绘景物,渲染气氛。“两个鹂鸣柳”的“黄”、“翠”。
    • 数词/量词:精确或夸张,增强表现力。“道残阳铺水中”的“一”。
    • 副词:转折、限制,增强语气。“是朱颜改”的“只”。
    • 特殊句式:倒装、省略、互文等。
  • 答题公式(炼字)
    1. 解释字词在句中的含义。
    2. 分析字词的妙处(修辞、写景、炼句等)。
    3. 展开联想,描绘景象。
    4.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达技巧

  • 修辞手法
    • 比喻:生动形象。
    • 拟人:赋予物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
    • 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情感。
    •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节奏鲜明。
    • 借代:简练含蓄。
    • 设问/反问:引人思考,加强语气。
    • 用典:言简意丰,含蓄委婉。
  • 表达方式
    • 抒情
      •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间接抒情
        •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景即是情,情即是景。
        • 情景交融:景中含情。
        • 托物言志:借某物表明志向。
        • 借古讽今:借历史事件或人物表达对现实的看法。
    • 描写
      • 正面/侧面:直接描写或通过他人他物烘托。
      •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
      • 虚实结合:眼前之景(实)与想象之景(虚)结合。
      • 视听嗅触:调动多种感官。
      • 白描:简笔勾勒,不加渲染。
    • 议论:点明主旨,深化主题。
  • 篇章结构
    • 开门见山:开篇点题。
    • 卒章显志:结尾点明主旨。
    • 起承转合:结构严谨。
    • 铺垫/伏笔:为下文做铺垫。
    • 照应:前后呼应,结构完整。
    • 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由景到情。

第三层:常见题型与答题模板

  1. 炼字型

    • 模板
      1. 该字是...词,在诗中意为...。
      2. 它运用了...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景象。
      3. 或:它准确传神地描绘了...(状态/动态),化...为...。
      4. 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起到了...的作用。
  2. 句意/意境型

    • 模板
      1. 描绘画面:这两句诗描绘了...(意象)+ ...(景象),构成了一幅...(意境特点)的画面。
      2. 概括意境:营造了...(意境术语,如:雄浑壮阔、清幽静谧)的意境。
      3. 分析情感:表现了作者...(情感,如:恬淡闲适、孤独愁苦)的心境。
  3. 情感主旨型

    • 模板
      1. 这首诗通过描写...(内容/事件),抒发了作者...(情感1)、...(情感2)的思想感情。
      2. 表现了作者...(人生态度/观点)。
  4. 技巧赏析型

    • 模板
      1. 本诗/本联运用了...(表达技巧/修辞手法)。
      2. 具体分析:诗人如何运用该技巧(结合诗句分析)。
      3. 表达效果:这样写的好处是...(分析其对形象、意境、情感的作用,如:使形象生动,使意境深远,使情感更强烈等)。

这份思维导图为你提供了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的完整框架,在备考时,你需要:

  1. 熟记:四大维度的核心知识和术语。
  2. 多练:通过做真题,将框架内化,形成解题肌肉记忆。
  3. 反思:做错的题要回归导图,看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是审不清题,还是分析不透,或是术语不会用。

祝你高考顺利,金榜题名!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