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及其化合物 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硅及其化合物

硅
-
位置与结构
- 元素周期表:第14族 (IVA族),第三周期。
- 原子结构:原子序数14,核外电子排布
1s² 2s² 2p⁶ 3s² 3p²。 - 晶体结构:与金刚石类似的原子晶体,每个Si原子与4个Si原子形成共价单键,形成立体网状结构,硬度大、熔点高。
- 存在形态:在自然界中无游离态,主要以硅酸盐(如石棉、滑石、云母)和二氧化硅(石英、水晶、硅藻土)的形式存在。
-
物理性质
- 状态: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
- 导电性:半导体,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 硬度与熔点:高硬度,高熔点(1410°C)。
-
化学性质
- 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只与F₂、HF、强碱溶液反应。
Si + 2F₂ = SiF₄(气体)Si + 4HF = SiF₄↑ + 2H₂↑Si + 2NaOH + H₂O = Na₂SiO₃ + 2H₂↑(重要反应,体现Si的还原性)
- 加热时:表现出还原性。
- 与O₂反应:
Si + O₂ =高温= SiO₂ - 与Cl₂反应:
Si + 2Cl₂ =高温= SiCl₄(液态,用于制备高纯硅)
- 与O₂反应:
- 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只与F₂、HF、强碱溶液反应。
-
工业制备
- 原料:石英砂 (SiO₂)、焦炭。
- 步骤:
- 制粗硅:
SiO₂ + 2C =高温= Si(粗) + 2CO↑(电弧炉) - 提纯:采用粗硅氯化法。
Si(粗) + 2Cl₂ =高温= SiCl₄(得到液态SiCl₄,利用沸点不同提纯)
- 还原:
SiCl₄ + 2H₂ =高温= Si(纯) + 4HCl(得到高纯硅,用于半导体)
- 制粗硅:
-
主要用途
- 半导体材料:制造芯片、晶体管、集成电路等。
- 合金:含硅钢具有导磁性好、耐酸等特性。
- 耐火材料:硅铁合金用作炼钢的脱氧剂。
二氧化硅 (SiO₂)
-
存在与结构
- 存在形式:石英、水晶、玛瑙、硅藻土等。
- 晶体结构:原子晶体,每个Si原子与4个O原子形成共价键,每个O原子与2个Si原子形成共价键,形成立体网状结构,这是其高硬度、高熔点、化学性质稳定的原因。
-
物理性质
- 状态:固体,不溶于水。
- 硬度与熔点:硬度大,熔点高(约1700°C)。
- 溶解性:不溶于水和一般的酸(HF除外)。
-
化学性质
- 酸性氧化物:但不与水反应生成硅酸。
- 与碱反应:
SiO₂ + 2NaOH = Na₂SiO₃ + H₂O(盛放碱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 -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SiO₂ + CaO =高温= CaSiO₃(炼铁高炉中的造渣反应) - 与氢氟酸反应:
SiO₂ + 4HF = SiF₄↑ + 2H₂O(唯一能与SiO₂反应的酸,用于雕刻玻璃) - 与碳酸盐反应:
SiO₂ + Na₂CO₃ =高温= Na₂SiO₃ + CO₂↑(工业制备玻璃的反应之一)
-
主要用途
- 建筑材料:玻璃、陶瓷、水泥。
- 光学仪器:石英玻璃(耐高温、透光性好)。
- 工艺品:水晶、玛瑙。
- 填料:硅藻土作吸附剂、催化剂载体。
硅酸 (H₂SiO₃)
-
概述
- 通式:xSiO₂·yH₂O,最简单的是原硅酸
H₄SiO₄,不稳定,易失水形成硅酸H₂SiO₃。 - 酸性强弱:很弱的酸,比碳酸还弱。
- 通式:xSiO₂·yH₂O,最简单的是原硅酸
-
制备
- 方法:可溶性硅酸盐与酸反应。
Na₂SiO₃ + 2HCl = H₂SiO₃↓ + 2NaCl- 现象:生成白色胶状沉淀。
- 特性:生成的硅酸会逐渐脱水形成硅胶。
- 方法:可溶性硅酸盐与酸反应。
-
硅胶
- 成分:
mSiO₂·nH₂O。 - 性质:多孔,吸附性强。
- 用途:
- 干燥剂:实验室和食品中用作干燥剂。
- 催化剂载体。
- 变色硅胶:含CoCl₂,干燥时为蓝色,吸水后变为粉红色。
- 成分:
硅酸盐
-
概述
- 定义:硅酸、原硅酸等的盐。
- 结构特点:基本单元是硅氧四面体 (
SiO₄⁴⁻),这些四面体通过共用氧原子可以形成链状、层状或网状结构,决定了硅酸盐材料的性质。
-
硅酸钠 (Na₂SiO₃)
- 俗称:水玻璃、泡花碱。
- 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有粘性,显碱性。
- 用途:
- 粘合剂:木材、纸张的粘合。
- 防火材料:涂在织物、木材上作防火层。
- 洗涤剂:作洗涤助剂。
-
硅酸盐产品 (三大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
- 水泥
- 主要成分:硅酸三钙 (
3CaO·SiO₂)、硅酸二钙 (2CaO·SiO₂)、铝酸三钙 (3CaO·Al₂O₃)。 - 生产原料:石灰石、粘土。
- 硬化原理:水泥与水发生水化反应,生成凝胶状物质,将砂、石等牢固地胶结在一起。
- 主要成分:硅酸三钙 (
- 玻璃
- 主要成分:Na₂SiO₃、CaSiO₃、SiO₂。
- 生产原料:纯碱、石灰石、石英砂。
- 特性:无固定熔点,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软化。
- 常见类型:
- 普通玻璃:Na₂CO₃ + SiO₂ + CaCO₃ =高温= Na₂SiO₃ + CaSiO₃ + CO₂↑
- 钢化玻璃:普通玻璃淬火处理,强度高、耐冲击。
- 有色玻璃:加入金属氧化物 (如Co₂O₃呈蓝色,Cu₂O呈红色)。
- 陶瓷
- 主要成分:硅酸盐。
- 生产原料:粘土。
- 特性:抗氧化、耐腐蚀、耐高温、绝缘。
- 用途:日用器皿、建筑、艺术品。
- 水泥
无机非金属材料
- 定义:指除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以外的所有材料,主要成分是硅酸盐、氧化物、氮化物等。
- 分类
- 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水泥、玻璃、陶瓷。
-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 半导体材料:高纯硅、砷化镓。
- 光导纤维:主要成分是SiO₂,用于信息高速公路。
- 高温结构陶瓷:氮化硅 (Si₃N₄)、碳化硅,用于制造发动机、轴承等。
- 生物陶瓷:用于人造骨骼、牙齿等。
核心转化关系 (物质间的桥梁)
graph TD
subgraph "硅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
A[Si] -- O₂, 高温 --> B[SiO₂]
B -- 2NaOH, H₂O --> C[Na₂SiO₃]
C -- HCl, CO₂等 --> D[H₂SiO₃] --> E[硅胶]
B -- CaO, 高温 --> F[CaSiO₃]
B -- C, 高温 --> G[Si(粗)]
G -- Cl₂, 高温 --> H[SiCl₄]
H -- H₂, 高温 --> A[Si(纯)]
C -- Na₂CO₃, 高温 --> B[SiO₂]
B -- Na₂CO₃, 高温 --> I[玻璃]
B -- CaCO₃, 高温 --> I
B -- 石灰石, 粘土, 高温 --> J[水泥]
B -- 粘土, 高温 --> K[陶瓷]
end
转化关系详解:
- 硅 → 二氧化硅:Si在O₂中燃烧。
- 二氧化硅 → 硅酸钠:SiO₂与强碱溶液反应。
- 硅酸钠 → 硅酸:硅酸钠溶液与酸(或CO₂)反应,制得硅酸。
- 二氧化硅 → 硅酸钙:SiO₂与碱性氧化物(如CaO)在高温下反应。
- 二氧化硅 → 粗硅:工业上用C还原SiO₂制粗硅。
- 粗硅 → 四氯化硅:粗硅与Cl₂反应。
- 四氯化硅 → 高纯硅:用H₂还原SiCl₄制得高纯硅。
- 二氧化硅 → 玻璃:SiO₂与纯碱、石灰石共熔。
- 二氧化硅 → 水泥:SiO₂与石灰石、粘土共熔。
- 粘土 → 陶瓷:粘土高温烧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