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输》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 《公输》—— 墨子的“非攻”实践与智慧

文学常识
- 出处: 《墨子·公输》
- 作者: 墨子 (名翟,约前468年—前376年)- 身份: 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 学派: 墨家学派创始人。
- 核心思想:- “兼爱”:无差别的爱,爱所有人。
- “非攻”:反对不义的侵略战争。
- “尚贤”:任人唯贤。
- “节用”:节约开支。
- “节葬”:简化丧葬仪式。
 
 
- 文体: 记叙文,以记叙墨子劝阻楚国攻宋的故事为主。
- 背景: 战国初期,诸侯纷争,战争频繁,墨子为了践行其“非攻”思想,亲自游说,阻止了这场不义之战。
故事梗概 (情节结构)
- 
起因 (缘起): - 事件: 楚国将要用“云梯”这种先进武器攻打弱小的宋国。
- 墨子得知: 从齐国出发,“行十日十夜”赶到楚国郢都,体现了其行动的坚决和急迫。
 
- 
经过 (发展): - 第一阶段: 劝说 公输盘 (鲁班)- 方法: 欲擒故纵,诱使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
- 核心论点: 以“义”责之,指出公输盘为楚造云梯,助楚攻宋,是“不智”、“不知类”、“为有窃疾之人”,与“义”相悖。
- 结果: 公输盘理屈词穷。
 
- 第二阶段: 劝说 楚王- 方法: 类比说理,以“舍文轩窃敝舆”、“舍锦绣窃短褐”、“舍粱肉窃糠糟”类比楚王攻宋。
- 核心论点: 攻宋是“无智”、“无名”、“无利”的愚蠢行为。
- 结果: 楚王同样理屈,但“善哉”之后,仍说“必取宋”。
 
- 第三阶段: 模拟攻防 (九攻九距)- 地点: 楚王面前。
- 过程: 墨子与公输盘进行了一场“沙盘推演”。
- 结果: 公输盘的九种攻城方法,被墨子的九种防御方法一一破解。
- 关键转折: 公输盘“诎”,即理亏、技穷。
 
 
- 第一阶段: 劝说 公输盘 (鲁班)
- 
高潮 (结局): - 公输盘的阴谋: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我知道如何对付你了,但我不说。)
- 墨子的应对: “子之所谓‘知所以距我’,吾知之矣。” (你也知道我的对策了。)
- 最终底牌: 墨子 “吾弟子禽滑釐等三百人,已持臣之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我的三百个学生已经带着我的防御器械,在宋国城墙上等着楚国入侵了。)
- 结果: 楚王最终放弃攻宋。
 
人物形象分析
| 人物 | 身份 | 性格特点 | 在文中的作用 | 
|---|---|---|---|
| 墨子 | 墨家学派创始人,思想家、实践家 | 思想坚定:为“非攻”理想不辞辛劳。 2. 智慧超群:善于运用逻辑、类比、类比说理,说服力强。 3. 行动力强:行十日十夜,亲赴险境。 4. 沉着冷静:面对公输盘的杀机,从容应对,展现大智大勇。 | 正面主人公,是“兼爱”、“非攻”思想的化身,代表了古代智者为民请命、反对不义的精神。 | 
| 公输盘 (鲁班) | 著名工匠,攻城器械制造者 | 技艺高超:能造出“云梯”等先进武器。 2. 道义感缺失:虽自称“义”,但为了名利,助纣为虐。 3. 理屈词穷:在墨子的逻辑面前,最终无言以对。 | 反面典型,代表了被统治者利用的技术人员,虽有才能,但缺乏正确的价值观。 | 
| 楚王 | 楚国国君 | 贪婪、好战:为了扩大领土,不顾道义,准备攻打弱小的宋国。 2. 表面客套,实则固执:嘴上称赞墨子,但内心仍想攻宋。 3. 色厉内荏:在看到墨子的准备后,最终放弃。 | 战争的决策者,是这场不义之战的根源,代表了当时穷兵黩武的统治者。 | 
写作特色与艺术手法
- 
逻辑严密,层层递进: 墨子的劝说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分三个层次:先说服制造者(公输盘),再说服决策者(楚王),最后用实力(模拟攻防和军事准备)作为最终保障,环环相扣,步步为营,极具说服力。 
- 
运用多种论证方法: - 类比论证 (最突出): 用“窃疾”的故事巧妙地比喻楚王攻宋的荒谬性,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 对比论证: 将“义”与“不义”进行对比,将“智”与“不智”进行对比,强化了观点。
- 举例论证: 以自己“见胡于是”为例,说明自己并非“好攻”。
 
- 
人物对话推动情节: 全文主要通过人物的对话来展开故事,语言精炼,富有表现力,人物性格在对话中得以凸显。 
- 
详略得当: 重点描写了墨子劝说公输盘和楚王的过程,以及模拟攻防的高潮场面,而对墨子行程等一笔带过,使得文章主次分明。 
主题思想与主旨
- 核心主旨: 宣传了墨家学派 “非攻” 的思想,赞扬了墨子为了反对不义战争、维护和平而奔走呼号、不畏强权的伟大精神。
- 深层含义:- 道义的力量: 强调“义”是衡量一切行为的最高标准,强大的军事力量必须符合道义。
- 智慧的力量: 知识和智慧是解决冲突、制止战争的重要武器。
- 实践的力量: 反对空谈,强调身体力行,墨子不仅是思想家,更是行动家。
- 人民的力量: 最终迫使楚王放弃的,不是墨子的口才,而是“弟子禽滑釐等三百人”在宋城上的严阵以待,这体现了依靠人民群众进行自卫的重要性。
 
重点字词与名句
- 重点实词:- 为: 楚王为云梯之械 (制造) / 子墨子解带为城 (作为)
- 见: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拜见)
- 说: 吾说之 (shuì, 劝说)
- 然: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这样,
- 已: 胡不见我于王? (……拜见我王) / 已 (yǐ, 完毕,停止)
- 吾知所以距我矣 (用来……的方法)
 
- 重点虚词:- 以: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认为) / 以牒为械 (用)
- 于: 胡不见我于王 (向)
 
- 名句/名段:- “吾义固不杀人。” (公输盘的自我标榜,被墨子用作批驳的靶子。)
- “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类比说理的经典句子,生动形象。)
- “臣之弟子禽滑釐等三百人,已持臣之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故事的高潮和转折点,体现了墨子的智慧和准备。)
 

 
                             
         
         
         
         
         
         
         
         
         
        