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跨考心理学哪个方向不考统计科目?

在中国大陆,心理学考研,无论是学硕还是专硕,几乎100%都会涉及统计学。

跨考心理学哪个方向不考统计科目?-图1

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完全没有希望,关键在于“涉及”的程度和考察方式不同,有些方向会把统计放在“普通心理学”或“心理学研究方法”这门课里作为一部分来考察,难度和分值占比都相对较低;而有些方向则会专门开设“心理统计与测量”这门课,分值高,难度大,是真正的“拦路虎”。

你的目标不是找一个“完全不考统计”的学校,而是找一个“对统计要求最低、考察最简单”的学校和专业方向。

下面我为你详细拆解这个问题,并提供具体的策略和建议。

为什么心理学考研几乎都考统计?

这是由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决定的,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它的结论和研究方法都建立在科学范式之上,而实验法是心理学最主要的研究方法,实验设计、数据收集、结果分析、结论推导,整个流程都离不开统计工具,统计是心理学研究的“语言”和“工具”,不学统计,就无法真正理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无法进行心理学研究。

不同方向的“统计”考察难度差异

虽然都考,但难度和侧重点天差地别,你可以根据以下分类来寻找目标:

第一梯队:统计要求极低,可忽略不计

这类方向通常不把统计作为独立科目,而是融入到其他科目中,且只考察最基础的概念,甚至不计算。

  • 主要考察科目: 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 统计考察形式: 可能会在“心理学研究方法”这门课里,以选择题或名词解释的形式,考察一些最基本的概念,什么是平均数、什么是标准差、什么是相关系数、什么是显著性水平(p<0.05是什么意思)等。完全不涉及复杂的公式推导和计算题。
  • 典型专业方向: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尤其是教育心理学的方向,更关注教育实践和理论,对研究方法要求相对较低。
    • 应用心理硕士(MAP)中的特定方向: 比如心理健康教育、用户体验等,部分院校对统计的要求不高。
  • 代表院校(需要具体查询最新招生简章):
    • 北京师范大学(MAP): 其心理健康教育、用户体验等方向,对统计的要求远低于认知神经科学等方向。
    • 华东师范大学(MAP): 部分应用方向对统计的考察也相对基础。
    • 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 这些院校的部分教育学相关的心理学方向,统计要求通常不高。

策略: 重点关注应用心理硕士(MAP),并仔细研究其下设的具体方向,很多MAP项目本身就是为培养应用型人才而非科研人才设立的,因此对统计的要求会宽松很多。

第二梯队:统计是科目之一,但难度适中

这是最常见的情况,统计是必考科目,但难度可控,是可以通过努力掌握的。

  • 主要考察科目: 普通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包含统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 统计考察形式: 会有独立的“心理统计”部分,包含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甚至可能会有简单的计算题,但通常不会涉及非常复杂的多元统计(如多元回归、因素分析等)。
  • 典型专业方向:
    • 大部分学硕(学术型硕士): 如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等,学硕更偏向培养科研能力,所以统计是基础。
    • 部分专硕(MAP): 很多MAP项目都会把“心理统计与测量”作为核心课程之一。
  • 代表院校:
    • 大部分“211”院校和“双非”院校的心理学学硕。
    • 一些对统计要求不那么顶尖的985/211院校的专硕。

策略: 如果你想跨考,并且愿意花时间学习统计,这个梯队的学校是选择面最广的,你需要做的就是选择一本好的统计教材(如《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徐建平著),跟着视频课程(如B站上有很多免费资源)或辅导班,系统学习,多做练习题,拿下这部分分数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第三梯队:统计要求极高,是绝对的重点和难点

这类方向对统计的要求堪比数学专业,是考研路上的“珠穆朗玛峰”。

  • 主要考察科目: 普通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实验心理学、心理与教育测量。
  • 统计考察形式: 分值占比极高,题型复杂,包含大量复杂的计算题、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甚至多元统计方法,对数学逻辑和计算能力要求极高。
  • 典型专业方向:
    • 认知神经科学、工程心理学、心理测量与人力资源管理等需要大量数据分析的硬核方向。
    • 顶尖院校(如北大、中科院、华东师大、华南师大等)的学硕和部分专硕。
  • 代表院校:
    •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策略: 如果你的数学基础非常薄弱,或者对统计有强烈的恐惧感,请务必避开这个梯队的学校和方向。 选择它们意味着你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去攻克统计,且风险极高。

给你的具体行动建议

  1. 第一步:明确你的目标方向。

    你是想做学术研究(选学硕),还是想未来从事心理咨询、用户体验、HR等应用工作(选专硕)?这直接决定了你对统计的“容忍度”。

  2. 第二步:筛选目标院校。

    • 在确定大致方向后,去各大院校的研究生院官网,查找近2-3年的《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考试大纲》
    • 重点关注“考试科目”,如果科目里是“心理学研究方法”,那统计要求可能较低;如果是“心理统计与测量”,那要求就比较高。
    • 仔细阅读“考试大纲”,大纲里会明确写出统计部分的考察范围和知识点,如果大纲里只列到“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回归”,那难度就是第二梯队;如果列出了“多元回归、因素分析、结构方程模型”,那难度就是第三梯队。
  3. 第三步:查找历年真题。

    找到目标院校的历年真题是最好的验证方式,看看统计部分占多少分?是选择题为主,还是有大量复杂的计算题?这是最直观的难度判断。

  4. 第四步:评估自身,做出选择。

    • 如果你是“数学黑洞型”选手: 请果断选择第一梯队,把精力放在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需要大量背诵和理解的科目上,统计部分,学点最基本的概念,能蒙对选择题即可。
    • 如果你愿意挑战一下,数学基础尚可: 可以选择第二梯队,这是最稳妥、选择面最广的道路,只要你肯下功夫,统计完全可以成为你的得分项,而不是失分项。
    • 如果你是数学学霸,或者有志于从事需要强数据分析的工作: 那么第三梯队是你的舞台。
梯队 统计要求 典型方向 考生策略
第一梯队 极低,可忽略 MAP心理健康教育、用户体验等;学硕的教育心理学方向 首选目标,重点背诵,统计只学最基本概念。
第二梯队 适中,必学但可攻克 大部分学硕;大部分专硕 最主流选择,系统学习,多做练习,拿下统计。
第三梯队 极高,是绝对重点 认知神经科学、顶尖院校的学硕/专硕 谨慎选择,除非数学基础极好,否则不建议跨考。

给你打打气:跨考心理学本身就是一件有挑战性但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不要因为“统计”两个字就望而却步,对于绝大多数同学来说,考研统计并不需要你成为数学家,它更像是一种“工具性”的知识,只要你肯花时间,跟着好的课程和教材,一步步学下来,是完全可以掌握的。

祝你考研顺利,成功上岸!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